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bensoncf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讀《建造生命的牧養真諦》:再思教牧職事的本質

bensoncf
·
·

《建造生命的牧養真諦》
Working the Angles: the shape of Pastoral integrity

原著/尤金.畢德生 Eugene H. Peterson
譯者/郭梅瑛        出版年份/2000
出版者/財團法人基督教以琳書房

讀畢《建造生命的牧養真諦》(以下簡稱《建》)有感,反思教牧職事的本質,調節自己作為準牧者對職事的理解及期望。作者畢德生在《建》中以「牧者是甚麼?」及「牧者應當作甚麼?」為背後的核心主題,挑戰讀者思考牧養職事的本質。作者指出現今牧者普遍忽略的三項職責,就是「禱告」、「讀經」及「屬靈指導」,這三項是牧者職事不能忽略的基礎。最清晰且最能具體表達作者對上述三項的就是 「專注」:這三項領域都需要專注的行動:禱告是一種讓我自己專注在神面前的行為;讀經是留心神在兩千年來,於以色列和基督裡,所說的話與施行的作為;屬靈指導則是在某個時刻中,對某個出現在眼前的人,注意神在他身上所做的工作。[1]三項操練都以「專注」為教牧事奉的基礎態度,而專注的唯一共同對象是上主自己。「主動地去作被動者」是我歸納三項操練而來的共通核心價值,皆因牧者(僕人)必須要認定神(主人)才是事工背後的啟動者及成就者,僕人的責任就是主動地去「專注」、聆聽並仰望主人對事工的心意,僕人的責任是遵行吩咐並警醒參與。

筆者以「禱告」、「讀經」及「屬靈指導」三方面進行反思:

禱告

作者提醒牧者需要「慢點兒禱告[2]」,這個「慢」不單指禱告速度上要放慢,別匆匆忙忙去趕著結束禱告,而是要讓神自己有優先的發言權,這「聆聽」的步驟難以在匆忙的狀態下完成。作者更指出禱告不是自己說話或單向性的要求,而是於神發言後「回應的言詞」,所以禱告者所發的言詞是次要的[3],神的啟示及引導才是禱告的「專注重點」。

「慢」對我的禱告操練來說是個挑戰。由於蒙召前曾任中學教師,已被訓練成為一個具效率的危機處理者,事情發生時腦袋已自動提出幾個方案,並同步進行其長弱處的分析,在電光火石間作出一個最佳的決定;加上本身性格性急,所以即使在教會事奉的處境中,也對自己的分析及決定頗有信心。反思過往的禱告習慣,似乎是「通知」神多於「等候」神,雖然事情大多是被完滿解決,但卻在過程中缺乏安靜等待的態度。這個情況可以歸咎於自己的神學理解(可能錯誤):我討厭那些把「禱告禱告」掛在唇邊,而處事行為一塌糊塗的人,倚賴禱告去處事的人只求靈異的啟示,我自認為有能力按真理去處事,還把「少禱告」合理化。反思自己都是自義的表現,即使自己過往處事合乎真理、合乎中道,也不代表將來如事;尤其牧者的身分影響甚大,作決定時需要更多時間更安靜、等候、反思,以禱告去回應神的發言。

讀經

作者一開始強調「讀經跟聆聽神的聲音不一樣[4]」,讀經時需要「轉眼為耳」,用眼讀,亦要以心聽,皆因「聖經原是用來作為「聆聽」神話語的工具[5]」。尤其宣講的牧者更需要以聆聽的態度去讀經,否則就變為純粹的蒐集資訊,公開恭讀、傳講並教導,宣講就在牧養關係中成為「交易工具[6]」,所以作者鼓勵牧者多有「默想式釋經[7]」的操練。雖然如此,作者也不否定理性的釋經技巧及聖經研究的價值:「默想式釋經並不會跳過或砧辱了釋經技巧;而是在釋經上更加殷勤[8]

在基要派的教會成長的我,本應對「生命讀經」或讀經中的「亮光」有不俗的操練,但當體會到在欠準確釋經的步驟下,以「靈異」的角度去解釋並應用自己的身上,出現很多問題甚至笑話;曾有肢體分享某經文「感動」他去作某個決定,而明顯解錯經文本意。我對經文的應用會感到猶豫,不太敢武斷地應用經文在自己身上,原因不是否定聖經的「威力」,而是恐怕誤會了主的心意。反思自己的讀經習慣,多偏向以理性的釋經技巧去讀,雖然仍會思考經文與我的關係,但效果仍然與經文感覺有一段距離。楊錫鏘牧師曾帶領我班進行聖經默想,其教導以及《建》一書都對我在讀經的操練上有提醒:楊牧師認為在讀經的操練上不應把感性的默想與理性的研經分割,釋經工夫能幫助你不解錯聖經,卻不能把聖經帶進你的生命。不錯!不信者能對聖經文本作嚴謹並準確的釋經,受訓過的演講者也能消化講章內容去作出令人讚嘆的宣講演說,那麼要牧者來幹麼?牧者宣講的目的不單要準確按正意分解真道,更要藉道去改變生命。唯有持守聆聽上主的話,才能發揮有力的宣講。

屬靈指導

畢德生提出「屬靈指導」是牧者的基本職責:「牧者以禱告的心培養一種知覺知道神對此人有計劃,知道神正在這個境況中運行,更知道在漫長的過程之後,神正要成就衪純全的旨意[9]」,並「懷著禱告之心的關注,全部貫注在向來不被注意的生命各層面[10]」。這項職責是生命交流的過程,是牧者陪伴同行的角色下給予肢體的指導,在牧者自己專注神的作為下,幫助肢體在經歷生命成長時有正確的專注。雖然作者於書本結尾引用的五個例子都是單對單的屬靈指導,但屬靈指導發生在任何處境中,只要那裡有位專注上主作為的肢體。我大膽作出指控:不作屬靈指導的牧者是不務正業。

對曾為老師的我,這點不難理解。入職當教師前的雄心壯志是要用生命影響生命,其心志與牧者無大異。但相比十數年前,現代的老師職責有極沉重的行政及文件任務,加上本身已有繁重的教學事務,師生關係的建立大受影響,更枉論「生命影響生命」等高言大志。當想抽出時間,去與學生深入交流並了解學業以外的生活時,心中就浮現堆積如山的作業等著你批改、明天後天的課堂仍然要時間備課、並下星期的課外活動仍未進行聯絡工夫…… 除非家中無人無物、沒有家庭責任,可以工作場所為家,不然在這個苛刻的工作要求怎可能叫老師能有空間「生命影響生命」? 《建》提醒我,「屬靈指導」是牧者的核心價值,必須拚命維護!在其他工作(雖然都重要)影響自己不能作「屬靈指導」時,願主賜智慧作核心的價值判斷,維護上主對我的牧職呼召。

總結

畢德生提出的三角形中「三角」,已經為我提供一個強而有力的「屬靈指導」,調節了我如何看待「將來牧職的我」。三角的比喻的強調點在是「角」在形狀中是隱藏的並容易被忽略的,執事會友忽略亦情有可原,但牧者本身必須有對三「角」的執著及警醒。當牧者把牧養焦點放回「角」上時,我卻提出三個「角」有層級的關係(看圖):能否發揮「專注上主在人」(屬靈指導),是在乎牧者有否「專注上主在聖經人物」(讀經)的操練上,這亦在乎牧者有否「專注上主在自己」(禱告)的操練上上。不禱告並不專注上主的牧者,正摧毀牧職的工作。三「角」層級的關係叫我知道:牧職,一切從禱告開始,一切都從心開始。

[1] 引述自前言第iv頁
[2]
  引述自第31頁
[3]
 參考第33頁
[4]
 引述自第84頁
[5]
 引述自第98頁
[6]
 參考第87頁
[7]
 參考第107-130頁
[8]
 引述自第111頁
[9]
 引述自第172頁
[10]
 引述自第173頁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