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的孤獨感
5月時給自己的「功課」,是要讀畢《百年孤寂》及《孤獨家族》。前者是號稱「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往後稱為台版」),後者則是「我又實在喜歡,也實實在在翻譯了出來」(《在我還年輕的時候》(頁22)(往後稱為「港版」)。同一本書閱讀兩個版本並非第一次,然而在這麼短時間內接著閱讀,恐怕這是第一次。
為何會閱讀這本經典,是因為台灣敏隆講堂辦了一個為期十堂的《百年孤寂》講座,講者都是份量十足人物,如詹宏志老師、平路老師、羅智成老師、詹偉雄老師等。記得去聽第一堂,由詹宏志老師負責的講堂,聽到一半完全聽不懂他在講什麼。為了這,我跟自己說:「請你先讀畢《百年孤寂》才去聽」。
那又為什麼有《孤獨家族》?那要拜見山書店所致。開首並不知《孤獨家族》其實是《百年孤寂》的香港版。這本由佘宗明先生翻譯,在其他書店都找不到的書。後來從店長口中得知。當想著究竟應該讀《孤獨家族》還是《百年孤寂》之際,也不知「癡咗邊條根」,結果兩本都買,兩本都讀畢,但並非連續讀畢,中間隔了一本《油麻菜籽》。
書講述一個家族七代人及他們所居住的馬康多的故事。引詹偉雄老師所講,故事重心有三代:奧雷里亞諾·波恩地亞、奧雷里亞諾二世及阿瑪蘭塔。這個「奇怪」家族,按詹老師在講座[註1]中說,第一至第九章是第一段落;第十章至第十八章是另一個段落,兩者都以「許多年後」(Many years later)。作者這樣的設定,彷彿在訴說家族生命與城市的輪迴︰從無到有,由興轉衰,最終歸於無。
記得我在閱讀這書時,最痛苦是人名,台版都是寫全名,但又長又難記,每每看到一個人物而又弄不清是誰,就要回到開首的族譜頁,每每都在打斷閱讀節奏。只怪波恩地亞家族改名沒「創新」,經常重覆名字,奧雷里亞諾都有好十幾位。也許港版譯者佘老爺明白這問題,所以他翻譯的名字比較易記[註2]。另一個痛苦是那種錯綜複雜的關係,比如兩兄弟同時都有擁有一位情人,並誕下下一代。這種情況至少出現兩次。我不知這是否是拉丁美州的特色,但這種關係的輪迴,讓我讀時感到吃力。
記得開始讀《百年孤寂》時,真感到「挖了個坑給自己跳」。一定不是馬奎斯寫得不好,是我的功力不足。閱畢後,曾想是否繼續閱讀《孤獨家族》,結果仍是繼續坑自己。也許已經閱讀過一遍,加上文字比較接近香港人語法(但並非口語),所以閱讀得比較順暢,亦理解故事多一點,有如為牆壁抹上油漆般,雖不至於清晰,但至少非仍在迷霧中。
如果要給這故事一個結論,我會說「就如一切沒有發生」。家族有如一棵大樹,從苗長到大樹,開枝散葉,但因為種種原因,結果最後整個家族滅亡,回到那無有——即作者所說的「孤寂」。再深一層次,其實每個人物都是孤寂/孤獨。像奧雷里亞諾上校,他雖然東征西討,但其實都是自己一個人,即使身邊有同伴,但他的心靈仍只得他一個;當他回到那個工作室,他不斷做小金魚,又不停燒掉,彷彿只是在消磨他的時候,心靈沒什麼能滿足他。又如烏蘇拉,她發現她的時間,是不斷地原地打轉[註3]。另外,作者透過這一個家族的興衰,影射著拉美地區的社會現象,如內戰、經濟問題等。作者透過這本書中,一口氣將他的感受寫出來。
回到當初閱讀這書的「誘因」:敏隆講堂的《百年孤寂》十堂課[註4],十位老師在不同領域上,解構《百年孤寂》:有從愛情,有的是從音樂,亦有從拉丁美洲歷史,也有從科學(鍊金術),更有從南美足球等。這十講不是單純的讀書會,而是百花齊放。另外當年《五夜講場 文學放得開》也有介紹《百年孤寂》[註5]。
我一邊聽一邊想著我讀過的內容,這讓我更了解,這本經典,為何能成為「經典」。
~~~~~~~~~~~~~
[註1]《百年孤寂》十講 [ 第 4 講 ] 詹偉雄 主講(1:03:17-1:08-0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FHJC2f9YQ&t=7944s
[註2]【無形・見字__】專訪佘宗明:翻譯《百年孤寂》,無用時代尋用處——
https://p-articles.com/heteroglossia/2062.html
[註3]《百年孤寂》十講 [ 第6講 ] 焦元溥 主講(30:17-31:3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DxXYAMJWg
[註5]五夜講場 文學放得開 2019:百年孤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oFRpTPweqw
《百年孤寂》(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8418?sloc=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