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嘛是繡才─洗碗打球攏攏來
有一次與小女玩遊戲時,小女的釦子掉了,問到「拔拔,你會逢釦子嗎?」開玩笑,這種事怎麼難得倒我。這使我想起了童年往事…
1968-74年,就讀於台南鄉下國小,印象中最深的是幾乎三天兩頭就會看到學校大門口有著偌大的看板「歡迎嘉賓」。又有人要來參觀或者教學觀摩了,因為當時我們的學校早已因為實施「分科教學」而名聞遐邇,號稱是遠東地區首創。
所謂「分科教學」是指每個老師只教自己專長的科目,不像其他學校老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國語、數學、音樂、體育、勞作通通一手包辦。學生也必須因為上不同的課轉換到不同的教室,因此每當下課後,學生除了趕緊上廁所還要忙著換教室,一時之間「萬頭鑽動」,有時候碰到要求較嚴格的導護師,還得班長整理好隊伍「齊步走」,就像軍隊在換防似的。
因為每個老師都是「專業」的,而且沒有什麼課程是跳過不上的,學生想摸魚打混都很難,像我這種品學兼優外加排球校隊的體育健將,一樣要學美術勞作,最特殊的就是家事課「繡花與鉤針打毛線…」
上課時,老師總是千交代萬交代「會讀書也得會做家事,不然女生長大怎麼嫁人,小男生現在也要學繡花,長大才會自己逢衣服。」話是這樣講沒錯,可是很多粗心大意的小男生一拿起針線來就「皮皮銼」,經常有人被針扎的哇哇大叫,只是扎得越多記憶越深刻。
還好我天賦異稟,竟然以打排球的手繡出班上第二名的成績,稍稍彌補了我音樂課五音不全的挫折感。另外家事課還不只是課堂上的繡花而已,掃地、擦玻璃、輪流洗廁所通通自己來,連吃完營養午餐自己洗碗也不例外,想想看,六年下來,生活上的灑掃應對進退不就都在其中了嗎!
從此出門在外、當兵甚至是結婚以後,從來不用擔心褲子破了、鈕釦掉了。至於洗手作羹湯更不是問題,君子怎麼可以遠庖廚呢!有好手藝,才可以好好展現自己的品味,而且不用怕老婆耍帥回娘家。
相對於現在的小孩只知英語數學,國小的家事課的確讓我回味無窮而且獲益良多。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無論慈母還是遊子,一針一線實是牽引著令人懷念的「針線情」。
True Taiwan 逐錄真台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