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梦醒几分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读《致命的自负》:6. 自由、财产和公正的起源

梦醒几分
·

我读哈耶克《致命的自负》

6. 自由、财产和公正的起源

《致命的自负》第二章标题:自由、财产和公正的起源。标题下有三段题语:

 “谁都无权既攻击分立的财产又自称看重文明。这两种现象的历史是不能割裂的。”亨利·梅因(Henry Sumner Maine,1822—1888,19世纪英国著名的法律史学家)

“因此,作为一种社会形式的财产,和人类的生计是不可分的。”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1840—1921,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创始人)

“人们享有公民自由的资格,与他们对自己的性情施以道德约束的愿望成正比;与他们把热爱公正置于个人贪婪之上成正比。”艾德蒙·柏克(Edmund Burke,1729—1797,爱尔兰政治家、政治理论家,英美保守主义的奠基者)

第一小节中,哈耶克首先谈自由和扩展秩序。哈耶克写道:如果把人们提升到野蛮人之上的是道德和传统,而不是理智和精于算计的理性,那么现代文明的独特基础是在地中海周围地区的古代形成的。哈耶克从地中海地区说起,那里是最早承认个人有权支配得到认可的私人领域的,接着谈到“那些允许个人自由利用自己的知识的社会,由于有着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可能性,使它们与那些一切人的行动受共同的当地知识或统治者知识决定的社会相比取得了优势。”他认为,私人目标多样化的秩序,只有在分立的财产基础上才能够形成,私有财产同个人自由密不可分,而在奴隶制的条件下,一切东西都属于统治者。哈耶克认为用分立的财产(several property)来表示私有财产权更精确一些。第一段题语中也是用“分立的财产”这种表示方法。

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同的个人或小团体根据他们各不相同的知识和技能追求各自目标的自由。财产观念的扩展和完善,肯定是个渐进的过程,甚至迄今仍未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导致了土地集体所有向个人所有的转变。

看这一段,我首先想到的是新西兰土著毛利人部落的情况。欧洲人到来之前,在毛利人的观念里,土地是神的馈赠,一切与土地相关的财富均由部落酋长代表神进行分配。只是在欧洲移民来到之后,才有了土地的买卖,也才逐渐建立起私有财产的观念。这是文明在向前发展进步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第二小节标题:欧洲文明的古典遗产。哈耶克从古希腊说起,到古罗马,到中世纪,直到近现代欧洲的进化过程,谈私有财产在这个伟大文明崛起中发挥的作用。保护分立的财产,为密集的服务交换网络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也正是这一网络形成了扩展秩序。

哈耶克说:“历史学家有一种习焉不察的教条,误导人心者莫此为甚,他们把强大国家的建立说成是文化进化的顶峰,其实这经常标志着文化进化的结束。”他这句话似乎是说,强大国家的建立,政权强制权力的强大反而阻碍了文化进化。

第三小节:“没有财产的地方亦无公正”。哈耶克继续论述私有财产问题。他说:要想保证个人之间的和平合作这一繁荣的基础,政权必须维护公正,而不承认私有财产,公正也不可能存在。哈耶克在此引用了多位前人关于私有财产与个人自由间的关系的论述。约翰·洛克论及“无财产的地方亦无公正”命题正确;18世纪哲学家休谟也明确指出,分立的财产得到承认,显然标志着文明的开始;规范产权的规则似乎是一切道德的关键之所在。休谟还指出了财产权力方面的思想和自由的关系,以及一切人的最大自由要根据他所说的三条“基本的自然法则”,即“所有权的稳定、其转移需经同意以及信守承诺”,对每个人的自由进行平等的限制。

第四小节的标题:不同的财产形式和对象及其改善之道。哈耶克在此谈到,想让分立的财产制度实际发挥出它的最佳效果,文化和道德的进化确实需要更上一层楼。例如,我们需要普遍的竞争以阻止对财产的滥用。哈耶克谈到了非物质产品的产权问题,如文学产品版权、技术发明专利等的重要。

最后一小节:作为自发秩序要素的组织,谈论在宏观秩序中专门设立的组织的作用。自发的宏观秩序中的要素,除了个人外,公司和社团之类的组织以及各种管理机构,这些形形色色更具包容性的专门组织,实际上只有在一个更为广泛的自发秩序中才能找到立足之地。

本章中,最重要的论述是“私有财产同个人自由密不可分”和“无财产的地方亦无公正”。显然,哈耶克将私有财产权制度看作文明最重要的标志,是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的基础。

陈奎德书中也强调说:在哈耶克看来,各自财产权(分立的财产,私有财产)是任何先进文明的道德系统的核心。在中国历史上,各自财产权大体上是基本存在的(与西方有历史悠久的法律保障的深厚的财产权传统相比,中国文化的主流对私有财产的保障仍属不够重视),但到1950年代以后,丧失了这一文明社会的根本基础,从而发生了惨烈的悲剧。

陈奎德所说的“惨烈的悲剧”,显然是指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中国社会采用公有制,几乎完全剥夺了私有财产,尤其是农村地区,遭遇了一系列的天灾人祸,普遍一贫如洗。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少年时有一位农村小朋友,家中几乎连买盐买酱油的钱都没有。每当单位放电影,他都会在大门附近卖“甜杆”,赚回几分钱来买盐。当然要避开市场管理人员,否则会“鸡飞蛋打”,什么都不剩下。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