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骑上共享电动车去闲逛

大鵝Stephen
·
·
IPFS
在门前的蒸炉旁忙碌的店主看见后,暂停下了手里的活计一脸茫然的看着他们由远及近再到远,又恢复了手上的忙碌。


最近回到小时候生活的城区居住一段时间,也就是上一篇中那座幼儿园存在的地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的狭小街道在如今机动车井喷时代已经不胜其任,楼群间只能容许两辆车相对行驶,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停满了无处安放的汽车。略为宽敞,双向四车道的路上沦为行人和机动车的战场;无素质的司机在这里显示得淋漓尽致:人走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上要被鸣笛、右转弯的汽车要对着绿灯过斑马线的人鸣笛。


互联网经济的触手已然改变着这座小卫星城的交通与生活方式,阿里巴巴旗下的“哈罗共享自行车”和美团旗下的共享电动车倏忽间出现在了街头巷尾。深夜睡不着准备去楼下逛一逛,二十四小时可用的电动车无形间让我得以用极低的成本来获得更广的移动范围。我记得我几乎从没有过凌晨两点后还在路线闲逛的经历,从初中到高中在家里生活几乎无从更无闲暇和目、大学时寝室要在十一点关门,不早点回来便没有地方住。


深夜不是无人的,有汽车也有像我一样骑着电动车的。深夜骑共享电动车的人大致是两类,些许情侣两人骑着荷载一人的电动车吹风,还有不得不深夜骑车的附近工厂夜班下班的工人,我也许算是介于其间的第三类。


还有些印着城管标记在楼前房后收集垃圾桶的皮卡车,他们将垃圾桶送到不远处停放的一辆垃圾车中,皮卡车楼群间往复清运城市日间生产出的众多垃圾,虽然垃圾桶的颜色各异,有红色的有害垃圾绿色的厨余垃圾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可在没有实施垃圾分类的这里谁都不会当真,所有的垃圾桶都会被一股脑地混在一起。垃圾车储满后,约莫会被运到垃圾填埋场或是焚烧厂中。我也曾经好奇过身边的垃圾去了哪里,但没有人在乎。

一角是我骑来的共享电单车
ios的相机会在深夜高糊


这里深夜营业的店家,除去近两年才出现的24小时便利店外,只剩下药店和烧烤店。在路上骑车,看上去年龄颇大只有一层的砖房的一角有一家牛肉蒸饺店还在营业,这在这个小城里出现显得很不寻常。凌晨两点,这家店刚刚开张,店主将覆盖在窗子上的木板取下,在门前支起遮阳棚,摆好桌子、将LED灯悬挂在遮阳棚的顶部、从屋内取出筷子辣椒大蒜和胡椒粉在桌子上以此摆好。店主是安徽安庆人,来到这里开店已经三十多年,比我的年纪都大了,想必我小时候也是无数次的经过了这家店,然而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从不知道这家从凌晨两点营业到下午两点的蒸饺店。


我想起了那年冬天在泉州,街边骑楼下每天晚上十点会有家面线糊店营业,在微冷的夜里将油条块泡进加了醋肉的面线糊中,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想必这附近的工厂下班的工人,也会时常光顾这家蒸饺店,来享受这一瞬短暂而自由的休息时间。


作为当晚的第一名客人,我点了一笼牛肉洋葱蒸饺和一碗羊汤,二十分钟的吃饭时间,没有更多的顾客光顾,也许这一晚大家都吃得饱饱。一旁的道路出现了两台共享电单车,上面各坐着两对衣着不多的情侣,欢声笑语地掠过店门口。在门前的蒸炉旁忙碌的店主看见了,暂停下了手里的活计一脸茫然的看着他们由远及近再到远,又恢复了手上的忙碌。

“大宗”蔬菜交易现场

集贸市场两点半时门口就会聚集起些载满蔬菜水果的电动三轮车,这时的交易往往是较大宗的,可能是分销商或是种植它们的农民销售给零售者,这时候用的电子称也是比较大的一台。再过上半个钟头到一个钟头,天从黑色到墨蓝到湖蓝,零售者们会把蔬果在塑料布上摆好,一旁放上微信收款二维码,等待着年迈的消费者们的挑挑拣拣。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大鵝Stephen在澳满洲人/WHV 从满洲出发,到世界的角落 交通运输/满洲史/旅行 Instagram: Gooseyeong Email: Stephenyeong64@gmail.com Newsletter: groundtour.substack.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Manchuria
28 篇作品

邓丽君的《又见炊烟》,与日本战败后殖民地的引扬者们

三十年代的上海,异国事物的转译如何改变了母亲喂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