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後留下的東西》唯有愛與回憶才能證明,我們存在

塔拉拉
·
·
IPFS
·
唯有存在,往後才能證明,我們的愛與回憶,不因時間而消滅,不因存亡而離開。


我們是怎麼看待死亡的?當我們離開世上前的那一瞬間,我們應該在想什麼呢?是後悔,是解脫,還是錯愕?世上有什麼是我們需要留戀的?這本書的作者是韓國的遺物整理師,在幫人清掃與整理亡者所遺留的物品的過程中,碰到的一段段離開後的風景,悟出的人生百態。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許多個案,有的是自己選擇死亡,有的是長者獨自居住,因病死亡卻無人知曉,等到散發出異味或是房租沒有按時繳交,才又急急忙忙的趕往現場,哭泣,傷心,自責,甚或是瓜分財產,像是在上演一場即席的親情劇,向外界宣揚自己的不捨與悲傷,孝道與眼淚就像是展示品,宣洩一地後,世界照常運轉。


而有些個案則是有自己想做的事,但礙於社會的眼光,必須對外保持著被社會認可的皮囊,回到獨自一人的家中,才敢盡情的作自己。作自己曾幾何時是得偷偷摸摸進行的,當連做自己都無法支撐自己活下去,選擇了離開世界才快活,那麼他們是承受多少冷言冷語,說著多少違心之論,花多少力氣才能說服自己,我在作自己的這一瞬間,是幸福的,這個幸福就像火柴點燃的火光,只帶來些許溫暖,卻稍縱即逝。



我曾經一直想著死亡這件事,人生不會只有美好的事物,還有很多無奈,很多傷痛,很多坑坑疤疤,我們總是幸福與痛苦同行,你無法擺脫,且揮之不去。我們無法離群索居獨自活著,活著成為自己。只因為我們害怕承受別人的眼光,社會的輿論,而選擇看似最安全的一條路。但就是這番妥協,把自己推到了無法翻身的困境。每個約定俗成的偏見,每個應該與不應該,都可能是讓這些人往死亡靠攏,走在岌岌可危的線上,彷彿只要有人推一把或拉一把,他的生命就會從此不同。


其實我們都一樣。戴著虛假,批判的面具來看待別人,在社會裡表裡不一的存活著,卻又害怕別人看穿自己,唯有自己面對自己時,才敢對自己說真心話,何其諷刺,又何其難過。書中提到許多父母因疾病纏身,深怕拖累孩子,而選擇獨自一人居住,最終因疾病急性發作,未能及時送醫,而離開了人世。他們可能沒甚麼帶著走的東西,唯一珍藏的便是孩子們幼小時的相片,相片因重覆觸摸而沾上黃黃的油垢;也可能父母到了後期,已失去自理能力,居住空間雜亂不堪,滿地排泄物與吃剩的廚餘,但直到死前最後一刻,仍不願麻煩自己的子女,認為自己應該要孤獨的死去,不麻煩任何人,即是對子女最後的包容。


然而,看著子女傷心欲絕的不斷自責,那些留下來的人,那些錯過與傷痛,在心口與往後的人生,形成一個巨大的傷,攀爬於神經間,時不時就會掀開質問自己:不應該這樣的,如果我在就好了,撥電話給我就好了……。父母最後的疼愛,竟成了子女一生放不下的痛。或許父母只是不想自己老態龍鍾的樣子被兒女嫌棄,或許父母只是抗拒跟著世界轉變,也或許這一切,都可以一起面對。


生活很難,要幸福也很難,但仍有人可以一起面對這些,可能是父母、子女、朋友、鄰居或是寵物。唯有存在,往後才能證明,我們的愛與回憶,不因時間而消滅,不因存亡而離開。


*本文同步刊登於閱讀最前線

謝謝@閱讀筆耕 大的贈書,看完雖無限感慨,心靈卻十分富有。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塔拉拉兩個女孩的全職媽媽,持續服役中。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