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不倫不類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是戰鬥?還是溝通?”Think Again”心得(一)

不倫不類
·
·
要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陷落在不客觀的心理防衛狀態,真的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當你覺得自己真的很客觀的時候,就差不多是了!當你認為自己真的真的站在正義公理的一方時,差不多就是偏執無誤了!

覺得自己客觀?!….嘿~嘿~嘿~

在各個群組不斷戰成一團的當下,讀著這本書,一直思考:為何一定是「戰」?且幾乎沒有「交流」的可能性?疫苗好不好買、國產疫苗該不該授權?不是很簡單的問題嗎?怎麼會有些傢伙總是講不清呢?!當心裡想著別人怎麼這麼固執的當下,忽然也好奇起來對方應該也這樣看我吧?那,我自己究竟有沒有開放改變的空間?如果這個經驗聽起來熟悉,那麼這就正是讀這本書的好時機,可惜中文書完整的翻譯還沒出來,就來做一些些分享囉!

我是自詡客觀的!畢竟做了這麼多年的研究,而且是科學的喔!況且我近來也認真的讀了各種資料,不只是看電視裡的談話節目而已喔。在這種虛心閱讀之下所產生的看法,怎麼可能會不對呢?!是吧!

只是,讀到第一章時就冷汗涔涔了!他提到的三個陷阱模式,我無一不缺。

  • 第一個是「傳道士模式」(Preacher mode):這很容易理解吧!~當越是對自己重要的內容,就越容易想要灌輸給別人,越想要別人接受。甚至寫完了講完了,還對自己的發言沾沾自喜,覺得真是太有道理了!其實,我讀完這本書,這麼想要講給大家聽,可能也就在這個陷阱裡了!(當然,如果現在你想成了『傳教士姿勢』,我想你的問題可能需要諮商師了);
  • 第二個是「檢察官模式」(Prosecutor mode):前幾天有個朋友貼了日本外相的一個影片,我一看就覺得做為一個外相,不可能講那種政治不正確的話。於是諮詢了日文專家翻譯之後,果然跟與該訊息所宣稱的內容大相逕庭。我當時立馬在群組糾正了貼文的人。這個行為就表面來看,糾正一個假訊息是「大義凜然」的,但可能更重要的是,我當時有著:「吼~被我抓到你的錯誤了吧!」的心情。這種迫切想要去抓到別人的錯的心態,並且沾沾自喜的心情,就是充分進入了檢察官模式。
  • 第三個是「政客模式」:在臉書貼文之後,你會有多高的頻率去檢查有多少人來按讚,又有多少人來回應。來回應的人如果是支持的言論,你是否頗有知音之感?我過去並不會這麼高頻率的檢查,但是這幾天由於在火熱的辯論狀態,於是幾乎每小時都會想要看看大家的反應如何?對有回應的人當然要表示感激的去按個讚囉!這就是政客會很在意獲取他們的贊同,透過特定的言論方式來行銷與取悅對方。事實上,我在前幾段中很刻意的加入一個自以為不錯的笑點時,也就同時進入了政客模式了。

當覺得那是別人才會犯的錯,不會是我時……

  • 在Adam Grant這本「Think Again」中舉了兩個我仰慕的人作為例子,來說明超級聰明的人,也一樣會犯上述的錯誤。我想在科學研究上,大家應該很難宣稱自己比愛因斯坦更聰明吧?!在推理能力上,也不好意思說自己比柯南道爾更厲害吧!?如果你真的這樣以為,這篇文章也不需要讀了,你可以先找自戀量表做一下,或者直接掛號身心科,可能比較有幫助。但是,這兩位極頂聰明的人,也犯了連一般人都很難理解的錯誤,柯南道爾對靈異學的信仰,使得自己陷入簡單的愚弄都無法跳脫;而愛因斯坦堅持宇宙在大尺度是靜態的,也讓他陷入各種不可能犯的論證錯誤。愛因斯坦晚年說:「為了懲罰我對於權威的輕蔑,命運使我自己成了一個權威」。還好,他最後的覺察還是令人十分佩服的!
  • 其實,要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陷落在不客觀的心理防衛狀態,真的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當你覺得自己真的很客觀的時候,就差不多是了!當你認為自己真的真的站在正義公理的一方時,差不多就是偏執無誤了!
  • Grant的書中所舉的很多心理學實驗其實與英國科學作家David Robson在他「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一書中的論述有非常多相同的地方。他們的共通點是:所謂智商高的聰明人,往往更容易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甚至是比平常人更大的錯誤。主要的原因是,「聰明人不會公正應用優異的智力,反而會投機地運用智力,藉此促進自身的利益,保護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信念。」正因為聰明,所以他們更有能力去找到可以辯駁自己偏見的方式,而這正是所謂的智商陷阱。
  • 我最近看到在很多夥伴的辯論中,也都會引用某專家說,某醫生說,某媒體說…..來顯示德不孤,必有鄰的各種引證。雖說有證據當然是好事,可是這些來源是否真正的客觀,也是值得先打個問號,畢竟所謂的專家與媒體也很可能有其預設的立場,而我們對其可能的偏頗有沒有偵測能力呢?也就在2021年六月在「權威心理學期刊PNAS」所剛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盡管大家都覺得假新聞非常的嚴重,但是卻很少人自陳曾經轉發過這類的新聞。為何有這個差距呢?該研究發現,越是對自己偵測假新聞的能力有信心的人,其實越容易造訪假新聞的網站,投入其中,甚至相信它。這些過度自信的人也更容易不自覺得散播這些假新聞。
  • 如果你讀到這裡,心裡面還覺得這些問題都與你無關,那麼…..很可能就是你了啦~

有解嗎?

  • 那怎麼辦呢?解方當然就是作者說的「Think Again」囉~我在後續的文章中,會繼續討論這本書,敬請期待!
  • 在後續討論之前,我倒是覺得可以先討論一下這個書名怎麼翻譯。「再思」,好土!「反思」,好假!「重新思考力」,好俗!「三思」?原作者只用了again,可沒說triple勒~我很期待未來的中譯本書版商可以翻出一個讓人滿意,不用Name Again的書名。
  • 最後,我引用一句Grant教授的話,做本篇的結尾:If knowledge is power, Knowing what we don’t know is wisdom. 下回見囉!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