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要你放棄現代醫學的人,都值得一個轉身離開!
昨天講到了能量這件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共振的關係,還是自己有意圖地想要了解一些事情,今天看了一些關於輔助療法的文章。
一直在寫關於身心靈的體驗跟一些技巧的方式,但因為自己的理性總是在最後一關跳出來,說著,還是保守一點好,畢竟這是一個科學的年代,科學還是重要的一環。
但隨著時間成熟或者是在思考中的突破,最近好像就是一個聲音,那個聲音說:「對身心靈這個領域,我是有能力寫些什麼,也讓更多人有不同的角度認識這一塊。」
因緣際會,今天看到追蹤許久的藥師諾諾的一篇文章,被裡面的概念深深打動,裡面有一句話這樣寫著:
也許吧,在家寫寫文字就能有錢,何必自費環島?也許我該關閉方格子、繼續做我的產品,讓自己提早退休、也許45歲就能遠離世俗的打擾。
但我對於「身邊人的死亡」真的很在乎。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內心有一種莫名的激動,那種被堅定沖刷的感覺。
也提醒了我自己,雖然我不是醫學、科學背景出身的人,但是透過自己的興趣,做了不同知識的累積,加上平常就在行銷的工作領域。
或許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說說我自己的認識的身心靈,也透過這樣的方式聚焦出那件我最關心的事情。
今晚,我想要來點,對於身心靈技法的定義。
身心靈技法「無法取代醫療」
這一點是我的黃金鐵律。
每次朋友跟我說一個問題,包含家人問我說你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一下,我第一句都會說:「為什麼不去看醫生?」
這時候會有兩種回答方式,一種是「沈默」,這個常發生在家人或者「老一輩的人」;另外一種,會分享醫生怎麼說。
我從來都沒有把自己定義成想要做「療癒」這件事情。因為,我覺得現代科學對於身體情況已經有高度的知識可以掌握,所以醫生當是為續命能做出最大貢獻的。
況且,身處台灣的人,在健保體系的支持之下,獲得醫生的建議、幫助,成本是相對很多國家低的。
醫學、科學是一個目前被多數人公認且施行有年,經過驗證對於人的身體會有直接幫助的體系。我也不認為,在身體狀況正在影響的時候,應該繞過醫學支持,去找身心靈療法取代。
我也抱持的一個理念,如果有人把身心靈技法拿來跟醫療對比的時候,大家都要特別當心。的確,世界上有很多行之有年的說法例如自然療法、順勢療法等等,但當要你拋棄科學跟醫學的時候,我建議都請當心。
因為,在我學習的經歷跟認知的過程中,身心靈技法跟醫學是不同的領域,而且甚或我應該說,這兩者應該不需要也沒有必然的互相取代。
關注重點是「如何保持健康」
正因為不是取代醫療的目標,所以我不太會把身心靈技法當作一種治療的行為,這一點當然法規上已經有明確的限制,但更重要的是我個人的體驗。
講到這裡,我會語重心長的說,很多人會去「神話」身心靈,甚或直接把自己所學習到的技巧,當作一種治療手段。這一點非常危險,通常我碰到這樣的說法,會先敬而遠之。
因為,凡神話者,都會有跌落神壇的可能。
我們在身心靈的領域學習、經歷,重點是要關注「健康的延續」,因為多數人在出生的時候,都是以健康的姿態來到地球,代表健康的能力跟本質,基本上是一種自帶的能力。
關注健康,很多時候其實都是會回到好好的陪伴自己,這一點我覺得身心靈技法能發揮的地方就多了。舉例來說,透過日本操體技巧,在覺得身體緊繃的時候,能夠動作放鬆,就是一個生活的例子。
就像在上面這一張圖片,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在如何發掘不舒服,怎麼讓自己的健康狀態持續,如果真的走到了右邊的三個階段,就像我上一段說的,醫學是該適時地介入跟接手。
一定會確保你擁有「選擇權」
很久之前,針對身心靈工具我寫過一篇文章,最後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請不要忘記,人生是你自己的,每一刻你都在做選擇。
這是我覺得最好的驗證方式,如果提供的是一種有強迫特質,或者總是只有一個方法的,那我會建議「先聽聽就好」。
因為,只要身為人,其實時時刻刻都在選擇,想要終結選擇這件事情,基本上是非常違反人性的事情。
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曾經想要找到一個完整且唯一的解決方案,後來,我真的沒有找到,而且還有個新奇的發現。
面對一個提問,能夠提出的解決方案絕對會超過一個。
就像在面對朋友提出來的過敏跟免疫的問題,就可以從好多不同角度去解釋跟說明。每一個都是可行的方法,卻不一定都是對你有效的方法。
正因為如此,保有你的選擇權跟多元策略的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
小結
最後,我想要用一句最重要的話,當作這次的結語,也作為未來分享身心靈的一個重要的宗旨跟依據:「最重要的是,你要下決定。」
任何會剝奪你做決定的權利,任何要你放棄什麼,將其奉為圭臬的體系,都值得你的一個轉身離開。
發表過的文章分類索引
熱門區塊:筆記術|EO能量整復|我怎麼選擇 App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