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講求效率,把話語簡化的人?還是把事說清楚的人?
對他人說話,若將訊息「自動簡化」,會讓人覺得很有效率;因為言簡意賅、乾淨俐落,當然有效率。
不過這必須要是「能夠簡短」的狀況下。
怎麼說呢?若明明是不能太簡短的事,硬要簡短的結果是...對方還要追問清楚,結果花的時間更多!還不如一開始就詳細說明!
在職場上很多這類的事
尤其是主管交辦任務,職位愈高,說話愈簡單,惜字如金,好像多說一句話就會影響到他們的權威。
不清不楚的命令讓屬下狐疑,若詢問確認太多主管又會不高興,反而部屬會自責沮喪理解力太低...
一般主管我們尚敢開口詢問,若較高階的主管,則是根本連問都不敢問,就必須要猜測並揣摩上意了。
「揣摩上意」這個才能,有時一分努力就會有一分成果,但有時卻怎麼努力都無法做到,因為你與上司的個性想法就是無法兜在一起,這是天生注定,無法改變,保不定你換個主管就能做得比誰都好。
一般來說「揣摩上意」都是在拍馬屁討好的部分,我現在說的是正常工作交辦,還必須要「揣摩」則真是太奇怪了。
我很反對「揣摩」或是「猜測」,為何不能把話說清楚呢?
某一網路作家有個好法子:當他把訊息告知屬下後,接下來絕不是詢問屬下有沒有聽懂!而是要他自己口述一次命令的意思。
因為很多人都會反射性說「聽懂了」!但其實根本很模糊。
或是真的覺得聽懂了,但誤會成其它的意思。
這兩種狀況都會讓工作事倍功半。
所以讓人「複述一次內容」是很好的方法。
但是,這個方法也有缺點,那就是「太煩了」,像個老人家的反覆確認,會讓理解力本就很好的人不耐煩,造成反效果 ─ 網路作家承認這個方法的確很累。
「溝通」就是個艱難的課題。
把話「拖長」來說
我們剛剛說把話語「簡短」能提升效率,但某些時候我們反而必須把話給「拖長」來說。
- 意涵複雜的事就不能簡短,否則聽不懂。
- 還有加強印象,必須讓你深刻了解的訊息,必須用不同方式反覆灌輸,譬如專業技術、道德觀念等等。
不過在服務業心理層面來說,服務語句故意拖長,就是不願意讓客人覺得因為「效率」,而讓人感到不親切。
很多句子若能拉長著說,就能緩和衝撞、冒失、出差錯的機會,也能讓自己動作緩和下來,隨時能夠剎車。
把話用贅詞拉長了有沒有提高服務品質呢?就我的經驗,的確是親切許多,也比簡短話語來得質感好;我相信普遍觀感來說應該是變好,否則怎會愈來愈多人使用贅詞來加強服務品質呢!
只是這種贅詞在語意上聽得有些不對勁兒就是了。
「效率」與「服務親切」的價值觀
我曾與一位公司高階主管因事前往大賣場,看到一個大賣場的收銀員火速結帳,手起刀落毫不拖泥帶水,動作彷彿機械般迅捷,但表情也是冷酷無情面露兇光。
我的主管遠一看到她就說:「好靈敏迅速的工作能力啊!公司有這樣的助手真棒!」顯然高度讚賞她的工作效率。
但我一看到這個人,想法完全不一樣。
「態度冷酷如同機器,服務業都這樣幹不都完了嗎?他的主管都沒有在教嗎?」我認為服務業首重對顧客的態度,效率雖然也重要,但必須在「服務OK」前提之下。
效率與親切好像真的畫不上等號,若這一方百分比數字變大,另一方的數據就會縮小,這端看我們每個人給予的價值在哪裡!就算效率與親切能達到各50%兼顧的境界,也無法討好所有人的價值觀。
所以人的成就還是人給予的。
重要的是別人的價值觀如何看待你!
回到主題
我們該把話語「簡化」還是「拉長」呢?
要存乎一心,拿出自己經驗與價值判斷。
關鍵在於「達成目的」。
也就是這樣做,我為的是甚麼?
背後思考原因是甚麼?
我認為,做任何事沒有絕對準則,因為你不是別人,別人用甚麼標準,不知道就只能猜測,進而不斷的修正,達成溝通的目的。
凡事先觀察自己與對方的目的後,再決定應對的方式。
這就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不過溝通是人性,也極其複雜,這個方法也許我們會花上一輩子去學習。
- 文2021.2.22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