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還沒有一個熊孩子-1
hints on child training
如何明智培養孩子成長
by H Clay Trumbull 克萊 特萊伯爾
如果不是要做這檔節目,或許我不會發現,《如何明智培養孩子成長》,原來歷史悠久,作者是1830-1903的,很有意思當時在看的時候,只是覺得很有道理,甚至有在教養孩童方面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但是看起來有真理和真知在內的東西,果然是經得起時間考驗呀。相信真的是幫助了無數的父母稱職地養育好兒女。
經典之作,準備用接下來幾期,跟大家分享。
誰家還沒有個熊孩子呢?EP1:如何訓練你孩子的口味(podcast/spotify 宅家系列tt talk)
這個字眼或者說法,似乎感覺很不符合現在的潮流,作者說到如何訓練孩子,訓練這個詞,現代的父母或許聽得不會太順耳。
他裡面有一個觀點,訓練要比教導開始得早,甚至早很多。比如孩子在聽不明白的時候,已經可以感受、配合或者低檔父母的訓練意圖了。這點你試試看,當小孩子故意把東西丟到地上,你做一個生氣的表情,茶壺狀生氣孩子會哭起來。另外一些著名的例子,包括睡覺選擇輕微的搖晃或者不搖晃,在吵鬧的房子睡覺或者是一定要很安靜的,又或者期待和只接受在固定的時間得到哺乳,還是隨心所欲地要求得到哺乳,這一切事情發生的時候,孩子其實尚未能夠理解什麼是重要的,或者合宜的,但是他們的表達方式,經過訓練以後,可以是用哭泣表達自己的不滿足,以及用安靜表達自己的滿足,例如某些小吃貨們在吃東西的時候,總是特別不鬧。歸咎這種訓練,書里認為的時間是從6周左右開始,然後甚至是涵蓋孩子的放方面面,以後影響他們睡或醒,笑或哭,吃或喝,面貌和行動,自控力和對他人的行為。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我見過某些成年人吃飯怎麼樣都要剩一口,因為是慣犯,所以就不是僅僅用當天的胃口來解釋,我只能歸咎於他在年幼的時候,在還不知道合宜與否的時候,並沒有被教導甚至沒有在飲食上有所約束與訓練。
(在以後幾期我們會討論一些訓練的職責、範圍、界線、時間點,甚至了解孩子在訓練方面的特殊需求,也不用太害怕覺得像聽起來這麼嚴苛的感覺,因為本質上這是用來建立孩子而不是摧毀的)
今天來聊,如何訓練孩子的口味。
一個長大的人喜歡吃什麼、喝什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他小時候受訓所吃的,所喝的是什麼,孩子增加輔食的時候,就有一種訓練,例如拿特定的一種食物,在一段時間內喂食,以來測試過敏與否,另外也是在孩子早期盡量讓孩子接觸到足夠多的食物,這種好處非常明顯,就是你是收穫一枚什麼都願意吃的孩子,還是收穫一個在吃方面很挑剔的孩子。
有些極冷地區的人,習慣吃高脂肪的魚和油,更多是因為這是他隨處可得以及不得不吃的時候,而且你可以想像,如果一個孩子在很小年紀從熱帶去到這個地區,他本來每天可能吃最多的時令鮮果的,他也會快速且不得不習慣這一類的飲食。或許某一類孩子天生的口味會偏愛一種食物勝過另外的,但是他偏愛的程度,不會阻止他受到訓練而喜愛他能夠擁有,以及他應該享用的。
有一個比喻我很喜歡,如果你會給孩子選不同的衣服,來確保他穿的不會太熱或這太冷,那麼食物呢。
比如你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吃甜食,你會發現要拒絕小孩在不適合的時候吃甜食,是不容易的。但是,當你真的滿足了孩子的這種不適宜的要求的時候,你會發現糖類的時候,或許會破外至少1個小時內的孩子胃口,或者一整天都在攪擾孩子的腸胃。有些時候,你也會很不自禁地欣然讓孩子品嚐你正在享用的食物,中國餐桌上傳統的用筷子沾一些酒來逗弄孩子的作法,這部分其實並不容易,最早期的例子莫過於,嬰幼兒到18個月之前,都是禁鹽,但當孩子對桌面上不屬於他的食物有興趣的時候,父母的行為其實很重要,孩子在最適合的口味上受調教的時候,卻接受到了錯誤的培養,父母責無旁貸。
其實有些形成的錯誤的口味,可以用奇奇怪怪來形容,比如,麵包鬆軟的部分吃,但是麵包皮不吃,小番茄只吃裡面的流質的液體,不吃皮肉之類的作法,過度偏好肉而拒絕吃素菜,或者偏執與某一類蔬菜或某一類肉的作法,這些奇怪的嗜好越被從容,其實長期對孩子的影響就會越大,而很多時候,父母會認為這種奇特的嗜好已經超越了自己所能掌控的範圍,所以就把他們當成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接受了,卻沒有留意到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是負有責任的。比如我們長聽到的,他完全不吃我怎麼辦,他會吐出來等,其實就已經在說父母在訓練孩童口味上的失職了,因為覺得孩子吃什麼食物的關鍵不再是你認為什麼對孩子的身體有益,而是任由孩子自己沈溺於他自己對食物想法上面。
再次強調不包括吃了身體會排斥,或導致嚴重疾病的食物,摒除這部分之後,書裡提到的原則是:孩子能夠在接受訓練後,喜歡凡他應該吃的一切,同時不吃對於他無益的一切。
然後就是具體的訓練方式了,作者舉例了一個有八個娃的家庭,他們家如果孩子認為飯菜不合口,他們有權利等到自己願意吃的時候才去吃,你仔細想想這是什麼意思,「細思極恐」比較狠的地方是,作為父親並不是給壓力說你一定要吃,而是給予選擇,選擇可以吃,可以不吃,如果沒有吃這頓飯,那麼下一餐放在眼前的就是同樣或者類似的飯菜,接下來會一直如此,直到飢餓讓他們有熱情去吃這樣的飯菜。
作者說到長大後,這些孩子才會明白這種訓練的價值所在,這讓人成為自己口味的主人,而非受其奴役。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看到這段內容的時候,感觸特別深,我認識的人中,有一些就是被口味和某一類食物牽著鼻子走的,這種對於食物的強烈嗜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人的制肘,我至少在身邊是遇到過不少,在食物的口味上很受限制的人,可以體現為過度追求,或者因為食物而影響情緒等等,
書裡面用的字眼,其實還滿狠的:
「我們隨處能看到那些受制於口味的妄念和無常的人,只因為他們的口味從沒有受過訓練而使其順服他們」
我如此感同身受,是因為我確實遇到過一些,我認識的可能在吃方面有太多牽絆的人,其實是會對他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邊的人造成困擾,不過確實另一個派別會認為這是一種幸福感的來源,關鍵在這裏,我覺得作者不是說要訓練到孩子不懂的欣賞食物,而是更側重在於,如果你的孩子,把他放到一個他不能隨心所欲吃他想吃的東西的環境,他還能否生存,或者說仍舊能喜悅感恩地生活著,這種訓練無疑能給孩子帶來很好的耐受力。
很長一段時間,我確實看到這種制肘帶來的不便,但態度上還是處於一種很中性的態度的,但是有一個極端的例子確實讓我有些意識到,這種妄念可以去到什麼極端的地步。
香港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在2014年被判囚,當你也是轟動一時,因為貪腐,大家也知道香港有ICAC,許仕仁在任公職時出名「識食識享受」識飲識食,有「肥龍」之稱,於2007年卸任司長時,其支出更超過公職收入7倍。當年審訊期間,有透露過的許仕仁奢華生活,包括曾在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的法國餐廳Petrus,豪花21萬港元吃一餐飯、以15萬港元入住英國倫敦頂級酒店The Dorchester,以及花費3.3萬港元到港麗酒店餐廳Nicholini's享用晚餐等。
主控官更曾形容許仕仁的生活質素極高,有着「昂貴又高雅的品味」。除了在酒店項目上所費不貲外,許仕仁亦鍾愛賽馬,他曾擔任香港賽馬會董事,過往曾分別與妻子羅美美、唐英年及任志剛共同擁有8隻馬匹。身為馬主的許仕仁又會購買貴價紅蘿蔔和草飼養愛駒,養馬費用開支巨大,5年間的養馬開支已達330萬元。他亦自認曾於數年內花費200多萬元買唱片,花約700至800萬元於紅酒收藏。
這個例子當然是非常極端了,我覺得他不僅僅自己要吃好喝好,他的馬也要,真的是非常不厚此薄彼的了。
訓練孩子的口味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它非常重要,在這個世界上,凡事值得做得事都不是容易的。只要是真正值得做的事,就值得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或者更多。所以無論有什麼困難,它都應該被納入對孩子的訓練中。回到之前的那個比喻,如果說你會願意在孩子早期決定他的衣服的冷暖以及美醜的話,那麼攝取合宜的食物,也是你身為父母需要負責的事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