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時 不要講話》
過去一年半,取得潛水的證照之後,就很著迷於那個暱稱為「內太空」的水平面以下的世界。比起期待與各種五顏六色,奇形怪狀的生物相遇,我更享受透過呼吸的控制,讓自己停留在一個middle of nowhere同時又被海水包覆著的狀態。
在書店看到這本書上市的時候,就非常期待能夠看看這本書。作者栗光是一位報社編輯,也是一位進階潛水員,這本書是將他過去與潛水有關的文字集結成冊的作品。作為迷戀海洋的讀者,很想看看其他潛水員對於海有什麼樣的看法,不只是對於裝備使用的心得,或是要愛海洋就要重視保育之類的題目,更想聽聽別人關於潛水的心裡話。
這本書從頭到尾,都讓我看得不斷點頭,有很多相似的經驗和想法,當然也有不少不同的事情。印象最深的,大概是那句最灑狗血的句子吧:
每支氣瓶都有一個課題
每一次下到水中,都好像是進入鏡面或是顛倒世界,在水下的異世界,不管是水流、地形、裝備或是自己的身體狀況,比起水上有更多難以掌握的狀況,而每次大約一個小時的水下時間會遇到的生物,也常常挑戰自己想像生物樣貌的界線。
第一次下水就感到慌張,一直想要回到水面,試著把這個慌張傳達給教練,但水底無法交談,又拉不到教練的防寒衣、氣瓶甚至蛙鞋,過了兩分鐘只好開始努力調節自己的呼吸和心情直到漸漸冷靜。現在回想起來,假如當初教練有發現並且帶我回到水面上,說不定就會這樣跟海底世界斷了緣分。
剛拿到證照後不久的一次潛旅,潛伴的氣瓶鬆脫了,看著一支不小的鋼瓶在他背上飄啊飄,心裡也為他感到緊張,卻又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辦法處理。幸好這次知道透過發出聲響的方式通知導潛,導潛回頭重新把氣瓶固定好,,狀況也順利的排除了。
又某次潛旅在一天之內排了四次岸潛,第三次下水的時候,半路上小腿抽筋了,當下沒有感到特別慌張,很快的轉換姿勢抓到蛙鞋頂端往自己扳進行一個拉筋的動作。很慶幸自己的冷靜,但也又度過了一個關卡,考過了一個課題。
每一次潛水都會遇到不一樣的事情,每支氣瓶都有一個課題。
但我吐了又吐,傾倒整個生命在海裡
喔不,我不是會暈車暈船的人,當然也沒有在船上或海裡嘔吐的經驗。但是透過每一次輕重長短不一的呼吸,我能感受到我把一部份的自己留在海平面以下的世界了。在水面以下,人類無法像魚蝦一樣自在呼吸,也無法像海龜鯨豚一樣憋氣許久,所以你能夠多有效率的利用那11公升200大氣壓的笨重氣瓶,就能夠在水底生存多久。而隨著每次吸氣呼吸,身體比重的改變讓自己持續浮沉,而如何透過每次呼吸讓自己能夠維持在自己所想要的深度,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
於是每次呼吸都變得如此重要,每一顆在水底吐出的氣泡,彷彿都是具現化的生命從自己身體離開。
關於遇到的海底生物,我大概缺乏栗光那樣的行動力,但也很想要去認識所看到的每一種魚蝦生物,栗光會翻遍書籍去尋找他看到的每一種生物的名字,我很可以理解這種「我知道你的名字,於是我終於認識你了」的心情。但那些俗名,在菜市場會用的名字,比起學名甚至更生猛有勁,光是聽到名字就幾乎可以想像魚的樣子。
對於有潛水的人,這本書很容易找到共鳴,同時共享那些共有的在內太空的經驗,又勾起那些雖然不相同但屬於自己的潛水經驗。對於沒有潛過水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內容也許會相當新奇吧~
是說,潛水也是個人員折損率相當高的運動呢,當初一起考初級潛水員證照的三個人,現在剩下我還有繼續潛水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