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內向個性,發揮安靜力量
書名:《安靜,就是力量》
作者:蘇珊.坎恩
譯者:沈耿立、李斯毅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人有不同的個性,但我們通常會以二分法,將人的性格劃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兩大類。外向型人活潑開朗、喜愛社交、積極進取,常是團體活動的領導人物;內向型人含蓄內斂、文靜沈思、喜歡獨處,很少在別人面前表明自己的想法。當下社會普遍尊崇外向型人,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職場,活潑健談的學生、辯才無礙的員工總是吸引更多的目光,甚至成為被標榜的對象。
曾為華爾街資深律師的蘇珊.坎恩本身是為一位內向者,在多年的律師生涯裡,她深受社會重視並推崇外向性格的文化之苦,故展開了探索內向者優勢的研究。過程中,她發現有不少領域的佼佼者都是內向而安靜的人。於是,蘇珊寫下此書,投入相關的改造活動,以導正個性歧視的社會偏見,幫助內向者正視自己的個性,發揮天生的安靜力量。
作者強調,內向不同於害羞。害羞是害怕羞辱,害怕社會一般人對自己不認同。然而內向只是喜歡“刺激程度不要太強"的環境而已。書內引述了一系列心理學及腦神經科學的研究與實驗,顯示內向者與外向者的分別在於所需要的刺激程度不同,這是基於大腦神經迴路及對於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敏感度差異所造成。內向者具有高度敏感的特質,因而偏好安靜的活動,較安於刺激較少的環境;外向者則相反,强烈的外界刺激才不致讓他們感到無聊。
有趣的是,除人類外,科學家亦發現自然界的動物中約有百分之二十的個體屬於慢吞吞型,其餘百分之八十則屬於勇往直前型。慢吞吞型的動物與個性內向的人類一樣,喜歡先觀察再行動,採取相對較被動的生存策略。由於牠們對危機有較敏感的反應、小心謹慎,這使得牠們在掠食者來襲時較易生存。
書中提到,許多原本內向的人為了迎合社會的外向需求而偽裝成外向的人(作者自己亦如是)。這種情況在美國社會尤為明顯,特別是在強調領袖魅力的職場上,內向被視為缺點,其能力經常被誤導或忽視。不過,歷史告訴我們,許多偉大的思想、發明與藝術均出自於內向者,例如:甘地、愛因斯坦、賈伯斯、梵谷等。他們也許不善於與外界打交道,卻具有過人的專注力與毅力,因而醞釀出前衛的思想、明智的改革行動與偉大的藝術。可見,若然我們盲目地追求被理想化的外向型人格,受影響的將不單是內向者本身,更甚的是連人類文明也會停滯不前。
事實亦已證明,最有創意的人通常是在社交上被認為性格內向的人。內向者喜歡獨自工作,而獨自工作往往是創新的催化劑。而他們的深思熟慮、冷靜與耐心,亦能協助他們強悍又沉穩地解決各種問題及避開風險。例如華爾街的金融風暴實際是外向投機者一衝再衝而闖的禍,至於個性內向的企業家與投資人,例如巴菲特,就因為不隨市場起舞的謹慎思考,能夠看到警告信號並據此行動,從而在市場上獲利。
總括而言,本書以嚴謹豐富的研究為基礎,從不同的角度結合作者的現身說法,讓世界看見內向者天生擁有的安靜力量。透過本書會明白到,性格是天生的,後天改變的空間有限,我們應該忠於本性,無須為了迎合大眾而捨棄自身的特質。無論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閱讀本書都會有所啟發,不但能讓你更了解自己的個性,也會學懂體諒與包容不同個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