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世界閱讀日不是在4.30嗎?(誤)——附彩蛋
IPFS
4.23「世界閱讀日」那一天事忙,未有機會寫一篇關於閱讀及圖書的短文。現剛好過了一星期,就讓我勉力補回吧。
說來慚愧,由於各種原因(閱讀其他媒介的文字、「閱讀」劇集、早了睡等等),沒有常常拿起書本來讀(我的朋友好像每隔幾天就讀完一本書,令人汗顏),然而,總是覺得閱讀能滋養生命、放鬆心情,故此,仍會盡量找點時間捧起書本一讀。
上周見到有個寫作主題叫「買了想快點展閱卻因為事忙而遲遲沒有開動的書」,來記念「世界閱讀日」,讓我也湊熱鬧寫幾隻字吧!
我選的4本書如下:
- 香港文學館主編:《我香港,我街道》(新北:木馬文化,2020)。
- 方圓編輯部:《恐懼》(《方圓》二○一九年秋季號;香港:香港文學館,2019)。
- Joshua W. Jipp, Saved by Faith and Hospitality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2017).
- Johanna W. H. van Wijk-Bos, The Road to Kingship: 1-2 Samuel (A People and A Land, vol. 2;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2020).

《我香港,我街道》這本書拿上手就覺得很棒,我禁不住摸了摸封面和內頁。(笑)按封底的介紹,這本書源自香港文學館一個三年計劃:「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收錄了54位香港作家書寫香港街道的故事。從讀本科開始,就對所居住的城市、香港史感興趣,很想快點讀一讀這些作者眼中的香港是怎樣。打開目錄頁,第一時間找找有沒有一篇是寫大埔的,可惜,似乎是沒有的。
《恐懼》則是《方圓》這本文學及文化專刊的第二期。第一期《出神》已讀畢,內容豐富、文體良多,盼望快點有時間讀一讀第二期,特別是駱頴佳那篇〈恐嚇唯物論〉。(按:不止一次見到打錯了這位作者的名字。)
Saved by Faith and Hospitality這本書有兩個部分:前半部分從新約探討「款待」這個主題,後半部分則有作者對現實狀況的反省。其實……這是本我讀過但未讀完的書,哈哈,不知何時才有決心讀完餘下的部分。
The Road to Kingship: 1-2 Samuel說來有段故。話說當年教會查考撒母耳記,當我預備經文時,讀了同一位作者的註釋:Reading Samuel: A Literary and Theological Commentary (Macon, GA: Smyth & Helwys, 2011),覺得她的解說頗具洞見,故此,當得悉這位作者又寫了一本撒母耳記的註釋時,二話不說就訂購了。我特別有興趣看看她對撒母耳記上廿八章的詮釋。
最近我聽過一個小故事。曾經有個朋友搬家,要把書移來移去,而為了加快閱讀的速度,他把書放在地上,未讀完的書不放回書架上。我就試試把以上4本書放在飯桌上一段時間,希望可以加快我閱讀它們的速度!但要把未讀的書全部放在地上,則應該不太可行,呵呵,恐怕我會回不了睡房。(笑)
《我香港,我街道》好像正向我招手,並呼叫著我的名字喔!
據說有個活動是這樣的:
拿起你手邊的一本書,翻到第56頁,將第5個句子當做你的狀態發表。
嗯嗯,好的,那麼就讓我翻開《我香港,我街道》啦!(笑)

這令我們明白為何高官商賈於山頂區的房子,以集中在北面維多利亞港的山麓為多數,那是因為另一面山麓的雨勢要大得多,也更為潮濕。(劉偉成:〈原來我們還在玩「天下太平」〉,頁56。)
讀了這個句子,是否覺得自己也要讀一讀香港史?一早就說香港史是很有趣的。啊,突然想起一本書,想介紹給大家看,是丁新豹編的《香港歷史散步》(香港:商務,2008),此書現有增訂版,書中介紹了港島不少富特色的地方和人物,各位不妨拿來一讀。
無論如何,在偽世界閱讀日祝願大家閱讀旅途愉快,並好好享受閱讀的樂趣。
彩蛋🐣

早前讀書時見到一個「趣」位,有本書變了做The VI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LOL
完。
Jonathan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