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不是愛,而是一種創傷反應
大可:小愛,我覺得我好像愛上了一個人。 我無法控制自己不去想他。 每一次他發消息,我的心跳都會加速,可一旦他沒有及時回我,我就陷入深深的不安。 我總是忍不住去想他,每一刻都想見到他,哪怕只是聽到他的聲音。 我是不是太愛他了?
小愛:大可,我覺得這不是“太愛”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人的迷戀,其實是一種創傷反應。 迷戀並不是單純的情感或生理吸引,而是觸及了潛意識中敏感且被深深埋藏的創傷。 當某人無意中啟動了這些潛藏的記憶,我們便會經歷一種近乎癡迷的迷戀,彷彿被施了魔咒,所有的理性防線瞬間崩潰。 迷戀一個人,很可能是因為在某人身上看到那些我們成長經歷中未能獲得的東西,或者是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大可:你是說,我對他的感覺並不是真正的愛?
小愛:愛和迷戀是不同的。 愛,是內在圓滿的自然流露。 迷戀往往源自於對自身需求的投射,是一種尋求填補空缺的方式,這是一種物化。 在關係中,當我們遇到障礙或無法輕易擁有對方時,這種追求變得更為強烈,我們可能會誤將這種緊張感和追求的激情當作是愛。 如果一旦關係穩定下來,或者障礙消失,這種“愛”的感覺往往會消散,暴露出其背後的自私性和脆弱性。 你是否發現,你在他身上看到的東西,其實是你自己渴望擁有的?
大可:你說的沒錯,我確實羡慕他的自信和才華。
小愛:你之所以對他有如此強烈的感情,可能是因為你內心有個沒長大的孩子,渴望得到那些你童年時期未能獲得的關愛和認可。 很多時候我們對某個人的著迷,可能是在他們身上找到了自己成長過程中未能得到的東西,或者逃避現實困境。 我們通過愛他們,間接地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 在迷戀中,我們往往看到的不是對方真實的樣子,而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投射。 這種體驗既令人興奮又充滿危險,因為它不僅放大了我們的情感需求,還可能將我們引向不健康的關係模式,甚至損害身心健康。
大可:我小時候確實經常感到自己被忽視,父母總是忙於工作和吵架... 這聽起來很糟糕,我該如何停止這種迷戀呢?
小愛: 大可,迷戀並不一定是壞事。 它本身有非常浪漫美好的一面,只不過它與愛有所不同。 你不必立刻否定自己的感受,但覺察它背後的動機是很重要的。 就好比你餓了,就會覺得食物特別好吃。 但在感情裡,你不能把別人當成滿足你需求的工具,更不能饑不擇食或是做一個乞丐。
大可: 可是,我覺得我的迷戀源於過去的創傷,這讓我很困擾。
小愛: 其實創傷也有積極的一面。 比如,經歷過創傷的人往往對情感的感知和體驗更為深刻,他們對快樂、悲傷、渴望等情緒的體驗可能更為強烈,這種情感的豐富性不僅可以豐富關係里的體驗,還可以激發藝術創作,成為很多藝術家靈感的源泉。 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失,這個世界才豐富多彩。
大可: 你是說,我的創傷可以轉化為某種正面的東西?
小愛: 沒錯,創傷經歷可以讓人對他人相似的經歷產生共鳴,這種共鳴促進了人與人之間深刻的連接。 有句話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替別人撐把傘。 “經歷過痛苦的人往往更能理解別人的掙扎,這種深度的共情能力可以促進更加深刻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治癒心靈。
大可: 好像確實是這樣。
小愛: 還有,處理創傷和迷戀帶來的複雜情感,可能會引導你踏上自我發現和覺醒的旅程。 創傷和迷戀促使人們深入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瞭解自己的需求、恐懼和行為模式。 這種有助於我們建立更健康的自我概念,學習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處理人際關係。
大可:我現在該如何處理與迷戀對象的關係呢?
小愛:真誠溝通是關鍵。 誠實地表達你的感受,但不要試圖控制對方的回應。 告訴他,你正在努力理解和轉化你的迷戀,不要害怕展現真實自我。 真正的親密建立在理解和開放的基礎上,試著與對方溝通你的感受,分享你的恐懼和不安。 看看會發生什麼。 你可能會發現,真正的連接比你想像的要強大得多。
大可: 那我該如何轉化這種迷戀,讓它成為我成長的一部分呢?
小愛:要從迷戀的漩渦中解脫出來,核心是自我覺察,直面對內心的陰影,看到那些驅動我們情感反應的深層模式,直面自己的不完美和過去的創傷,而不評判它們。 當你發現自己對某人產生了強烈的迷戀時,停下來,深呼吸,觀察這種感覺。 問自己,這份迷戀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恐懼或未滿足的需要? 然後,嘗試以一種更健康的方式去滿足這些需要,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而不是試圖通過迷戀來逃避它們。 你舉手投足間的每一個動作都可以自於當下的意識,而不只是被舊模式驅動。
當一個人達到內心的自由和平靜時,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愛的表達。 這種愛不依賴於外部物件,也不期望任何回報,它是一種無條件的、持續的、彌漫在他們周圍的狀態。 就像一朵花,無論是否有人欣賞,它都會綻放,散發出它的香氣。 愛也是如此,它源自於你的內在,不依賴於外在的條件。
這也許會是一條漫長的旅程,但每一步都值得。 真正的愛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禮物,它等待著每一個願意深入探索內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