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臺北藝穗節《膜》

Chenshin
·
·
IPFS
·

看完《膜》之後,筆者真的好想問創作者是否有看《異形》系列電影,不僅僅是因為「科幻」的層面,更是因為當中出現使人極容易聯想異形品種之一──抱臉體攻擊人類的情境。而筆者事後回想今年四月創作者於艋舺國際舞蹈節發表的同名作品《膜》*,該作的畫面與異形4開頭中,女主角蕾普利重生時被膜包覆、呼吸則有大量相似之處。


回歸到作品本身,團隊於節目單上即說明此作靈感來自紀大偉的小說《膜》。小說《膜》的故事背景即設定人類因陸地生態遭受破壞,故而移居海底城市,而故事即是以主角生化人默默的角度,帶領讀者遊走於未來高科技世界*。而為使觀眾進入情境,團隊一開始即用列車廣播的形式進行演前叮嚀,告知觀眾即將前往海底城市,只可惜對於海底城市的環境設定,於舞作欲講述的概念並無直接關聯,而在演出過程中亦無特意以其他手段讓觀眾有搭乘列車的感覺,故在演出謝幕後,於筆者而言並無抵達海底城市之感,在呈現主軸方面,亦無加分作用。


於舞者身體表現方面,兩位舞者的肢體能力皆不俗,依據節目單所示,兩位舞者的設定分別為「人類」與「生化人」,而生化人更戴藍色變色片,讓筆者聯想到電影《機械公敵》中機器人主角索尼。但在演出後半段,生化人舞者的動作愈發流暢,僅在維持站立或偏向靜止的姿勢時所作的頭部抽動,尚能讓觀者判定其生化人設定。(當然這也帶出有趣的討論,團隊對於生化人細緻程度的想像為何,是像《正義聯盟》中的鋼骨仍能從其外表或動作質地看出生化人的特質?或是像《異形》系列中的生化人無法從第一眼得知?)


而在現場樂手、聲樂演出,前半段與舞者的搭配可說極好,於氛圍呈現亦有加分作用,然在後半段筆者則無同樣感受,是較為可惜之處。舞台設計方面,則選用簡潔兩道白紗(或其他材質),既符合「膜」的意象,亦使人聯想醫院病房隔著病床的白布。


整體而言,本作是個有誠意的作品,只可惜在節目單上提及的演出內容*,尤其是對於身分認同的探討,在舞作中並沒有被好好處理與呈現,實為可惜。最後,筆者真的好想知道團隊是否有人也是《異形》電影系列愛好者啊。


*關於張勻甄與創作夥伴於2020艋舺國際舞蹈節所發表《膜》片段呈現資訊可參考:https://reurl.cc/r8gDYy


*關於紀大偉《膜》一書,欲略略了解小說內容者可參考: https://reurl.cc/8n3o9R

標題:紀大偉《膜》(作品導讀)

出處:文化部 臺灣文化工具箱

日期:2015年10月15日


*2020臺北藝穗節《膜》電子節目冊:https://reurl.cc/e8E3Mx

演出場地:藝・風巷- 2F


-原刊登於臺北藝穗節官方網站-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