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他们需要被看见

阿布拉赫
·
·
IPFS
·

这个主题,我一直想不到要写什么。衣服倒是不少,不过大部分是参加各种马拉松比赛的战袍,多到成为负担,送人一些、咸鱼捐掉一些,留下的,仍然穿不完。可要说有哪件值得大书特书,一时之间,确实想不到。直到今天早上看到@過客收藏家  的文章,突然灵机一动,“对呀,我怎么没想到?类似的衣服,我也有一件啊。“

某种意义上,其实那仍然算是件马拉松战袍,只是第三方所发,也不为特定马拉松,而是为特定人群,就是下图这件。


2018年成都马拉松,我报名参加了黑暗跑团组织的视障跑者陪跑任务。虽然认识一群视障跑者多年,但这是第一次承担陪跑任务。这件衣服,就是那时候发的团服。

在机缘巧合下认识视障朋友之前,我和中国大多数人一样,平常的生活中几乎见不到这些人,更别提会想到他们竟然能跑马拉松。而吸引我开始跑步生涯的,正是那群视障朋友。听他们每天在群里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糟心事和开心事,然后付之一笑,我曾深受打动。其中有两个,开心事之一就是跑步。那时候,我对跑步有种抵触心理,觉得是世上最无聊的运动。但听着他们日复一日开心的讨论,我的抵触心理渐渐融化,觉得有必要亲自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如此无聊还能让视障人士愿意克服重重困难沉迷其中的原因。于是,才有了如今开口闭口离不了跑步的我。(写到这里,想知道会不会有人每天看到我文章标题里的”跑步“二字就翻白眼,”呃er,又来了!“反正四年前的我,偶尔是会有这种心情,看到有人经常在朋友圈分享参加马拉松的照片,心里会想:天天到处跑有意思吗?有奖金吗?还显摆,哼!)

言归正传,说回陪跑。一般情况下,标准配跑阵容由四人组成,其中一人主陪,和视障跑者用陪跑绳相连,负责其路线引导。其他三个护跑,从另外的方向对被陪者形成半合围,以免有不明就里者闯入和视障跑者产生冲撞。那届成马,陪跑报名踊跃,每个视障跑者都被分配了超豪华陪跑阵容。我陪跑的是成都本地的视障跑友,此前并不认识,加上他,整个阵容有七人之多。

六人陪跑阵容(其中一人没穿团服),因为参赛人数太多,阵形有点儿不大好看


我们陪跑的对象,是全盲,只有微弱光感,自己开个盲人按摩店,我下文就以G来指代他。G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报的半马,计划2小时15分完赛。我那时候半马PB成绩1小时49分,但陪跑和自己跑完全不同,你得以他为全部注意力焦点,放弃自己的节奏,甚至有时候连补给也得放弃。

陪跑团队里的所有人都没有陪跑经验,包括我自己。但我是唯一一个有视障朋友的人,因而在大部分的赛程里承担了主陪任务。要控制节奏,要招呼团队保持队形,还要不断提醒G,前面要上坡、前面要向右拐、现在我们到宽窄巷子了、前面是补给点,我们靠左一下,放慢速度,等其他人去给你拿水、前面就是终点拱门了,来我们拉手冲线……

经常的,前面有跑友慢慢悠悠的晃,需要陪跑团队开路的成员提请让行。很多人戴着耳机,听不见呼喊声,就需要肢体提醒。有些人不明就里,觉得身后有人碰确,刚想发作,发现是视障跑者,会连忙让行,顺便喊声加油。也有人,即便看到这种情况,也气呼呼不肯让。我在微博上曾看到有人抱怨,说就算是视障跑者,也没有权利让别人靠边,赛道那么宽,要超越完全可以变道。我在微博下面回复了他:确实很不好意思,对我们明眼人来说,变道超车天经地仪,但对视障跑者来说,并不大容易,尤其一个团队有那么多人的情况下。虽然造成了困扰,但我们的举手之劳,能让他们的路更宽一点,所以还请谅解。

但有时候,还是不得不变道。成马参赛者多,尤其半马。为了保证安全,经过和G商量,我们调整了配速,最终以2小时25分完赛。

接着,我还参加了2019年双遗马拉松的的半马陪跑。可惜之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再没机会,那件衣服便一直挂在衣柜里,若不是今天写这文章,几乎要忘了它的存在。

这件衣服背面还有图案,分别是”视障“和”陪跑“,假如你是跑者,日后在赛场上看见,烦请行个方便。

无论牛吹得有多大,中国实际是个对弱势群体很不友好的国家,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大多形同虚设。我以前不关注盲道,不关注无障碍电梯,觉得那些东西和我无关。但自从认识了那一拨人,仿佛从前和你无关的东西,如今因为人的原因都有了某种联系。共享单车刚兴起那阵,看到盲道上停自行车就生气,会动手移开。有一次,有人停汽车也停到了盲道上,我当场和他发生了一场争执。我说你车停到人行道本来已经很不对了,还占了盲道,有盲人来怎么办?他白我一眼,”哪里有盲人?“转身走了,留下我在原地气鼓鼓。盲道不通,盲人便不能出行。盲人不出行,普通人就见不到盲人,以为他们不需要出门。这成了个死循环。

因而,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建立,前提是他们要被看见。既然盲道不通,那马拉松赛场,可以做这个前提的一部分。

请看见他们!

衣服背后的”陪跑“(图片来自黑暗跑团微信公众号)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游记
43 篇作品

迷失香港(一)

乡村日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