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呂華維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加密貨幣的奇幻之旅 從LikeCoin到Bitcoin Fintech的未來

呂華維
·
·
身處金融業,比特幣、以太幣聽很多,個人始終沒機會接觸。而我的旅行文章,為我爭得了夠喝幾天平價咖啡的錢。選擇將LikeCoin投入虛擬貨幣交易市場,賭贏,賺一筆意外之財;賭輸,換算幾百元台幣,就當了解加密貨幣運作的學費,何況這學費嚴格講還不是從我口袋掏出。這篇文章就是我運用LikeCoin進入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的一些脈絡整理與心得。

Fintech,各國金融業積極投入的戰場。AI、區塊鏈、線上支付、網路投保、純網銀,金融巨擘莫不挾其資金優勢擁抱Fintech。然而大約同時,華爾街及各國金融菁英的貪婪,讓一批帶有叛逆精神的科技菁英,以數位科技為基礎,劍指資本主義運作核心的金融體系,興起一股「去中心化金融(DeFi)」浪潮。這其中至目前影響最明顯的就是比特幣(Bitcoin)的崛起,連帶的是各種欣欣向榮的加密貨幣,包括LikeCoin。

一、利用LikeCoin參與加密貨幣交易熱潮

身處金融業,比特幣、以太幣聽很多,個人始終沒機會接觸。一方面是科技技術不懂,另一方面則像很多朋友一樣,並不認為加密貨幣有太多實質內含價值支撐,倒更像是17世紀的鬱金香。但隨著加密貨幣交易熱潮,2021年4月單月,加密貨幣交易金額達1.7兆美元,這已非單純加密貨幣愛好者間買賣,而是資本市場的資金移動,多許投資銀行已無法再忽視加密貨幣於金融市場的存在。而我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第一次從LikeCoin開始了這趟加密貨幣奇幻之旅。

只要在matters上寫文章,大概都能獲得一些LikeCoin,而我的旅行文章,為我爭得了夠喝幾杯平價咖啡的錢。但如果要花那麼多腦袋、時間,研究如何將LikeCoin換成那一點台幣,並不符合機會成本。於是我選擇將LikeCoin投入虛擬貨幣交易市場,賭贏,賺一筆意外之財;賭輸,換算幾百元台幣,就當了解加密貨幣運作的學費,何況這學費嚴格講還不是從我口袋掏出。這篇文章就是我運用LikeCoin進入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的一些脈絡整理與心得,並沒有太多實用工具性教學。


二、交易所選擇的組合:Digifinex交易所、Max交易所

披薩,在加密貨幣史有著重要地位。每年的5月22日是「比特幣披薩日」,紀念的是2010年人類史上首次的加密貨幣交易。當年有位工程師成功在網路上用1萬個比特幣換到2個披薩。因此不論你持有的是比特幣、以太幣、或LikeCoin,加密貨幣彼此間能交易,然後還要能兌換成法幣(fiat money),手上持有的LikeCoin才會有意義。而隨著加密貨幣交易火熱,許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可供選擇,因此首先選擇合適自己的交易所,就成為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第一步。

首先,我個人期望選擇交易量大的大型交易所,最起碼在安全、口碑,及後續進行交易都可相對順利,譬如說,世界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是原本的首選。其次,交易所必須能進行LikeCoin交易。第三,還要能進行台幣與虛擬貨幣間的兌換。由於LikeCoin與台幣都非世界主流,目前能進行LikeCoin交易的交易所僅有BitAssetLiquidDigiFinexMyEthShop 四間,而能用台灣帳戶出入金的本土虛擬貨幣交易所也不多,同時滿足:大型交易所、LikeCoin交易、台灣帳戶出入金這三個條件的交易所似乎不存在。所以我選擇Digifinex、Max兩個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組合,Digifinex算是中、大型交易所,而且可進行LikeCoin交易,就成為目前進行加密貨幣交易的主要地方。而Max則是台灣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主要功能僅在法幣與加密貨幣間兌換交易。


三、Digifinex交易所、Max交易所實名制認證與帳戶綁定

Digifinex、Max兩個交易所都有中文app,若要完成完整的交易,則都必須提供身分證進行實名制認證,認證方式官網都有教學,遇到困難可留訊息詢問,並會獲得解答(Digifinex只要格式正確,認證速度很快,大約1~2小時就認證完成,甚至更快;Max則需5~10工作天,視申請人數多寡)。Max因為還要用台幣出入金,多一道手續,必須再綁定自己的銀行帳號,Max會透過遠東銀行匯1元給你,確認帳戶為真,然後再給你一組遠東銀行你個人專屬的虛擬帳戶,你就可以從自己銀行帳戶轉帳至Max自己的帳戶中,我自己實際測試,從我個人台灣銀行戶頭用ATM轉帳到我的Max帳戶中,幾乎是同時收到Max入金完成簡訊。

有問題都可留言詢問,Max認證時間會長很多


四、「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交易

完成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註冊,接下來就是交易。關於交易,不論你要買或賣LikeCoin、比特幣、或法幣兌換加密貨幣,首先必須同時有持有不同貨幣的兩方存在,並同時想用自己持有的貨幣交換對方貨幣。簡單講就是有「買方」及「賣方」存在,然後對「價格」有共識才有成交,就像股票先要有人賣、有人買,然後才會有對價格的共識「成交價」。而交易所就是提供平台,供買賣雙方交易資訊快速流通,達成交易效率化的地方。

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交易,目前大致可分兩類「幣幣交易」、「法幣交易」,法幣交易,是許多人進入加密貨幣交易的第一步,也是最後一步。譬如說在台灣,用你持有的新台幣購買比特幣,及最後再用比特幣交易成新台幣,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間交易就是「法幣交易」。至於「幣幣交易」則是不同加密貨幣間彼此交易。而加密貨幣交易所主要的交易都是透過「幣幣交易」完成。


五、場外交易

「幣幣交易」、「法幣交易」都是在交所內的市場交易。另外還有所謂的場外交易(OTC,Over-the-counter)。場外交易在資本市場中是一門進階投資,譬如2012年Facebook買下Instagram,今日許多的媒體寫的是10億美金。事實上,在買Instagram時,Facebook正在準備首次公開發行,尚未上市,手頭並沒有那麼多的錢,原本FB是希望用1%FB股票買下IG,最後雙方是以部分現金+FB股票方式達成交易。如果我們回到2012年Facebook買Instagram的當下,既然FB股票還未上市,那2300萬股FB的股票值多少美金?自然就是兩個老闆間各自心證的估值。這就是所謂的場外交易。當然另外也有比較簡單的場外交易,譬如說2010年用比特幣買Pizza的工程師,也算是一種場外交易。

六、套利行為

我特別提「場外交易」,是因為我看有人願意私下收購LikeCoin的文章。當你看到這類文章時可能會直覺「詐騙」,但我直覺比較可能是場外交易的「套利」行為。相同的物品,理論上就只會有一種價格,因為不同時差、地區、交易所等因素,讓相同物品產生不同價格,就會有投資上的所謂「套利」。譬如說在2021年6/19 台北時間19:20,利用在Liquid交易所參考資料,1,000個LikeCoin可換17.79USDT。如果此時我願意直接給你18元美金(現金),你是否願意賣我1,000LikeCoin?而此時我將這1,000LikeCoin拿到交易所賣掉,可能可以換回19.1~19.7USDT。這之間的價差就可視為一種套利行為,甚至不同交易所間,都可能有價差可產生套利。當然從事套利交易,除必須計算手續費成本,更重要像LikeCoin這樣冷門加密貨幣的交易量,我猜不用很大的交易量就可能影響到價格,除非是長期看好LikeCoin而投資,或者另有場外銷售管道,否則短期大量交易的價格波動風險對套利者是存在的。

2021年6/19 台北時間19:20,Liquid賣1000Likecoin約可得17.79USDT(參考價)
約略同時間,Digifinex的likecoin報價,不同所間會有落差,若手續費划算,可形成最簡單套利交易


七、場外交易可能的風險與加密貨幣發展的困境

加密貨幣交易所基本上已都實名制,資金進出,投資賺賠都有脈絡可循。但加密貨幣本身的去中心化特性,場外交易有時根本無從追蹤。當各國金融業如火如荼的進行防制洗錢與打擊資恐(AML/CFT)時,加密貨幣的特性與金融監理間似乎存在衝突。不論美國,甚至我們台灣,最近都出台了關於加密貨幣的監理規定。但初步看來,這些規定目前僅能在交易所端監理。加密貨幣的特性,場外的加密貨幣移轉,還是很難追蹤。畢竟去中心化與金融監理間,在我認知中還是矛盾的兩個概念。只要主權國家概念還存在,加密貨幣同法幣流通,目前在主要國家中應該有難度。至於各國央行可能在未來不久,發行的各自數位貨幣(CBDC),雖然技術上都是基於數位科技,但CBDC與加密貨幣在概念上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加密貨幣交易熱潮,從AML/CFT的角度來看,勢必會有一股詐騙潮。而萬一不小心跟北韓、伊朗扯上關係,那個慘烈的程度,絕對會令你無法想像。陳世憲,多數人可能不知道他是誰,但在台灣金融業內則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之前,當他的三個字還有家人名字出現,馬上停止交易、通報。那個紅燈會馬上一路從櫃檯亮到總公司高層,但他犯了什麼罪?偽造文書,緩刑2年,台灣的法律中不是重罪,但偏偏賣油給北韓,被列為資恐名單,最後以自殺收場。我這樣說可能有人會不高興,但陳世憲是被政府,還有我們金融業所逼死的,我們這產業中每一個默不作聲的人,都背負這條人命的責任。

當然我也不是完全反對場外交易,只是提醒必須要小心,最起碼交易的訊息脈絡必須留好。當然如果你跟我一樣只有幾杯平價咖啡價值的加密貨幣,又懶得進入加密貨幣交易所,其實私底下場外交易,不失為一種辦法,被騙損失也有限,也不至於會被洗錢麻煩纏上。


八、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泰達幣(USDT)重要性更甚比特幣

說到加密貨幣,一般人可能會先想起比特幣(bitcoin,BTC)、以太幣(Ether,ETH),但在參與了加密貨幣交易後,讓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泰達幣(USDT)。由於交易所幾乎都是「幣幣交易」,加密貨幣又五花八門,波動度極大,此時與美元掛鈎的加密貨幣USDT,可視為一個錨點,讓我們清楚衡量投資時的獲利、虧損。由於無法炒作且幾乎與美元等值,USDT又被稱為穩定加密貨幣。因此目前多數加密貨幣交易主要都是以USDT計價,而多數人也應該是將法幣兌換成USDT後,投入加密貨幣交易市場。

如果接觸加密貨幣目的在區塊鏈技術或投資,USDT或許並沒有那麼大的研究價值。但對總體經濟有興趣、金融業的朋友,USDT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工具。USDT由Tether這間公司所發行,與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Bitfinex為姊妹公司,母公司同為iFinex Inc。USDT與美元掛鉤,來自於Tether宣稱每枚USDT都有1塊錢美元支撐。理論上要達成這目的不難,當人們付出美元或等值美元的法幣,就會產生等值美元的UDST,而當USDT兌換成美元或其他法幣時,也會有等值的USDT消失,此時USDT發行總量,Tether僅須維持等同美元的儲備量,那USDT理論上就會有等同美元的價值。


九、USDT通用性與對Tether、iFinex、Bitfinex的疑慮

如果你進一步搜尋Tether、iFinex、Bitfinex這些公司,你會發現負面新聞還真不少,捲入洗錢、印鈔推升比特幣、Tether準備金遭挪用、審計問題。當然如果這是投資一間公司,如此多的負面新聞當然是個問題。但買一種穩定貨幣,關鍵仍在市場信心,就像一間體質再良好的銀行,也經不起恐慌性的擠兌。

當然加密貨幣市場中還有其他加密貨幣,而對Tether的負面新聞我也無從查證或評論。但關鍵仍在市場信心。USDT仍是所有交易所,交易加密貨幣的主要媒介,且幾乎找不到其他穩定貨幣有挑戰的實力。當USDT獲得交易者等同對美元現鈔的信任,並獲得多數人使用,除非你是那種有上萬枚比特幣的人,否則暫時應無USDT價值損失的問題。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在2021年Q1賣了10%持有的比特幣,其理由就是要測試加密貨幣的流動性,我猜這中間一大部分仍是透過USDT完成。


十、USDT普遍性的價值

當家密貨幣世界中普遍以USDT做基準,這種普遍性就有很高價值,並有很多可想像的未來可能性。普遍性代表著市場信心,而信心則會強化等值美元的價值。當多數人相信USDT=USD,並隨著加密貨幣交易量上升,USDT所具備的影響力甚至可能會超越其發行量。甚至連當一般未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人也相信USDT=USD時,USDT甚至可以成為很好的國際匯兌工具,尤其對一般民眾小額的國際匯款,與其讓傳統的銀行或其他仲介機構轉取高額手續費,USDT顯然有更快速、更方便、更便宜,甚至更安全的優勢。而這種對USDT信心的強度,則會關係到Tether所需的現金準備量(隨時準備供匯兌的美元現金),而所需現金準備量多寡,則將會關係到Tether這間公司未來的營運價值。

今年初,特斯拉宣布持有比特幣引起了話題,其中有一點,就是關於比特幣如何在公司財報中呈現的問題。尤其隨著越來越多大型企業也開始持有加密貨幣後,財務報表中該如何呈現這些加密貨幣資產價值,讓投資人得以正確了解一間公司資產,會是要解決的會計問題。在加密貨幣未有獨立會計項目前,比特幣應該是認列在存貨、還是無形資產項目中?但毫無疑問,沒人會將比特幣視為約當現金。但USDT呢?

當然目前討論這些議題還有些天馬行空,畢竟加密貨幣市場是否會在明天忽然泡沫破滅,我們都說不準。但如果加密貨幣市場持續穩定發展,融入必要的監理、會計制度後,USDT的普遍性在我看來,就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價值。當然這是我異想天開、不負責任的想法,或許Google、Amazon、FB可以思考買下Tether,畢竟USDT目前在加密貨幣市場中的技術、流通性、信任不是問題,問題多數出在對Tether經營的質疑,而這些質疑也限制了USDT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十、加密貨幣投資心得

利用LikeCoin進出加密貨幣市場玩一回,真的就像進賭場賭一回。買空、買多毫無依據,就是賭,然後心得就是十賭九輸,還好也就幾杯咖啡的金額。疫情下,全年無休的加密貨幣交易市場,就當在家打發時間,也算是一種休閒。當然如果真要我給心得,加密貨幣看好、看壞是個人見解,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見解負責,沒有對錯。但手續費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加密貨幣交易弔詭就是在這,加密貨幣原本是要去中心化,但去中心化結果不應該是變成另一個中心。

如同上面約同時間在Digifinex交易所交易,我購入10,000Likecoin約略需190.76美元,但透過官網買同樣數量likecoin,卻要216.5美金,其中手續費要11.65美元,這金額比例其實蠻嚇人的。

另一方面,透過看到加密貨幣運作的一個角落,窺視數位科技發展,對我個人顯然又是無價。科技業與金融業就像有著兩種對立的DNA,科技業明顯敢於挑戰權威,可能在於破壞式創新需要某種叛逆的基因。而金融業則明顯順從與乖巧,關鍵在金融業的核心利益,往往需要監理機關的寬容與特許。但當兩者結合,Fintech究竟偏向天秤的那端?馬雲曾說螞蟻金服是科技業,那也許是骨子裡的DNA為他帶來今天困境的原因。台灣金融業一窩蜂的講區塊鏈、AI、大數據,但從蔡家、辜家、吳家,這些金融巨擘的成長史中,我們看到的是民不與官鬥、永遠執政黨的經營理念。不是說這些金融巨頭不好或是錯,而是對於未來台灣金融創新的期待,寄望於台灣出一個賈伯斯,機會總高於出第二個蔡萬霖。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