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疆之旅】6.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尾声
很多地方,因为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歌而成为某个文化群体眼中的圣地,人们按照那些文字、影像和旋律的记载,去找寻着自己对这个地方的感受与理解。久而久之,这个地方与描述它的文学电影音乐融为了一体,当人们某一天真正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会觉得完全不陌生,好像曾经来过这里。
对我来说,塔什库尔干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因为一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和一首曲子《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我来到了这座帕米尔高原下的小城。这里说起来也很普通,只是一座小县城,街景看起来都是上世纪8、90年代的建筑,既没有古旧感也没有现代化。
从喀什到塔什库尔干的公路非常不好走,虽然只有三百公里五个小时,这个路程在新疆算是很近了,但基本上都是高原山路。早上九点到塔县办事处,所有去塔什库尔干的车都会在那里出发,说是办事处,其实办公地点已经不在那里了,现在是停车场和货品集散地。从喀什去塔什库尔干每天只有一班大巴车,多数人会选择拼车前往。这些拼车以皮卡为主,还有少量越野车,司机大多常年从喀什往塔县送货,带客人是顺便的事情。
我坐的这辆车有四个乘客,两个骑行的广东人,他们从阿勒泰一路骑行到喀什,搭车上高原再骑行下去,他们骑的还不是山地越野自行车,而是小轮运动自行车。乘客里还有一个完全不懂汉语的德国小伙子,有的路段安检需要外国人单独下车过通道,让他很郁闷。司机是喀什本地维吾尔人,送我们上高原顺便送货,我们去的那天他要送的货是几十袋刚烤好的馕。路上司机邀请我们品尝,刚烤好的馕热乎乎的有馕坑的咸香味,非常好吃,这让我突然发现,原来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刚烤出来的馕是什么味道。
塔什库尔干的昼夜温差比喀什还要大,清晨上山途中还在飘小雨。司机说路上下雨说明山上在下雪,塔什库尔干周围雪山常年积雪,夏天的时候积雪融化一部分冲刷下来,会有洪水和泥石流,路况非常危险。如果在夜间,还有牦牛在路上穿行,即使本地司机也不敢开夜路。在前往塔什库尔干的途中,会路过著名的高山湖泊——布伦湖,湖水在群山中如宝石闪耀,湖边很少有游客,却有兜售纪念品的商贩,冷到需要穿军大衣。
5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塔什库尔干,县城很小,大概只有两三条主要街道。在县城里,远处的背景屹立的慕士塔格峰,我们这些平原地区长大的人很少能在城区看到远处的高山。此时已经到了中午,阳光照耀在雪山上,反射着光芒。塔什库尔干中午的时候紫外线格外强烈,温度足以穿短袖。县城的中心广场是一座雄鹰的雕像,这是塔吉克族的象征,他们称自己是高山上的雄鹰。
塔什库尔干的主要居民就是塔吉克族。塔吉克族有更深的眼窝和更明显的高鼻梁,鹰钩鼻比例很高,高原紫外线让他们皮肤大多黝黑,还有一些高原红。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和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并不是同一个民族,在语言和宗教教派上都不一样,可以说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算是塔吉克斯坦的一个少数民族。
塔什库尔干临靠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三国边境,中巴边境就是著名的红其拉甫口岸。我去的时候本地人说最近只能到达离国门两三公里的前哨班驻地,但一周后到塔什库尔干的朋友就可以到达国门门口。当地人说那段路不是很好走,如果有地震、泥石流或者边境局势紧张,临时不允许通行是很正常的,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行程安排。
塔什库尔干有不少小旅馆,但比较有名的是一家温泉酒店和一家青旅,这是同一家公司开的两家店。从青旅出发,步行一公里就可以到达塔什库尔干最有名的景点——石头城,塔什库尔干这个名字就是石头城的意思。
塔什库尔干的石头城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石头城在一座小山上,山坡下就是茂盛的阿拉尔草原和塔什库尔干河,从喀什、英吉沙、莎车方向来到帕米尔高原的山路都汇集于此。丝绸之路是接力式的,从中国内地的商品运送到西域,再由西域的商人经过石头城这条山路运往西亚和欧洲。
在汉代的时候,石头城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蒲犁国的王城,据说国王和他的子民用120天的时间,从塔什库尔干河边取石头和泥土,建造了这座石头城。现在这座石头城只有部分保留,在专家考证的指示下,人们才能分辨出当时的布局。整个石头城外墙部分破坏严重,只残存少许城墙遗迹,内墙保留较为完好,还能清晰看出城堡的样子。石头城的角楼部分保存相对完整,面向着金草滩,视野极好,当年一定是精心选址过的。
整座石头城的城墙外表是泥土层,用来加固石料,在很少下雨的帕米尔高原上,泥石结构极其坚固,足以抵御风沙,地势高又不怕雪融水冲刷,是性价比很高的建材。
在这座城中有一处玄奘讲经处,唐朝时期玄奘法师取经回国,途径此地讲经,在玄奘后来编写的《大唐西域记》中也记载了这座石头城。斯文·赫定和斯坦因也跟随着记载和传闻,来找寻过石头城,试图描绘出历史上中国与西方之间连接的通道。
从石头城返回县城中心已是中午饭点,在塔什库尔干旅行,很多人会建议品尝当地的牦牛肉,确实这里产牦牛,县城里卖的牦牛肉质量也不错。在青旅门口就有一家牦牛肉摊子,半头牛挂在钩子上,留着长毛的牛尾巴露出黄色的脂肪,但是当地经营牦牛火锅的餐馆大多是外地人,主要面向游客的。如果在其他高原地区已经吃过牦牛肉了,那么到了塔什库尔干,还是建议去本地人吃饭的小餐馆体会一下。
我个人每到一地往往喜欢去本地人吃饭的小餐馆,这是一个感受当地氛围的好机会,比大饭店唱歌跳舞的伪民俗有趣得多。塔什库尔干的小餐馆分两种,一种是外地人主要是四川人开的汉餐馆,另一种就是本地人开的民餐馆,本地人的餐馆里客人几乎全都是塔吉克族,工作之后解决午餐晚餐。
塔吉克族非常热情友善,上点年纪的老人可能汉语不怎么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年轻人或者跑外地的商人汉语会好一些,这也不妨碍他们喜欢和外来人聊天搭讪。老板也不太会讲汉语,遇到口音重的外地人只能互相连蒙带猜,好在这种餐馆菜品都很简单,只有一两种面食和烤肉。
吃过午饭,从塔什库尔干县城出发往北走,坐出租车大概十几分钟就可以到一处很少有游客前往的地方——曲什曼遗迹,这是一处2500年前的琐罗亚斯德教墓葬遗址,四年前刚刚被发现。这片墓葬虽然是一处被围起来的景区,但我去的时候并没有人售票,可以直接进入。这里四周都是小山丘,冰川融水冲刷成的沟壑之间,地势较高的位置就是墓葬群所在地。
登上山坡,能看到一大片错落有致的黑白石条遗迹,大概十几处,每一处由黑白石块围成一圈,中心凹陷,这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墓葬特征。登上稍远处一座更高的山丘,可以看到整片墓葬群的全景,在远处雪山的映衬下,如同回到当初,琐罗亚斯德教徒们登上帕米尔高原,在这里燃起圣火举行宗教仪式。
公元3世纪的时候,波斯人摩尼将琐罗亚斯德教教义加入犹太教和古巴比伦宗教的内容,形成了摩尼教,八世纪从波斯传入中国又加入了佛教的元素,形成了明教,《倚天屠龙记》中讲述的明教在高山上祭拜圣火的仪式也是拜火教的得名由来。
拜火教其实是一个讹传的名字,他们并不崇拜火本身,而是崇拜光明,而火是最纯洁的被造物,代表无限的光明。拜火教崇拜的神叫做阿胡拉·马兹达,智慧之主,创造万物。
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依然保留着与琐罗亚斯德教相关的独特习俗,古尔邦节的时候,他们会在屋顶上宰羊,为的是不让羊的血流到大地上。塔吉克族还保留着每年一次在家里拜火的习俗,还会祭拜一些祖先留下的或者历史悠久的石头。塔吉克族有自己的一套计算历法,来推算拜火和拜石头的日子,所以每年这些祭拜的节日都是不固定的,也允许外人旁观。
琐罗亚斯德教追求洁净与正义,用圣火来清洁这个世界,在群山中的墓葬旁,我开始能理解这里的确是会产生这样的信仰的。2500年前,人们来到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接近天空与太阳的地方,去寻找自然与心灵的连接,对光明与牺牲的追求,这是塔什库尔干真正给人精神世界带来的影响。
我一贯不相信到了某个地方就能净化心灵,认为那只是小布尔乔亚伪文艺青年的矫揉造作。但现在我倒是觉得,很多东西一直都在人心里积累着,只是日常生活的繁琐焦虑让人无力去思考与内省。当人到达某个特定的环境中,内心就会被触动,如一扇门突然被正确的那把钥匙打开,让人一瞬间有了启发,去审视自己曾经积累过但没有正视的东西,这便是顿悟。
在这片琐罗亚斯德教墓葬的山丘上,我让司机等一下,想在这坐一会儿。我不得不承认,有些地方却是可以给人一些触动。那些人心中早有的积累,只待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被启发出来。
这么看来,不是环境净化了人,而人期待净化自我,但平常被生活、工作、婚姻、家庭忙碌,没有心思去想这些问题。也许因为如此,贤者把大家带到群山之中,燃起火焰,让人们在此思考,净化自己的内心。
现代科技让这里网络信号出奇地好,朋友圈里最热门的话题,明星八卦、情感纠葛、职场矛盾、热点风口。真的那一瞬间,我会觉得这个世界需要一场净化,一场火焰的净化,那些喧嚣吵闹的种种都该化为灰烬,只有在这群山之中,才能迎接下一个新世界黎明的来临。
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虽然是穆斯林,但整座县城却没有清真寺,当地人不太重视建起宏伟的宗教建筑,天空、雪山、寒风与太阳就是最宏伟的神殿,任何人为的建筑在慕士塔格峰脚下都是渺小的。
从曲什曼遗迹回到塔什库尔干县城,已经是傍晚了,夕阳洒在雪山上,把雪山映射成分层的金色。塔什库尔干的夜晚格外宁静,商店关门很早,除了个别外地人开的杂货铺和服务游客的酒店餐馆,基本上本地人天黑就回家休息了。在这个靠近太阳的县城里,北京时间与新疆时间是混用的,当地人干脆以太阳作为每日生活作息的依据。
塔什库尔干的文化艺术广场上,每天晚上大屏幕都在播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这部半个世纪前的老片子已经成为了塔什库尔干的名片,人们依然穿着电影中的民族服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阿米尔来这里寻找他们的古兰丹姆。
关于琐罗亚斯德教,我之前在镇江倒是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可以补充在这里。
在镇江的一所回民小学里,我发现了一座疑似琐罗亚斯德教建筑。目前公认的中国唯一尚存的琐罗亚斯德教建筑是山西介休的祆神楼,所以我说的这座建筑只是疑似,很可能并不是。
这所回民小学叫做穆源民族学校,位于镇江宝盖路,1906年创办,最初叫私立穆源学堂。学校的发起者是童琮,但主要赞助者是镇江著名的回族商人金恒仁,金恒仁捐出了祖产土地作为回民学校使用。
童琮是最早留学日本的36名回族之一,从日本留学回来就倡导兴办新学,创办了东亚清真教育总会。在他影响下,留日回族学生建立了留东清真教育会,在东京出版了回族近代历史上第一份具有进步思想的刊物《醒回篇》。童琮和韩国国父金九是朋友,所以在山巷清真寺到宝盖路这片回民聚居区有一座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
我当时走访学校附近的巷子,发现这里有一座道教德星宫,还有古戏台遗留,但我看到一块牌子写着“德星宫,又名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供奉祆神”。“祆神”这个词引起了我的注意,祆教就是琐罗亚斯德教。
我进入学校里去找寻古戏台,发现一块牌子上写着:“火星庙供奉祆神,出自西域”,这说明这里最初不是一座道教的庙,而可能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庙。
我又去了镇江博物馆,在一篇博客里提及,火星庙出土过一座雕像,叫釉陶荧惑火星俑,看起来是一座护法神像,另还有一座胡人俑。然而,当我前往镇江博物馆找寻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这两座雕像,我询问馆内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这两件展品应该在库房内,没有展出可能就是不宜展出的藏品,你如果想看可以打申请,但非公开展品理论上就是你看不到的”。
按照历史资料记载,唐僖宗乾符年间,驻润州(现在的镇江)的节度使周宝是祆教徒,《宋史•礼志》载:“建隆元年,太祖平泽潞,仍祭祆庙、泰山、城隍。征扬州、河东并用此礼。” 《嘉定镇江志》卷二《坊巷》中记录了坊巷名称的由来:“以至城隍、火祆则因祠庙(而得名) ”可见在南宋嘉定年间,镇江有火祆庙以及因之而得名的火祆庙巷。元人俞希鲁编纂的《至顺镇江志》卷八《神庙·庙祠》部分中有:“火祆庙,旧在朱方门里山冈之上”。端平二年(1235年),“镇江防江寨中军作变,有祷于神,其神许之。事定,知府吴渊毁其庙”,大概是说疑似信奉祆教的军人叛乱,被平定后庙被拆毁。
学校建立时的赞助者金恒仁,他们家原本是中亚人,唐朝时候作为雇佣兵帮助镇压叛乱,从此定居在中国,一直为职业军人世家。明朝初年家族随军搬到镇江,被封为护国将军,赐姓为金(他们家原本姓易卜拉欣,旧译作亦不喇金)。清朝之后就不再是军户了,后代有做文官的,有行医的,也有做生意的。
在中国的祆教徒一些后来改信伊斯兰教,融于回民当中,这座火星庙距离回民围居的山巷清真寺只有一条街的距离,两者间有什么关联吗?我询问了住在火星庙附近的老人,也没有得到更多的信息。一座建筑前后属于两种不同的宗教并不罕见。教堂或者寺庙改为清真寺就有不少例子,那么有没有可能,这座火星庙原本属于琐罗亚斯德教,后来这些琐罗亚斯德教徒融入回民,祆神庙也就改成了道教的场所,顺理成章祭祀道教的火德真君呢。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很可能是错的。
尾声
如果说东北历史像沙拉,不同时代的文化遗迹并列在一起,你能在一座城市里找满蒙、俄国、日本甚至英美欧洲的文化遗留,又涵盖了从大清国到民国到满洲国最后到共和国的年代。新疆的历史则更像拿破仑蛋糕,一层覆盖一层,表面看都是旅游手册般的民族文化图景,但只有揭开表面一层,才会发现下面的内容,接着会发现还有更多层内容,从今天一直追溯到千年前。
把时间点理清一下,会发现1871年俄国占领伊犁和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无疑是两个重要事件,为什么在这两年发生了这两件事情,可能要从俄国与大清国两条线索找原因。
俄国在1871年是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这是一位极具魄力的君主,在他任期内积极进行社会改革和对外扩张,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1871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在伦敦会议上,俄国推翻了1856年俄土战争失败后的不利停战条款,达到了军事和外交的胜利巅峰。
在同一时期,大清国控制下的新疆却面临混乱,东边陕甘地区武装冲突波及,西边阿古柏的军队进入新疆,俄国和英国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希望与阿古柏取得联系。为了避免阿古柏一家独大,俄军占领了伊犁,准备和阿古柏划分各自领地。
1875年到1877年,左宗棠的部队攻入新疆击败阿古柏,清军在新疆占据了优势地位,俄国人开始变得孤立,也没有了继续占领的理由,俄清两国双方开始接触谈判。1881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的2月24日《伊犁条约》签订,一周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三世继位。
比起军事扩张政策,亚历山大三世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和外交手段,在他统治时期中俄边境局势趋于平缓。13年后,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尼古拉二世继位,重启扩张政策。这一次的扩张方向就是远东的满洲,在尼古拉二世继位的第三年,中东铁路开工修建,也就有了我上一次在东北北部的探访。这样看来,这次旅行倒是可以作为上一次的前传。
这样一次探访让我以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去看待新疆。如果我们把新疆只看作一个孤立的异域文化地区,那么我们所理解的只能是表象的东西。但是通过新疆满、蒙、俄、回等各个族群的迁徙定居,才能发现我们应该用一种联系的视角去看待历史,去理解新疆与其他区域之间的互相牵动,以及历史中很多事情背后的成因和可能。
新疆和东北不太一样,新疆是欧亚大陆的中心,东西两侧不同文化、宗教、民族流动到这里,接触之后再各自散开,这种汇聚带给这片土地的是温和的记忆,人们总可以有一些选择。东北是欧亚大陆的顶点,周围的势力都要覆盖这个点,到达尽头,这是没有妥协余地的,带着这片土地的就是激烈的记忆。
同样是来临很早的冬季与大雪,我却在这片土地感受到了与故乡不同的温度。
注:北疆之旅全部内容写于2017年9月。
下一篇预告
找寻西康省, 之一,成都安仁:首善与恶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