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槍決的「叼菸大叔」:烏克蘭戰俘影片與戰爭人道問題
「榮光歸於英雄,榮光歸於烏克蘭!」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在東部城市巴赫穆特仍陷入圍困惡戰。近期從社群平台上流傳曝光一段12秒的影片,是一名烏克蘭戰俘疑似遭到俄軍開槍處決的畫面,這名「叼菸大叔」烏軍士兵對著鏡頭說:「榮光歸於烏克蘭!」隨後即被當場掃射殺害。影片隨即引發國際社會的軒然大波,俄軍違反人道原則、泯滅人性的虐殺手段,又成為戰爭罪問題的罪證;而另一方面受到影片的刺激,讓烏克蘭更加同仇敵愾,這位犧牲的叼菸大叔反成為烏克蘭的英雄象徵。被殺害的戰俘是誰?影片掀起的爭議,是否又會影響烏俄雙方的戰俘交換?
這段12秒的烏克蘭戰俘影片,近期從Telegram社群平台曝光後引起國際軒然大波。畫面中是一名身穿軍服、手臂上有烏克蘭徽章的男子,抽完一口菸後對著鏡頭說:「榮耀歸於烏克蘭」(Slava Ukraini),僅僅說完這句話,隨後當場遭到槍殺。影片開頭和結尾可以聽到畫面外的人說著俄語,在槍殺倒地時也聽到疑似是掌鏡者,用俄語出聲咒罵的聲音。
影片應為背俄軍俘虜的烏克蘭士兵,被帶到森林中行刑式處決,但無論是烏克蘭官方或各大外媒,目前都無法準確核實影片的拍攝時間、地點等細節。烏克蘭軍方目前則是初步認定,畫面中被處決的烏克蘭軍人,應是隸屬烏克蘭陸軍第30獨立機械化旅、現年40歲的沙杜拉(Tymofiy Shadura),原本應該在前線作戰的沙杜拉,最後出現的身影是2月3日在圍困激戰的巴赫穆特,之後就不見蹤影,因此懷疑很有可能就是被俄軍俘虜、慘遭處決。
但影片中的人是否確實就是失蹤的沙杜拉?目前烏克蘭官方僅只做「初步判斷」,在有辦法確認遺體之前尚無法100%肯定其身分。與此同時,沙杜拉的姐姐則是向《BBC》表示,影像中的人確實就是弟弟沙杜拉,「他一定有本事像這樣對抗俄羅斯人。」但烏克蘭在地的媒體,也有記者指出另外一說,認為可能是烏軍國土防衛163營的狙擊手Oleksandr Igorevich Matsievskyi,在2022年派赴巴赫穆特作戰,今年2月已確認身亡、遺體被運回烏克蘭。
儘管影片中的身分尚待最終確認,但這段「烏克蘭叼菸大叔」無畏赴死的畫面,再次激起烏克蘭同仇敵愾的士氣,亦讓俄羅斯虐殺戰俘的戰爭罪問題,成為不容忽視的國際輿論效應。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特別針對這段影片作出回應,
今天,有一段影片,顯示了佔領者殘忍地殺害一名勇敢面對他們的戰士。『榮光歸於烏克蘭!』他說。我要所有人團結一致地回應他的話:『榮光歸於英雄!榮光歸於英雄!榮光歸於烏克蘭!』我們會找出兇手,烏克蘭絕不會遺忘每一個人的狀舉、不會遺忘那些將生命永遠奉獻給烏克蘭自由之人。
槍決戰俘的影片也掀起國際社會的譴責與憤怒,特別是針對俄羅斯違反人道的戰爭罪問題,從這段影片中又再次坐實了俄軍泯滅人性的侵略恐怖。雖然烏克蘭官方強調,殺害沒有武器、沒有抵抗的戰俘,已是明顯違反《日內瓦公約》中應人道對待戰俘的規定,但早已無視國際準則的俄羅斯,在2022年7月時就傳出肢解殘殺烏軍戰俘的事件;在今年2023年的2月,還有一名從前線叛逃的俄羅斯軍官,接受英國《衛報》的專訪,揭露俄軍內部如何虐待俘虜來的烏克蘭士兵,暴力虐打之外,甚至還對戰俘強暴性侵、並錄下影像。
影片的曝光,除了再次點燃輿論怒火、讓烏克蘭士氣更加凝結之外,也有可能影響後續烏俄雙方的戰俘交換。事實上,近期雙方才又進行了一次交換戰俘,烏克蘭官方表示有130人成功從俄羅斯返回,而另一方面俄國國防部也證實,俄軍同樣有90名戰俘返國。
▌巴赫穆特仍在消耗戰
烏克蘭力抗俄軍圍攻的巴赫穆特之戰仍在激烈戰鬥中,巴赫穆特是目前最險峻的戰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在《CNN》的專訪中表示烏克蘭將堅守巴赫穆特,並警告若是俄羅斯奪下巴赫姆特,將為俄軍開啟繼續進攻其他烏克蘭城市的「開放之路」。
巴赫穆特圍攻戰已經延續7個月之久,近期烏軍對於是否死守表達保守看法,美國、英國等盟國則多番指出巴赫穆特實際的戰略價值並不高,然而這場圍城戰役已使俄軍付出慘重代價,《衛報》報導俄軍已有約2萬至3萬人傷亡,同時烏克蘭的戰損數字雖未公布,但西方官員及智庫評估大大少於俄羅斯——《CNN》更指出,烏軍與俄軍的傷亡比例可能來到1:7。
雖然西方盟國對於巴赫穆特的態度相對保留,不過烏克蘭仍向巴赫穆特增派援軍;同時俄軍也不斷宣示要拿下巴赫穆特的決心——《CNN》分析,在其他戰線沒有進展的情況下,急需一場「勝利」的俄軍,對於巴赫穆特的執著已經超乎實質戰略價值,而俄國國防部又因擔憂傭兵瓦格納集團因巴赫穆特之戰,在前線取得更多主導權,而同步向巴赫穆特增兵。
但對俄軍來說,將前線戰力投入巴赫穆特,很可能意味著放棄其他的戰場,而俄軍的損失慘重則似乎能夠解答烏克蘭堅守陣地的表態與決心——烏克蘭國民警衛隊副指揮官納扎連科 (Volodymyr Nazarenko)表示:
「俄羅斯已經不計奪城損失,而我們部隊在巴赫穆特的任務,就是盡可能造成敵人更多戰損,烏克蘭的每寸土地都會讓敵人付出數百死傷代價。」
另一方面,自2022年底俄羅斯的與德國之間的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主導炸毀行動者的身分成謎,3月7日《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官員調查結果報導,該破壞行動由一個親烏克蘭組織進行,不過該報導並未指出組織名稱與成員身分,而僅透露「沒有證據顯示澤倫斯基或其左右手參與其中、也沒有證據顯示該組織受烏克蘭官方指令行事」。
北溪管道的興建,遠在烏俄戰爭爆發前,就引發德國過於依賴俄羅斯的爭議,而隨戰事爆發,北溪管道的存在更加敏感,《紐約時報》指出,在歐洲面臨能源價格高漲的當下,烏克蘭涉入炸毀北溪管道一事,有可能破壞烏德現今的微妙關係,目前美國與歐洲對於北溪管道被炸一事的調查與理解也還存在落差。此案的調查結果是否影響烏俄戰事、以及如何影響,仍有待觀察與評估。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