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如煙一般的聾啞畫家:岡藤園〈雨後的日月潭〉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
·
這週日是國際聾人節。臺灣美術史上不乏聾人藝術家的身影,像是臺灣現代藝術發展先驅之一的版畫家陳庭詩 就屬其中最為知名的人物。在這邊要介紹的是一位短暫來臺旅遊的日本籍聾人畫家岡藤園,他在臺灣留下的足跡不多,我們只能透過散落各處的史料,拼湊出他朦朧而優雅的身姿。

岡藤園(1884-1938以後),本名元次,奈良人。幼時據說因為保姆的過失,聽力受到永久性的損傷。藤園的學生時代在京都盲啞院(今京都府立聾學校)度過。

在校期間跟隨圖畫老師,京都四條派的巨匠望月玉泉、望月玉溪父子學習日本畫。畢業後曾在母校任教,其作品入選過日本文部省美術展覽會,以及美國萬國博覽會。

這是五丁目目前所能找到唯一一張岡藤園(後排右1)的照片(Source: 岡本稻丸,〈京都盲啞院の開校と寄宿舍〉)

1931年,岡藤園來臺旅行,從當時的報紙報導來看,他的足跡包含太魯閣、日月潭等知名景點。1932年他在臺灣日日新報社的講堂舉辦寫生畫展。這幅〈雨後的日月潭〉是他在同年入選第六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的作品,可以推測出自前一年的寫生成果。

雖然這幅畫只剩下黑白照片,但畫家仍捕捉到雨後日月潭仍未完全放晴,雲霧在山谷間繚繞的景象。顯然聽力的欠缺無損於岡藤園對眼前風景敏銳的感受性及觀察力,

圖版:岡藤園,〈雨後的日月潭〉,1932,黑白照片。(Source: 臺府展資料庫)

要注意的是,〈雨後的日月潭〉並非中國傳統的山水構圖,而是日本近代揉合西洋透視觀念後的日本畫,所以在空間結構的處理上,畫家以俯瞰的視角表現深度的立體空間,並運用空氣透視法(Aerial perspective),細膩刻畫空間遠近的變化,將日月潭營造成幽美而遼闊的深山秘境。

在這之後,岡藤園似乎回到日本。1938年他在日本聾啞教育會的書上,發表對盲啞教育家小西信八的追思。

岡藤園的生命剛好處在日本聾啞教育史及近代東亞美術史的交匯下。他出生在世界剛開始重視聾人教育權益的時代,並且為臺灣留下一幅描繪日月潭風光的畫作。至於他和日治時期臺灣的聾啞教育有沒有關聯?臺灣還找不找的到他的作品?這就有待未來更進一步的調查了。


參考資料:

《臺灣日日新報》
《盲唖教育の師父小西信八先生小伝と追憶》(1938 )
《京都市立盲唖院一覧 : 創立弐拾五年紀念》(1903)
岡本稻丸,〈京都盲啞院の開校と寄宿舍,障害兒の生活教育研究〉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