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馬本地人了解大馬(四):咖哩,咖哩,咖哩 Everywhere!
說到大馬人也即馬來西亞人(這句有騙字數的嫌疑)的飲食習慣的話,會發現一個很神奇的現象。就是就算馬來西亞有許多民族,可是不管是哪個民族都好,他們都愛吃咖哩!
就算是馬來西亞華人,早餐一碗咖哩湯麵,中午陪老闆吃咖哩魚頭,晚上和家人吃飯有咖哩雞,宵夜和朋友去嘛嘛檔吃有配豆咖哩的印度煎餅,這樣一天下來整天吃咖哩是絕對沒問題的。重點是以上的咖哩每個煮法都稍微不一樣,不同的種族煮法也稍微有點不一樣。
我相信上面所提到早餐吃咖哩湯麵時,應該有些中國讀者或台灣讀者開始皺眉頭了,早餐吃那麼重口味的東西沒問題嗎?當然不是每個大馬人早餐一定會吃咖哩,但那也只是因為還有其他選擇,在生病以外的情況之下,大馬人早餐吃咖哩基本上沒什麼問題。
先說說咖哩湯麵吧,一般在馬來半島中部一帶也就是首都城市那一帶都叫咖哩叻沙,這邊說明一下“叻沙 Laksa”是馬來西亞的香料湯麵的總稱,從梵語意思“非常多” Laksha 的演變而來,大馬不同地方的叻沙也不一樣,在維基百科這裡有詳細的說明。有趣的是維基百科裡面記載咖哩叻沙也算是華人料理。
然後為了配合主題我們說回咖哩叻沙,馬來西亞的華人餐廳或是檔口賣的咖哩叻沙是有不同面可以選的,常見的有黃面、河粉和米粉,有的甚至會放雲吞面的那種面,也可以兩種面混搭。而配料方面芽菜腐竹豆腐卜必備,屎蛤也就是血蛤通常會放但可以說不要,香菜或豬皮有些地方會放有些不會放,而有些地方的咖哩叻沙會放白斬雞,有些地方會放燒肉,哇燒肉配咖哩,是不是覺得很神奇?
而一般作為華人菜餚配飯吃的咖哩通常是咖哩雞或咖哩魚,偶爾還有雜菜咖哩,而咖哩牛肉或羊肉則通常在印裔或巫裔穆斯林開的食檔或店才吃到(巫裔即馬來人的另一個簡稱)。馬來西亞的咖哩都比較像湯汁,不像比較稠的日本咖哩,顏色也比較偏向橙紅黃這三色(泰式的青咖哩例外,還有檳城的某些白咖哩麵例外),還有就是馬來西亞全部咖哩都帶辣的。
而用來煮不同肉的咖哩其咖哩粉香料配方會不一樣,甚至配料也不一樣,雞牛羊肉的咖哩通常都會配馬鈴薯一起煮,而魚或海鮮類的咖哩則會放番茄、羊角豆、長豆或茄子之類的一起煮。但馬來西亞的咖哩還會加一種叫咖哩葉的葉子,這個咖哩葉就連炒一些肉時都會放。在大馬歌手黃明志以前和台灣的歌手團體玖壹壹做訪談節目時,玖壹壹他們就說過好奇怎麼大馬人會吃葉子,黃明志是要說那個葉子也就是咖哩葉其實跟八角一樣,會拿來煮但不會吃,但筆者認為咖哩葉其實真的不錯吃,尤其是它被炒/炸的脆脆的時候,或是拿去煮咖哩後也可以當菜吃。
最後如果你有去找一些資料的話,你會發現很多大馬食物是和新加坡很像的,因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以前就是在同一個聯邦國裡的,是後來新加坡自己獨立去了,但文化基本上都是很接近的。而你說新加坡治安啊匯率啊什麼的都好過馬來西亞時大馬人不反對,但你一說新加坡美食好過馬來西亞時應該就一堆大馬人出來嗆怎麼可能了(笑),不過就連新加坡出生的蔡瀾都說馬來西亞的食物比較好吃了,我想是有一定的道理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