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點擊》── 藏在螢幕後的那個人
科技發達,人們現今在不同平台上觀看影片來打發時間,娛樂自己。Youtube、Netflix、Disney+、抖音等等。這些平台成為人們的生活之一,而《致命點擊》則是以此為主軸,展開一系列的故事。《致命點擊》在2021年8月於Netflix播出,在播出的首兩個月,《致命點擊》成為不同地區最多播放量的榜首。
《致命點擊》的故事講述一對幸福的夫妻與其家庭遭到無妄之災的過程。一天,琵雅在上班時意外在影音播放平台Youtube看到拍有哥哥身影的影片,該影片更列明了當影片播放量到達五百萬時,將會殺害尼克。琵雅對此感到非常慌亂,並馬上聯繫嫂子蘇菲,卻得知蘇菲也不知道尼克的去向,於是他們向警方救助,並漸漸發現尼克被綁架的原因,到底尼克為何被綁架呢?
- 多重反轉的劇情
琵雅:「我跟你說了我爸的事之後,你為甚麼就不承認尼克有可能是無辜的呢?」 蘇菲:「這不代表他是無辜的,只代表他很擅長說謊。」 琵雅:「我覺得你是需要尼克當壞人,這樣你才不會是壞人。」
喜歡劇情多重反轉的朋友,《致命點擊》非常適合你們。看過《致命點擊》的觀眾會看到劇情圍繞著兩條主線,展開三次的反轉。在故事前部分,劇情不斷給予觀眾線索,並伴隨著角色和網路幫手的加入,尼克的去向變得更加清晰。有趣的是,製作組會把尼克身邊的人添加嫌疑,讓觀眾在觀看時不停猜想誰是綁匪,到底是出軌的妻子、妻子的情夫、還是對女學生有不當行為的兄弟呢?《致命點擊》每集都把重點放在不同角色上,借此揭開他們與尼克的關係。在故事的中段,這些嫌疑犯一一洗清他們的嫌疑,此時,觀眾與劇中的角色一樣,感到迷茫,亦感到好奇。隨著角色們的發掘,觀眾會發現可疑的人愈來愈多,而最終警方找到了綁匪。此時劇情迎來了第二次的反轉,綁匪並非兇手,他並沒有殺害尼克,而是放走了他。於是,觀眾轉而找尋誰是兇手。當觀眾與兇手愈來愈近時,劇情來到了第三次反轉,兇手竟是看似友善的尼克同事。
除此之外,故事亦圍繞另一條主軸展開。除了找尋真兇的叙事線外,故事亦在尼克的故事線中出現三次的劇情反轉。尼克在故事中原是完美丈夫,有著人人羨慕的家庭生活和事業,但是,尼克的妻子原來早就出軌了,兩人的婚姻生活並沒有看起來來美滿,尼克的形象而來了第一個反轉,他的完美家庭生活形象被打破了。隨著警方的發掘,尼克更多的線索被揭露,他在多個社交軟件上開設賬號並與多名女性發展婚外情。此時,尼克不再有原來的完美丈夫人設,他因被爆出的出軌醜聞而成為被人咒罵的過街老鼠。此為第二個形象反轉。到故事的最後,人們才發現尼克並非負心漢,那些帳號並非尼克本人開設,尼克是被利用的無辜人,因此,尼克的形象再次反轉,變回一開始的完美丈夫人設。
- 網絡的力量
小文:「我們兩部影片都分析過了,包含燈光、聲音、攝影機畫質,還有任何可能是線索的東西。」 琵雅:「小文,說慢一點,你說的『我們』是指誰?」 小文:「子板上的所有人,有超多貢獻者,大部份都是很閒的怪人,不過,也有真正的警探在幫我們,退休警察。」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愈來愈便利,然而亦伴隨著危機的增加。人們在科技中因為不熟悉而陷入不同方式的騙局中無法抽身。在前一段時間熱播的記錄片《Tinder大騙徒》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們渴望著愛,而在交友軟件中不乏抱著一樣心態的人。他們用交友軟件來結識、建立不同的關係。然而,在網絡世界中,匿名性令人們能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同時亦令人難以分辨真假。由於網絡的獨特性,不少人利用雙方的資訊不平等來獲利,欺詐者利用資訊的假象來為對方建立一個看似真實的情況,而對方因為資訊不平等,加上以情感作為主要的判斷機制,因而受騙。在《致命點擊》中,尼克說過:「這不是我,這是假照片。這張照片和這個帳號都是假的,是別人弄的!...賽門,你拿給我看的那張照片,你認為是我跟莎拉的合照,那一定是合成照片。因為我記得那張照片是我跟我妻子蘇菲的合照,我們去茂宜島度假的照片,你仔細看,找找看不合理的地方,光線、顏色.....連地平線都對不齊。你知道我說的是實話,你也不是會殺人的人。」在現今世代,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使用不同的製圖工具,隨著後製或製圖的軟件不斷進化,人們更難以圖片來判斷真偽。在以前,人們或會提出「有圖有真相」,但在當今世代,圖片已經不能直接成為事實證明,而是需要專業技術辨識後才能成為證據。當然,需要專業技術來分析真偽的並不只有圖片,影片、聲音等等都可以造假,換臉變聲不再是藝人,或有著獨特才能的人的專利,普通人也可以利用技術創造不一樣的角色。這個時候,你或許會問:為甚麼那些人要這樣做呢?在劇中,唐恩給予她的答案,她對丈夫說過:「不是。不是,我只是...我只是很寂寞。我想知道當那種人..是甚麼感覺,像尼克那種人,那種很有魅力的人,那種不會被忽視的人。」人們改頭換臉,是希望創造並成為一個他們理想中的人。這種想法大部分人都有,然而絕大多數人都在遊戲、電影、小說中去體驗,甚至創造理想的自己,但唐恩並不如此。她把現實當作是遊戲,透過科技和網絡的獨特性利用同事的資料來建立理想的自己。這種例子其實並不罕見,《Tinder大騙徒》中西蒙·列維耶夫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追求理想的自己是一個值得鼓勵的事情,然而人們不應利用種種的假象來包裝自己,他們並沒有真正成為那個人,那個光鮮的外表只是一個偽裝。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想必便是指那些人了。我個人認為更恐怖的是,那個善偽者不但用虛假的身份欺騙別人,更用那些看似真實的「證據」說服了自己,認為 自己本就是自己虛構出來的那個人。謊言說得太多了,到最後連自己都分不清真假,最後人們沉迷在虛構的角色中,不願醒來。
在《致命點擊》中,我認為還有一個很出彩的設定,那就是人們利用互聯網一起找尋尼克的下落。在劇中,小文說過:「代表大家都想幫忙找尼克,他們在分析影片找尋線索,有案件就是這樣破案的。」在網絡中每個人都可以是偵探,彼此分享找到的資訊,再由其他人加以分析,一步一步推敲並找到答案。這絕對體現了集體智慧。集體智慧在網絡發達之前,一般用於生物學、社會學、計算機科學、大眾行為學等領域,隨著網絡的普及,不同人都可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想法,於是集體智慧不再只流於學術討論,在社交媒體、社交軟件或網頁都可看到人們的集體智慧。透過彼此在網上的分享及資料分析,人們可以得到更好的判斷。
在《致命點擊》我們看到網絡的好與壞,既令無辜者陷入絕境,亦令人變得團結。我認為不只是使用互聯網,人們使用新科技都應抱著正確的態度,並用在合適的平台上,否則就可能招來悲劇。不知道大家又怎麼想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