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孙李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孙李
·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颗星球。由于智子质量极小,可以加速到光速,提前到达地球。智子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干扰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封锁基础科学的发展;二是与三体人通讯,监视地球。

没了粒子加速器,人类科技就不能继续发展了吗?书中观点是典型的科学还原论,认为所有科学归根到底都是物理学。这一观点的内在逻辑是,既然所有事物都由微观粒子组成,那只要研究微观粒子,就能最终解释一切现象了。然而整体不等于组成部分的总和,即使搞清楚了每个组成部分的特征,不代表能预测系统整体的表现。比方说,你会觉得只要把微观粒子研究清楚,就能预测人类的行为吗?与还原论针锋相对的是整体论,认为复杂系统不可以打碎成零件来分析。这个问题很复杂,就不展开讨论了。总之还原论是有争议的理论,成本高昂的粒子加速器值不值得建造同样见仁见智。

智子可以监视全球吗?按照书中的设定,智子以光速运动,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多个地方,让人类的一举一动都处在监视下。但是,全球几十亿人口,这么多人一起说话、写字,信息总量是天文数字,更何况人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同样能传递信息,全加起来信息量就更庞大了。书中三体人还要靠人工监听来接收外星信号,他们要如何从这无可计数的海量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呢?而且三体人本来就不熟悉地球文明,按照书中设定,他们靠脑波交流不懂得欺骗,在第三部中甚至看不透云天明童话中隐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象征、暗示等方法,即使当着三体人的面,他们也未必听得懂。智子的监视,真的没有那么可怕。

当然了,如果非得跟设定较真,那科幻小说就没法写了。人类陷入了外星入侵的大危机,接下来要如何应对呢?

三体2 黑暗森林

延续第一部中的两个前提:人类基础科学停止发展,人类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三体人的监视下。而三体人的唯一已知弱点是不懂欺骗。在如此险恶的情况下,书中提出了一个很中二的想法:把地球的未来交给四个人。他们被称为「面壁者」,拥有极高的权力,可以任意调用资源。他们骗人先骗己,不与外界交流自己的真实策略,利用智谋诡计迷惑三体人。与此同时,一些主动投靠三体的反人类极端分子,选出了与此相对抗的「破壁人」。

这设定乍看上去挺有趣的,可是书中处理的并不太好,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都有所欠缺。这四个面壁者,前三个我连名字都没记住(第四个是主人公罗辑,后面再细说)。而且面壁者与破壁人之间的对抗也缺少情节上的起伏,故事套路就是面壁者做一些奇怪的事,然后突然冒出一个人说「我是你的破壁人,你的真实意图其实是这样的……」。

第一个面壁者的表面战略是采取自杀式攻击跟三体人硬碰硬,真实想法是用球状闪电攻击人类舰队,令人类舰队量子化后再进攻三体人(这个设定来自于刘慈欣之前的作品《球状闪电》,没读过的话会让人很糊涂)。这个技术人类无法驾驭,三体人根本不怕,最后无疾而终。

第二个面壁者的表面战略是用氢弹攻击三体人,真实想法是通过同归于尽的手段来要挟三体人,利用氢弹爆炸把水星推向太阳,之后的连锁反应会破坏整个太阳系。可是人类无法制造足够多的氢弹来推动水星,这一计划完全不成立。

第三个面壁者的表面战略是研究脑科学、提高人类智能,真实想法是造出洗脑机器让人类信奉失败主义,逃离太阳系。在我看来这一计划纯属多此一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肯定有无数人想要逃亡,完全不需要洗脑。后面也写到了没接受洗脑的章北海是坚定的失败主义者。

总结一下,前三个面壁者的战略本身就是失败的,也不存在面壁者与破壁人之间的直接对抗,白白浪费了正反对抗的故事架构。

至于第四个面壁者罗辑,他是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在小说的前半本,他一直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被选为面壁者。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写罗辑的恋爱故事:他幻想出一个完美的梦中情人,动用面壁者的权限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这个梦中情人:庄颜。罗辑和庄颜恋爱、结婚,在最幸福的时候却发现妻女被联合国安排冬眠,以此胁迫罗辑担起面壁者的责任。

这段恋爱故事读起来十分尴尬,所谓的梦中情人完全是个花瓶,没有任何性格可言。而且这段内容几乎是强加进书里的,与主线没有逻辑上的关联。

罗辑这个角色同样是个工具人,他的作用就是提出「黑暗森林」理论。所谓黑暗森林,其实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具体来说,书中认为: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所以文明之间存在冲突。而由于

(三)猜疑链:双方无法判断对方是否为善意文明

(四)技术爆炸:弱小文明的科技可能会加速发展,超过强大文明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弱小文明扼杀在摇篮里,一旦发现就立即消灭掉。

书中还特意安排了一段插曲来印证黑暗森林理论的正确性:遭遇三体攻击后五艘太空战舰逃离战场,剩余资源只够一艘战舰使用,于是彼此互相残杀,最终只有一艘战舰存活。

书中提出的四个前提,第一点没什么问题。第二点是有问题的,宇宙是无限的,而文明是稀有的(我们迄今仍未发现外星文明),没理由认为文明间一定存在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第三点的猜疑链是可以通过交流消除的,而智子的设定本身就证明了交流的可能性。第四点技术爆炸只是未经证实的猜想,人类的技术加速或许只是暂时的,比如自从阿波罗登月后,人类航空科技并没有继续加速发展。

就算接受了全部四条假设,在博弈论的角度来看,黑暗森林依然行不通。就拿书中的譬喻来说,在黑暗森林里,每个文明都是持枪的猎人。这时突然冒出了一个靶子,如果猎人贸然开枪,同样会暴露自己的位置,怎么知道不是螳螂捕蝉麻雀在后呢?文明间除了战争,还可能存在殖民、合作等关系,就算对于一个恶意文明,暴力也未必是最优解。《三体》中的宇宙观实在太悲观了。

在这本书的结尾,依据黑暗森林理论,罗辑威胁在宇宙中广播三体世界的坐标(这同时也会暴露地球的坐标,是同归于尽的做法),与三体人达成和平协议。

三体3 死神永生

读完《黑暗森林》,剧情已经基本圆满收尾了,我很好奇接下来故事还要怎么编。《死神永生》是三部曲中篇幅最长、格局最大的一部,同时也是内容最松散的一部。

延续上一部的情节,依靠黑暗森林威胁,地球与三体之间勉强维持着和平状态。负责按下那个同归于尽的广播按钮的人被称为「执剑人」。把两个文明的存亡交付于一个人手中,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做法。为了确保威胁有效,应该保证一旦三体人入侵,百分之百立即实施报复,否则这威胁就失效了。小说中民选出一个「温柔、美丽」的执剑人程心(其性别刻板程度与上一部的庄颜不遑多让),根本没有按下互毁按钮的魄力,三体人立马入侵地球并破坏掉所有引力波广播工具,人类沦为外星人的阶下囚。

这套书一直有贬低大众的倾向,在这一部里犹为明显,将人类集体视为乌合之众。人类是经历过核威慑危机的,我无法想象未来人在政治博弈上毫无建树,愚蠢地自取灭亡。书中的性别偏见同样明显,比如未来的和平生活令男人变得柔弱,看起来像女人,并嘲讽女性化社会的浅薄无知,选出像程心这样无能的执剑人。

地球被占领后,三体人强迫地球人移民到澳大利亚,这一过程中的混乱、饥荒害死了无数人。很奇怪的是,导致这一灾难的程心没有受到指责,书中配角们居然还一直帮她辩护。

就在大灾难愈演愈烈时,逃脱三体人攻击的地球战舰发射了引力波信号。三体世界首先被未知高级文明摧毁,地球同样危在旦夕。三体人放弃母星和地球,乘坐光速飞船驶向宇宙。

人类移民到位于木星背后的太空城,希望能以木星为掩体躲避打击。书中详细描述了太空城的原理、形态,读起来很有趣味。可惜外星人毁灭地球有一万种方法,这次换成了将三维空间二维化的「二向箔」,把整个太阳系都毁灭了。唯一逃离灾难的办法是能达到光速的飞船,可是当初建造飞船的努力被程心(又是她!)阻止了。这个两次毁灭世界的女人,被赠予一艘暗地里偷偷建造的光速飞船,前往外星。

程心接下来又有一连串的奇遇,包括在低光速的「黑域」航行、在人工制造的小宇宙生活等等。这一部分的科幻点子层出不穷,简直足够另外写一部小说了。最后为了解救大宇宙,程心将小宇宙的质量归还大宇宙。可她最后偏偏在小宇宙里留了五公斤质量的生态球,书中暗示这遗失的五公斤质量可能会导致宇宙无法重启,程心自我感动的做法再次带来严重后果。

书中的另一条暗线是云天明的故事,是一个暗恋程心的绝症患者,曾送给程心一颗星星,大脑被送到了三体世界,通过童话为人类传递重要的生存信息。尽管云天明写的童话很动人(这个童话大概是三部曲里文学性最强的段落了),不过他依然是个负责传递线索的工具人而已,就不多提了。

总结

这是一套优缺点都非常突出的小说。优点是作者旺盛的想象力,书中的智子、曲率驱动引擎、二向箔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书中的科幻设定绝不止步于简单的幻想,而是包含了理论推导和生动形象的描绘,制造智子的过程、三体世界被光粒毁灭、太阳系二维化绝对都是非常震撼的场面。至于黑暗森林这样比较「软」的设定,虽然我对此比较不以为然,至少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缺点则集中在写作技巧方面。对刘慈欣文笔的批评是老生常谈了,我想这并不单单是语言能力的问题。刘慈欣的文字表现力是不均衡的。当描写宇宙和飞船时,我并不觉得他的文笔有什么不足;可当他写到人物时,我无法不注意到对话生硬、人物形象苍白,有时要强忍着糟糕的段落才能继续读下去。

我以为,文学的核心是人。文学刻画人的形象,讲述人的经验,传递人的情感,打动身为人的读者。而在科幻里,尤其是所谓的「硬科幻」,科幻点子才是最重要的。科幻作家往往是先有了一个点子,然后才反过来安排人物与情节。在这种写作思路下,人物只是用来展现科幻奇观、推动叙事的工具。在刘慈欣的演讲和访谈中,他多次坦承把笔下人物当工具。一部真正的科幻,往往难以避免在文学上有所牺牲。这也恰好说明了为什么科幻属于小众。如果有朝一日《三体》被拍成电影,我希望导演去粗存精,保留重要的科幻设定,人物和情节则不必拘泥于原著。

虽然我不想上纲上线,但是这套书中确实存在很多偏激思想,最明显的就是性别偏见,据说因此英文版被删改了一千多处。刘慈欣的很多观点其实在他那一辈人里很常见,只能说他没有超越时代环境的局限。

如果《三体》是一本英语小说,我的评价可能会降低一些。可是考虑到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整体水准,《三体》的成就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我们终于有了一本在全世界范围受到欢迎的科幻长篇,不支持一下总有点说不过去。如果以此为契机,能吸引到更多人关注科幻,推动中国科幻的发展,绝对是件难得的好事。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