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之種種】Enjoy it.
寫論文這種活動就是這麼貧乏無華又枯燥。苦悶歸苦悶,每天愁著臉寫也不是辦法。
於是,我開始想著:究竟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它寫得更順一點?
因為就算每天規定字數,定時坐在書桌前幹活,卡關還是卡關。腦子裡好像有什麼飄過,試著寫出來?不行,好像還不能構成一個系統。概念各自在腦海裡跟你玩捉迷藏。
傷腦筋。我曾經苦讀的那些有用沒用的資料究竟上哪去了?
左思右想,後來,忽然得到了一個奇妙的心得(天啟?):有些事情確實是很無聊又鳥,但如果你不得不去做它,那麼最好還是懷著享受的心情去實現它。聽起來滿自虐的,但誠如長輩總對我說:「哭著做、笑著做都要做,還不如高興一點吧!」
忘記是誰說的,米榭塞荷嗎?還是《真確》?在距今七八十年前的人們幾乎沒有童年可言(除非你家有錢得要命),當時大多數的新生兒跟產婦死亡率高得好像家常便飯。而且出生之後因為家境貧困,小孩早早就要幫忙家裡的工作,甚至不上學直接去賺錢,所以也沒有什麼快樂的童年可言。這種可怕的環境,讀讀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你就可以看到那種窮到讓人絕望的現實,如何造成創傷與憂鬱。
所以我們常常忘記:生命的本質本來就不是幸福快樂。是前人的掙扎與努力(科技、醫學的全面進步)實現了當初無人預見的美夢。
這是活在當代,舒舒服服地討論交通便利、網路速度、有機飲食、教育的我們經常會忘記的不起眼的歷史,那麼一無所有的渾沌世界其實才近在身後而已。
好,有點扯遠了。
總之想想這一切,不過是寫作卡關,確實沒什麼可認真花太多時間去憂愁。
既然我平常也會為了搞懂一些無關緊要的冷知識,興致勃勃地到處去搜尋、閱讀資料,那論文你也這麼做不就好了?當你不去想「我今天進度怎麼還沒達到」,而是改去想「我寫的內容還有哪些資料需要補充」、「哪裡論點可以更加強」、「這個文獻是否有更多不同的解釋」,專注地想,將它當成一個努力將城堡推砌得更好更完整的遊戲。
也就是說,不將寫論文當成一種任務,而是將它當成參加一種遊戲。
藉由這樣的視野轉換,至少我自己感覺有比每天鑽牛角尖又唉聲嘆氣地做,來得比較有幹勁與效率。如果經常對論文寫作感到苦手的人,不妨也可以試試看。: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