【閱讀小說】姊姊的守護者
如果生下一個有遺傳疾病的小孩,又遍尋不著合適的臍帶血、骨髓或器官捐贈者,除了認命之外,還能怎麼辦?
隨著DNA基因工程及人工生殖技術的進步,訂作一個「替身」來捐獻臍帶血、骨髓或器官的作法,已經從科幻小說的情節(比如說倪匡的科幻小說《替身》),變成了實際可行的醫療技術。 此處所指者並非「複製人」,而是醫生可以為病童的父母做一個「試管嬰兒」,並且在事前篩選精子、卵子的DNA以搭配出最適合「救人」的組合,讓父母可以生下一個完美的替身BABY。
這個訂作出來的嬰兒,其臍帶血可以用來做極為寶貴的幹細胞治療。只是,如果這樣還不夠呢?要捐血,當然沒問題。捐骨髓,要動手術,現在風險已經很低。那.....捐腎呢? 這個嬰兒既然是父母訂作的,父母又是他的法定代理人,在父母的養育、保護及監督之下,他有拒絕捐器官的權利嗎?事實上又有拒絕的可能嗎? 如果他拒絕捐出一粒腎臟,結果他那待救的兄姐因而死去了,那這個替身弟妹是兇手嗎?他們又為什麼要承受這種難以承受的壓力呢?
若一個人出生的目的就在於拯救手足的生命,他生來就揹負著一個援救他人的任務。那麼當他一出生,就必然面對一個兩難的困境,那就是究竟要割捨自己身體的部分,還是要割捨自己的親手足?
《姊姊的守護者》寫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一個被設計的小女孩誔生在這個世界上,為的是要救她得了某種奇怪血癌的姊姊。這個小女孩甚至不能出遠門去參加夏令營,因為,萬一她的姊姊有什麼突發狀況發生,她要隨時在身邊,提供身體的一部分來搶救姊姊的生命。
救人的人會有什麼感覺?被救的人又有什麼感覺?尤其,兩個人都還是小孩子,他們要如何面對這種困境?
本書作者茱蒂.皮考特(Jodi Picoult)是個相當熟練的寫手,推展故事既流暢又糾結(譯者林淑娟之譯筆亦相當了得)。讀者隨著故事情節的進展,不得不一再思索怎麼做才是最好的。
妹妹捐腎,對身體是一大傷害。但生命誠可貴,若姊姊的命救活了,也值得吧!可是就算捐腎,姊姊能夠活下去的機會也還不到三成,這樣還要妹妹折損一個腎臟嗎?還是,塵歸塵,土歸土,讓姊姊自然的過去吧!
這個妹妹有一天突然自己跑去找律師,說她不要捐腎給姊姊了。她們的媽媽也是律師。於是,就何人能決定未成年的妹妹要不要捐腎給姊姊這件事,雙方告上了法院。故事中的姊姊、妹妹、媽媽、爸爸、哥哥、律師、社工及法官,沒有人能夠想出一個皆大歡喜的決定。
到底該如何是好呢?這是讀者心中想要得到的答案,也是作者應當展現她的價值判斷與哲學理念之所在。然而,作者卻技巧性的迴避了這個問題,她安排一個人意外死去。如此一來,兩難命題既去其一,那就只能有一種選擇了。
在我心中,這是一種「作弊」的寫法。就像《書劍恩仇錄》裡的陳家洛,金庸為了維持其男主角的完美形象,只好在他劈腿姐姐霍青桐、妹妹香香公主之後,讓香香公主自我犧牲,以便陳家洛順理成章的和霍青桐湊成一對,然後兩個人一起懷念香香公主。我長大以後,才了解這種結局,其實代表了作者不敢向文學負責任的寫作哲學。
《姊姊的守護者》選擇這樣的結局,不敢面對兩難議題,作出充分的說理並給出一個決定,殊屬可惜。不過,茱蒂.皮考特是一個暢銷作家,討好所有而不得罪部分讀者,或許才是她的本職學能吧!
雖然我對結局不甚滿意,但本書仍然值得推薦,除了好看之外,似乎也預言了未來世界必將發生的爭議。
基因工程技術所引發的醫療倫理問題,如果落實到現實科技,這部小說所描繪的情境現在就可以發生。
為人父母者,不可能不愛自己的小孩,為了救一個小孩再生一個小孩,不論是那一個都是心頭肉。但原本想說:只要用妹妹的臍帶血「就好了」,「絕對不會」讓新生的小孩再受任何的負擔。但是,「怎麼想得到」計劃趕不上變化?
這本小說最大的意義或許是在提醒我們,在做出決定之前,不要再裝作沒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