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为什么访华?

Ignatius Lee
·
·
IPFS

北京时间6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北京展开访华行程。面对北京方面的冷遇,布林肯此行引起了争议。在美中关系跌入谷底之际,不少媒体将此行视为解冻之旅,即便前景黯淡。但舆论对布林肯此行普遍不抱希望。布林肯为什么要访华碰钉子呢?

没有红毯、没有欢迎队伍,布林肯在北京机场落地遭冷遇 | 图片来源:Yahoo

奥巴马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助理、原美国驻俄大使、斯坦福大学政治科学家 Michael McFaul 近日发文称,外交不应以“改善关系”为目标,其中尤其强调对华外交不应以改善对华关系为目标。“改善关系”只是实现具体外交目标的众多手段之一,而不是外交目的。

McFaul 预计,布林肯此行恐怕很难达成实质性的外交成果(deliverables),而布林肯应当避免以缓和美中敌对关系为目的,避免在访华行程中寻求互换约定(linkage),以在部分问题(比如人权问题)上让步来换取美中在某些共同关切上达成共识。McFaul 还期待布林肯利用这个机会,对中国展开公共外交,接见中国异见人士、学生、商界与学术界代表。

McFaul 认为,布林肯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达有关美国国家利益的重大关切,以及更准确了解中国政府的意图和相关利益关切。即便两国存在根本性分歧,但分歧不应该因为错误信息和误判而进一步恶化。所以这样的接触,越多越好。

布林肯在北京会见秦刚 | 图片来源:Now新闻

McFaul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盛顿 “接触派”(与 “脱钩派” 相对)。值得注意的是,推特中文用户群体普遍对布林肯访华持消极看法或批评态度,认为这是拜登政府在对华问题上示弱的表现。但是在华盛顿看来,及时有效沟通、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是重要战略目标之一。这也是华盛顿方面明知道要碰钉子,也要及时主动沟通的主要动机之一。

眼下华盛顿最紧迫的关切是,一方面嚇阻中国变相支援俄罗斯战争机器,一方面稳住中国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的侵凌态势。与此同时,中国5月派特使出访欧盟,还有意挑拨美欧关系。在间谍气球问题上,美中也需要加强沟通。此外,消息人士透过半岛电视台称,布林肯此行或为美中两国元首在2023年APEC峰会上会面做接洽。《纽约时报》则称,布林肯此行或将牵头美国财政部长、美国商务部长和美国气候特使等高层访华行程。

中国在此前高调接待现世界首富埃隆 · 马斯克和前首富比尔 · 盖茨,对于接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规模判然有别。中国希望针对美国商界展开公共外交,拉拢对华投资和商业合作,以对抗美国正积极推动的 “去风险化” 政策。对于布林肯访华成果,北京同样没有特别期待,甚至故意降调处理。

半岛电视台引用中国盘古智库一位高级研究员称,北京方面也会认为布林肯访华在缓和局势进一步恶化上是可以接受的。

比尔 · 盖茨在北京受到高规格礼遇 | 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原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乔治城大学中国与亚太事务高级研究员 Evan Medeiros 表示,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至少在互相预期和行为规范上达成了共识,但如今美中之间还不存在这样的共识。由于缺乏共同的预期和行为规范,美中关系在降至冰点以下后,擦枪走火的风险空前飙升。

布林肯在启程访华之前说,他此行有三大外交目标:建立危机管控机制、表达美国与盟友的利益与有关关切、以及继续探讨潜在合作机会(美国仍在努力寻求与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加强合作)。其中第一项是最重要的目的,第二项基本上不可能产生明显的外交成果(但是有助于减少误判),第三项是可以努力争取的目标之一。

布林肯补充说:“如果要管控好紧张关系,高强度的竞争要求有高强度的外交。外交是消除误判、释放信号、沟通和在利益一致的时间节点上达成合作的唯一途径。” 近年来,美中关系最常出现、或者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管控分歧、减少误判,这恰恰因为双方分歧缺乏有效管控机制,而且误判也在不断加深。

总体来说,本届白宫政府在对华关系上采取比较稳健、保守的外交策略,但不好说成是华盛顿方面有意示弱或软弱表现。毋宁说,这种外交风格,源于民主党政府仍然相信 “嚇阻政策” 有助于防止中国与美国及盟友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嚇阻政策” 典型的特点,就是一面加强对抗、一面加强对话。

北京眼下在俄乌战争和台海问题上,仍占据一定主动权,即便以强硬对华立场著称的共和党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大可能使用边缘政策(brinkmanship)极限施压。

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布林肯访华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政府示弱,而是华盛顿方面努力规避风险升级的重要举措。这跟民主党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信条有关,并不意味着美国在关键议题上让步。


参考文献:

  1. Michael McFaul. June 16, 2023. "'Improved Relations' with China (or any other country) Should Never Be the Goal of Diplomacy)." https://substack.com/browse/politics/post/128863087 

  2. Patrick Wintour. June 18, 2023. "Antony Blinken begins China visit that spy balloon put off."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3/jun/18/antony-blinken-begins-china-visit-that-spy-balloon-put-off 

  3. Erin Hale. June 16, 2023. "Why is US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going to China?"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3/6/16/why-is-us-secretary-of-state-antony-blinken-going-to-china 

  4. 安德烈. June 18, 2023. "布林肯抵京希望启动外交解冻." https://www.rfi.fr/cn/中国/20230618-布林肯抵京希望启动外交解冻.

  5. 王月眉. June 17, 2023. "布林肯访华:中方态度冷淡,双方或持续对抗." https://cn.nytimes.com/usa/20230617/blinken-china-us-xi/ 


CC BY-NC-ND 4.0 授权

您的支持与厚爱,是作者继续写作和研究的最重要动力。

Ignatius Lee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人文社科写作。 Twitter:https://twitter.com/22HomoPoliticus Substack中英双语专栏:https://substack.com/@ignatiusdhlee?utm_source=user-menu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當反日變成作秀

精神上的惰性、政治抑郁與習得性無助

中國的文化保守主義在抗拒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