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詢問自發性作品 談被動到主動
現在的年輕人 很多不是「為了來幹嘛」
公司找我 我就去了,之後要留學、要出國,有段空檔想找個事做
相對的 也有很多被動收入,工作也沒那唯一
在面試時 提出「你希望在這裡得到甚麼 」「你有做過甚麼自發性的事?」
看的出來 他們想要找喜歡這件事 可以做的久的,想知道你的內在動力 有沒有熱情熱沉
主管 面試過程中會更了解年輕人在想甚麼 透過你的坦承 交流 會對這領域、這年齡的人有更多的理解包容 不會嗤之以鼻
日劇【女強人小媽】爸爸對孩子說「有人吃,你才做麵包的嗎,你有自認為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麵包」做的人覺得好吃!
(就職環境對青年不是那麼友善 面試需要經過累積經驗的
不要喪氣 而是要知道檢討改進 認識一個產業 或是認識一些人
比起優秀 企業更想要適合的人才)
想做的不是社會不需要 你自己只要知道就好
讓世界認識你,「你有甚麼想做的」「你想幫助社會怎麼樣 」「你想像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不是哪裡高薪就往哪力去 哪裡有空缺就往哪裡去 處處阿諛奉承
(出社會給人的刻板印象是 社畜需要處處阿諛奉承)
套一句【追八卦小姐】女主角講的「工作沒有爛 爛的是有這個想法的人」
- 習慣被餵食,被動久了,很難主動,因為大腦要動
很少有「選擇」,一有選擇是選學校、出社會,還要受到外界的批評與質疑
被動學習,是基礎,是時間被分配下的悲哀,是不知道他是什麼就盲目的學習、跟風。
科目就結束了,都是看短期的,沒習慣一直去思考同一件事情
每個都學一點,沒有整合的能力!來不及整合就忘記了,趕不上大腦遺忘的速度
什麼都想學、什麼都要學、什麼的碰一點→學不精,用不出來→結合不了→沒信心
但離開學校後,一樣有數字要追求,但是「金錢」
從被動被主動,主動學習,一直以來分數就固定在那,上學就有成績有分數要找去追求,漸漸的也就習慣了
但主動是,並非只有爭取數字,從爭取學校(遷戶籍、報名卡位等),到爭取一個職位、甚至是興趣,也要早早準備,「堅持下去」
你有沒有想要做什麼?
社會新鮮人,邁向社會化的點點滴滴:學用落差、親子教養、跨世代交流
把責任放在別人身上,期望別人來幫助你,但其實還有很多方法,不是每次都習慣別人幫你出聲
對於生涯的方向,有特別學過,怎麼思考嗎?
「5-10年後會在哪」、「死後要在哪」、「30歲的名片上有什麼」
消極認為,不屬於自己,未來只能任憑主宰
(這不是只有父母、學校的錯或是責任喔,牽涉到整個社會風氣
隨緣的青年很多)
不懂的,要先說你會!再找人問,學得比較快
不強迫學的比較快,非自願、被動往往學的不開心、成效也不佳
- 你有沒有想要知道什麼?
「主動去找自己想做的事」屬於洋派
「你知道自己要什麼」「去爭取想要做什麼」
跟傳統的:等別人發指令給你步驟跟妳說、設定目標的不一樣
「學習也是別人給你的嗎?」
*你有沒有把它當成你的事
老師/老闆沒給 要去跟他要,因為你想知道
被動接收任務
你不會找到「完全想要成為那樣的人」,可能他的想法你有些認同有些不認同
你會漸漸走出自己的路
(小結)
有沒有主動做過什麼事的,還是已經被現實打的不敢想像了呢?
從被動到主動,需要有意識的改變
你有主動學習過嗎?還是一路順遂呢
—
- 你只要做到你的最低下限就好?
沒有辦法獨立作業,需要別人幫忙檢查,像保母一樣,因為知識不夠
需要別人來跟它說要做什麼,如果沒有就不多做事
待滿一年以上工作比較好找(這樣是尋求認同囉,也是面對不如意的一種生存方式)
也不是說XXX要離開、老闆好討厭你就跟著離職
而是要知道「你要得到什麼」
需要錢、想要學到什麼 那就待到得到了再走,他們是來幫助你的不是來害你的
因為這樣,就覺得別人怎麼都這樣做,而不去理解
一直覺得外面比較好
不是簡單的薪水價值觀 看不順眼,而是複雜的品牌的概念(產銷人發材、價值觀)
打造產品(擁有專業),但市場介接太少
做生意的角度在做,肉燥麵80元
義大利麵90 ,成分差不多,但你有吃過280的肉燥麵嗎
出身選擇很重要
創新成本 不是特別好吃 就會想換口味
就餐飲業來說 面臨創新
增加附加價值 就會增加市場 得到藍海
做比它好 就是紅海
資訊創業的 現在這公司APP不好 所以我要做改善它 搶同樣的市場
很難跟既有市場競爭
所有人都是飲料店 加盟 只會變成MEE TOO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