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那是十八岁的一个下午,我第一次见证文字的力量
家里的书柜有很多书,这是我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真正第一次创作是为了赚男同学的20块钱,帮他写了一封情书。小时候我给母亲说想成为一名作家,母亲说作家能让你吃饱饭吗,住大房子吗?
作为一个懂事的孩子,我选了理科,学了计算机。"卖字为生"这项业务持续到了大学时代,给公众号当写手,写字就像写代码一样,是一个可以维持生活的技能。后面因为写代码赚的更多,我其实很少写字了。
至到我加入学校的电台,成为一名编辑。起因只是舍友想做播音就拉我一起,我声音又不好听就申请了编辑岗,电台有不同的节目组,每个节目组包括一个编辑和两个播音。我进入了一个叫"妙笔"的节目组,看名字就知道自由度非常高,想写什么写什么。
当时学校其实没太多人听电台广播的,所以就放飞自我,想写什么写什么。写过"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的《悟空传》;写过风陵渡口的初见,一遇杨过误终身。有年少轻狂,也有为赋新词强说愁。
那是一个黄昏,我在控制室里播放最新的一期节目——《三棵树》,源自苏童的同名短文。那时爷爷刚去世,我没来得及见到最后一面,那棵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大树,迟钝的我哭不出来,整夜整夜的睡不着,于是写下了那篇文章。第一次思考爱,死亡与告别。
"树令我怅惘,我的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
曾相知的人,我送走了,没有挽留,曾相敬的人,我送走了,无法挽留,曾相爱的人,我送走了,无需挽留。只是多年之后再回想,我还是渴望有这样一棵树,渴望一棵树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鲜艳的色彩。
搭档把它录制成节目。第一次完整听的时候,我在放映室里哭的泣不成声,出来后,沙发上坐着搭档也是泪流满面。我们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窗外的落叶堆了一层又一层。文字的力量不止在于传播知识,让用户买单,还有"不必言说,我懂得你"。
后来习惯了无目的的写字,有时候是书摘,有时候是记录梦境,灵光一现的想法也会记下来。闲下来的时候整理整理,编织成新的故事。写字变成一种本能,情绪的出口,自由意志的载体。
我想我永远也不会成为职业作家,现实的引力太重了,但是我应该永远不会停止写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和曾经的自己对话。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