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1|清潔員試一次指定袋倒樓 百公升大袋「頭重尾輕」

香港紀事
·
·
IPFS
·
「夠就夠晒大,不過佢底唔夠大,面夠大,頭重腳輕,裝垃圾就唔得穩囉。」在唐樓倒樓20 年、71歲的美姐,揈開環保署指定垃圾袋 ,逐個「品評」。垃圾徵費再延至 8 月 1 日實施,環保署指定袋昨(26日)起發售。《集誌社》購入七款指定袋供美姐實測。她最後使用了當中四款,試一次用指定袋倒樓。
美姐點評100公升最大的指定垃圾袋:「夠就夠晒大,不過佢底唔夠大,面夠大,頭重腳輕,裝垃圾就唔得穩囉。」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陳萃屏
攝影|CCW

「夠就夠晒大,不過佢底唔夠大,面夠大,頭重腳輕,裝垃圾就唔得穩囉。」在唐樓倒樓20 年、71歲的美姐,揈開環保署指定垃圾袋 ,逐個「品評」。垃圾徵費再延至 8 月 1 日實施,環保署指定袋昨(26日)起發售。《集誌社》購入七款指定袋供美姐實測。她最後使用了當中四款,試一次用指定袋倒樓。

氣溫只得 14 度的晚上,個子嬌小的她,身穿一件風褸,腰纏腰包,拖著有她半個人高的白色尼龍袋,飛快在梯間走動,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就收了40 多個單位的垃圾。美姐使用尺寸最大、容量達100 公升指定袋,卻只足夠她收集剛好多於 10 戶垃圾,不足兩層。美姐屬自僱人士,原本一直自行準備垃圾袋,但未來要轉用指定袋成本將大增,她向法團明言,若要她自行包底,寧可辭職不幹。

(指定袋實測.1)

美姐在西營盤這大廈倒樓 23 年,她將空間整理得井井有條,膠袋妥善分類,每日準時在下午四時開始倒樓,七時來到這大廈,在梯間稍歇一會。傍晚時分,只要往唐樓大喊一聲美姐 ,她就會應聲回應。

100公升袋 $11一個 「頭重腳輕,裝唔穩」

美姐接過記者提供的指定袋後,撕開指定袋的包裝,一摸到100 公升大膠袋,就稱讚膠袋質量不錯,但得悉其價格為每個 11 元後,美姐忍不著大呼:「賣得咁貴?自僱人士頂唔順架?」M她邊「嘩」邊用兩手將大膠袋「揈」開:「夠就夠晒大,不過佢底唔夠大,面夠大,頭重腳輕,裝垃圾就唔得穩囉。」沒有下窄上闊的問題,75 公升的膠袋,美姐一攤開,就說設計好,「垃圾袋就係咁設計嘛。」

美姐沒再細看 50 公升及 20 公升的指定袋,便拖著一個白色尼龍袋、背著一個紅白藍袋,飛快地行上唐五樓執拾垃圾。這幢唐樓的每個住戶都將自家的垃圾放在家門前,待美姐每日執拾,當中有外賣盒,有每日用的家居垃圾。她首先用 100 公升的指定膠袋為實測,不過未收夠兩層樓,這100 公升的指定膠袋已裝滿。她計算,100 公升的指定膠袋大約可以裝到兩層、多於 10 戶垃圾。

20公升袋 $2.2一個 夠一戶日用

其後,美姐轉而用 75 公升、$8.5一個的指定袋,發現只收一層樓的垃圾,指定袋已滿,袋中袋著的不足 10 戶的垃圾。美姐再用 50 公升的指定袋,最終實試可以裝到兩戶人的垃圾,而20 公升袋,則只可裝到一戶人的垃圾。若以此計算,每戶人每日應要用 2.2 一個的20 公升指定袋,才裝得完家中垃圾,每月成本為 66 元。

美姐拖著一個白色尼龍袋、背著一個紅白藍袋,飛快地行上唐五樓執拾垃圾。
20 公升袋,則只可裝到一戶人的垃圾。

美姐將垃圾帶到地面後,才將它們綁結。美姐試著為 100 公升的大垃圾袋綁結時,但發現容量卻比想像中少,要先抽走部份垃圾,才成功為垃圾袋綁結。她用力拉起這平口垃圾袋的兩旁,一邊綁結一邊喘着說,「呢個要改善,唔好下窄上闊,明明 100(公升) 但裝得咁少!」她續批評,「都未見過咁樣設計嘅垃圾袋,邊啲好用我哋知㗎嘛。」

早前環保署倡議大廈垃圾桶應套透明袋,以方便檢查住戶是否用指定袋後,美姐便在短短數天內,從各處收集透明袋。

美姐將收集好的大垃圾袋,放進尼籠袋才拖走。

美姐正為六幢唐樓倒垃圾,每幢每月收 2000 元,屬自僱人士,所有大廈的垃圾袋都由她自己去買。可是,指定袋成本貴,她向法團明言,若要她包底,她寧可劈炮不幹。現時,她已與當中 4 幢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傾掂數」,他們願意承擔指定膠袋的開支,尚餘兩幢大廈未與美姐接觸。美姐勞氣地說,「(垃圾徵費)搞著我哋呢啲自僱人士,一個大垃圾袋 11 蚊個,倒一次樓都唔只用一個,我一棟樓一個月要幾百蚊,(如果不包括指定膠袋)呢到又少幾百蚊、個到又少幾百蚊,做嚟做乜鬼?」

談到垃圾徵費政策,美姐有不少疑問:如要「逐舊逐舊」看有沒包好,會否很花時間?如樓上住戶沒包好垃圾,是否要為住戶包好才收垃圾?如自己沒包好大袋的垃圾,去到垃圾站又會否被拒收?種種問題,暫時沒人能解答到她。

美姐說,自己在倒垃圾方面也算得上是專業人士,認為環保署應派員到前線了解實際執行的困難。

「你嗰啲門外漢,聽吓我哋有咩意見」

美姐說,自己在倒垃圾方面也算得上是專業人士,認為環保署應派員到前線了解實際執行的困難,再將垃圾徵費的計劃完善,「我哋做開就緊係知㗎,你嗰啲門外漢嚟啵,聽吓我哋有咩意見,睇吓有咩改善,唔係使乜『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她說,理解每個政策都會有數個月的適應期,但希望可以反映意見。

這天倒樓,連同四個指定膠袋,加上美姐另有兩個循環再用的白色大膠袋,她一共將六個大袋放上鐵製手推車,再推到一街之遙的垃圾站棄置,這才完成一幢樓的倒樓工作。隨後,美姐再到另一棟唐樓收垃圾,及至八時許完成這天的工作。這樣的生活維持多年,美姐卻沒想過退下來:「做得就做啦」。

美姐卻沒想過退下來:「做得就做啦」。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東北收地|古洞北村民批安置資格被 DQ 發展局:逾一成不符安置、補償

古洞.醬園|天然生曬 老牌醬園去與留 悅和覓地遇搬廠阻滯 發展局:一直保持聯絡

南韓戒嚴|尹錫悅六小時內由宣佈戒嚴到解除 戒嚴一夜,發生了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