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七日書活動,讓我寫完「家」這個主題

北漂.長住
·
(修改过)
·
IPFS
·
當年離開後,我也未曾料到家鄉會再有如此光景。

靜置五個月的草稿,終於在搭上七日書活動順風車後,讓我看見完稿的曙光。在此謝謝@馬特市自由寫 舉辦的活動。

寫七日書主題但未參加活動原因

一直以來,都想撰寫一篇與「家」這主題有關的文章。今年一月份提筆動手後,這份與「家」有關的文章,一直以草稿形式停在筆電中無法收斂。

剛好這次七日書活動,是以「家」為主軸展開一系列主題,讓我喜出望外,因為籍由每日不同主題,讓我可以更聚焦對家的想法。然而喜悅的同時卻又遲疑該不該報名,畢竟七日書活動有一個元素叫「自由書寫」,即希望作者可以每日花30分鐘完成一篇文章,而五個月前便偷跑的我若還報名參加活動,總覺得有些不尊重,所以最後決定不報名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書寫。

七日書缺席兩日的理由

第五日的家族關係與第七日對家鄉的感慨,我缺席了。一個是一時之間整理不出來,另一個確實是寫不出來。

千頭萬緒的第五日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笑傲江湖-

曾經有份工作的上司,只要遇到流程會簽,便會告訴我公司以前發生過什麼奇妙的事,才讓管理部門變嚴謹。他總說在這裡待了25年,人來人往,任何光怪陸離的事他都遇過。聽他講得津津有味的模樣,我便跟他約定,等他退休後我來幫他寫傳記,他負責說我負責寫,書名就叫做「我在台北看見奇人異事的日子」。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故事,即然成了家族表示人口夠多,因此要在家族中找到精彩故事,不難,只是需要時間梳理。關於「家族故事」內容就留至以後,與「我在台北看見奇人異事的日子」一同列為退休後的項目吧。

腦袋空白的第七日

七日書最後一日的主題,是寫家鄉讓人感慨萬千的地方。一開始本打算書寫,關於第一次踏入整修後的鶴棲別墅感受。但寫著寫著卻發現,相較過往殘破不堪的廢墟感,活化後的老建築有全新朝氣,實在寫不出感慨。假設它沒有被活化,化為塵土也只是遲早的事而已,屆時後人只能望著照片憶當年,那才真的會變成感慨。

重新思考了很久,我對故鄉沒有感概,反而樂於見於現在的發展,所以第七日最後便缺席了。

從平淡再度走向繁榮

住家鄉的人會抱怨,現在假日街上變得擁擠,生活上變得不方便。但我總會告訴他們,擁擠比沒落來得好。

同樣位在彰化縣卻沒有發展成觀光景點的鄉鎮,放眼望去多為磚造老舊平房,假日白天的街上,空蕩蕩幾乎看不到人。美化說法是靜謚小鎮,但真實感受是蕭瑟不已。若不是看見小小雜貨店中還有阿公級老闆看著店,真有種走在末日場景的感覺。而我一直慶幸家鄉沒有變成那個模樣。

鹿港自從港口淤塞船無法入港,再加上貿易中斷後,商業與街市同步衰頹,有很長一段時間,鎮上如同被時光封存一樣,商業街道仍在但街上人煙不多,唯在廟宇有遊街活動,或重大節日鎮民返鄉時,街上才會顯得熱鬧。

鎮上的孩子若繼續升學,未來除了離開家鄉沒有別的選擇。彰濱工業區的設立雖然帶來些許就業機會,但沒有帶來繁榮。一般傳統鄉鎮由繁華走向沒落後,往往會因為守舊而與社會進步脫節,然而這一點鹿港幸運很多

多年來許多傑出人士從不忘記關懷並回饋故里;加上地方士紳不斷為所在土地發聲,讓幾任縣市首長願意投注心力在此,使鹿港成為知名觀光景點。名氣帶來關注與人潮,讓愈來愈多年輕人願意回鄉就業或創業,小鎮也持續繁榮著。也因此,小時候吃過的在地美食都還在,愈來愈多古蹟被納入修復,回到眾人目光;傳統習俗也沒有隨著時間被遺忘,反而得以延續。

活力讓故鄉充滿魅力

猶記得剛到城市求學時,同學還問我鹿港有沒有電視?我跟他說不只有電視還有麥當勞。那時我仍需花費時間解釋家鄉。

後來隨著認識台灣的風氣興盛,全台各個城市都成為學生研究的主題。以前公司主管的小孩還曾經為了寫鹿港的歷史,特地安排全家到鹿港來玩。

現在網路資訊豐富,再加上經常有網紅更新鹿港的吃喝玩樂,讓我談及家鄉時,已不需再介紹細節,更不會有人問我鹿港有沒有電視可以看了。

當年離開後,未曾料到家鄉會再有如此光景。故鄉沒有隨時間過去而走向沉寂,反而是愈來愈有活力。這樣的家鄉,我真的很愛。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北漂.長住透過寫文字的方式,自帶濾鏡地紀錄觀察到的生活點滴。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難得的幸運,就分享出去吧!

家鄉。鹿港
8 篇作品

想「回來」的地方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