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4:高涨的中国民间戾气背后是一场饭碗争夺战

林晓康
·
·
IPFS
一名戴着口罩的女士走过北京中央商务区

北京—— 在混乱的2023年中迎来2024年的到来。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极端的社会对立事件和高涨的民间戾气在中国社会层出不穷,这也引发了对于当下社会治理模式的新思考。从年初的“白纸运动”被外界认为会引发中国社会的新冲突模式,而事实上民间抗争运动趋于理性化。在伴随着新冠疫情解封以后,民众普遍希望借此经济形势能有所好转,从五月份中国政府宣布地摊经济模式的开放再到11月初的草草收场,中国在民间切身利益上变得越来越模糊。紧接着多地政府宣布大举进行“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与发展,然而到后期变成不了了之,这种现象在比邻北京的河北省尤为突出。

在过去数年间,中国民间戾气高涨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积攒起的一定程度上的爆发与呐喊。这也给许多地方基层政府在处理时带来不小的压力,一方面怕得罪上级部门的指令,另一方面加剧官民冲突的对立。在中国民间,年轻一代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机遇,官方也是在多个领域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思想管控和进行“民族感情和国家主义”的培养。这样的做法对于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年轻一代来说却变得极度反感,从流于形式的思想政治学习,到考公、考编的极度内卷,再到“千军万马”去考研的壮烈景象。无疑年轻一代逐渐引发对于中国社会未来的思考和现实的焦灼。

中国已故的前总理李克强曾表示,保经济,实质上是为了保就业。

宁愿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愿意“充当杨白劳”

社会现实的残酷性给所有刚刚毕业的准大学生上了一场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当走出校园面对的不是理想中的花花世界,而是为一场饭碗争夺战取得永久性胜利的赛跑。没信心”成为过去一年的高频词,也汇聚了目前中国经济困难的所有症结。在刚刚举行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用一些中国官方语境中不常出现的词语来印证这一点:“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等。虽然,中国各地“五一”和“十一”假期旅游景点人头攒动但是一些出于疫情之后人们渴望走出家门,不希望与社会隔绝。

而上一次,“信心”两个词成为焦点,是在2008年,当时金融海啸来袭,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纽约的一次演讲中称,“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年初春节期间,北京雍和宫挤满了前来烧香的年轻人

“疫情让很多人都变成了医生,在经济领域很多人也成了医生,说我们需要这样或那样的治疗。”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近期香港一场活动上表示。

相比于父母辈有一定储蓄的中国年轻一代来说,2023年对于每一个年轻人都是莫大的挑战。从年初春节期间,北京雍和宫挤满了前来烧香的年轻人,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求得一种心里安慰。再到年底的国考、研究生考试,无不透露着中国年轻一代焦灼的情绪。这其中,有些年轻一代已经按部就班的进入中国央企和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但是低迷的财政收入下,这些单位需要庞大的财政支出来支撑着,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还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试一试”。

在我采访的几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区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年轻人,有人依然对目前的政府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还是现有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稳定下来。有人则是持怀疑态度,对此他抓紧一切机会逃离这个国家。

外资企业与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

“年轻人是很现实的,至少不会天天相信那些官员画大饼”李冰(化名)在北京一家百货公司工作,他的工作是帮助那些前来选购香水的客人做专业的参考。他告诉我说,今年是在北京工作的第10个年头,相比于十年前似乎现在选择离开北京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内卷。在去年年底,他在一次下班的路上偶然看到一些年轻人手举“白纸”站在街边,起初他以为是一个行为艺术,因为这样的情况在北京很常见,但是后来从一些前来选购香水的外国人口中知道,这不是一场行为艺术。出于安全考量,他拒绝对此事进行评论,不过,据他的观察,这是中国年轻一代对于现实的一种态度。

在今年年初在北京被开除的第一批杭州人,如今确是与以往完全不同。在10月份,我来到浙江杭州,在位于钱江新城的一家科技工作室里见到了此前曾在“字节跳动”(抖音的母公司)工作的刘欣然(化名)。他说,现在离开北京已经没那么累了,至少每周末我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刘说,起初自己很憧憬“北上寻梦”但是似乎被现实给无情的打脸,至少北漂是非常不容易的。

北京,民众趁假期出行。

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不再遵循父辈的规划,选择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很显然,在经济与现实的冲击下,年轻一代更加愿意贴近现实而不是一种莫名的“幻想”。

在文化与政治相冲突的矛盾下年轻人愿意无拘无束的释放

中国内地游客正在返回香港,但他们已不像以前那样爱花钱。更多的香港市民却愿意北上来内地消费。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万圣节活动中,许多年轻人开始选择一种“慢释放”但是这样的做法却遭到官方的不满。“严肃又活泼”,这是一个来自上世纪文化大革命中对于文化的描述,虽然这场政治运动已经离年轻一代远去,但是这样的文化规律成为了一种传承。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大街上,你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标语、口号,这是一种社会特色,也是一种政治文化符号。当然,在大街上你也可以看到一些来自年轻人的潮流元素,寻求简单、刺激、新奇成为很多年轻人选择的文化印记。

在展望中迎接2024,在失望中送走2023

2024年世界上70%的人口将迎来选举之年,新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一些区域冲突会再次成为热点,不论是年轻一代还是年长一代,铭记2023年所发生的一切,在将来成为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晓康China correspondent/photographer ~safety-email:tg.moody606@passinbox.com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