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隧道阶段,爱不是来填满,是走通之后的奖赏

临时用离散云
·
·
IPFS
一席万象:梁老师的爱情课,摘要及课程观后体会,包括对爱的理解、定义良好爱情、单身认识如何自处等。

我的体会:

爱是一种相当美好且伟大的能力,但辨别如何是爱也很要紧,大多数的相处是先把爱给构建下来,然后顺着爱的那套模式进行开展,这是非常奇怪的。人跟人之间产生爱情,要先通过事情和经历。我们的社会处在奔向现代性的过程中,社会的共同价值是混沌的,因此如果个体要找到价值和生存意义,需要自己给自己定义一个标尺。

梁永安的讲述中,良好的爱情关系是有模型的,这种模型是两个人都是打开的状态,相互给予和接受,像一条灵动的河流,爱不是一种仰望,是两个个体的平视。

现代性的关系,是当离开时,干脆地离开。离开以后的反刍、回想、孤独,是给自我的成长带来一种可能性。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即使是复合以后,也是两个全新的人的新的爱,越现代,复合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人是不断打开、走出去的。话说回来,打开的状态也支持复合的可能,但复合以后也是一段新的,最好就是一段新的关系。

无论情感状态如何,紧要的是人如何自处,要自由地享受孤独,要意识到生存、生命要靠自己去承担。享受当下孤独的状态,去经验文学、艺术,去创造作品,用好东西滋养自己,成长就在孤独里面。

以下是课程摘要:

一:初恋和分手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要追求纯粹的情感,追求高远的情怀,好像说起来都是这样的。 但你内心里面其实埋藏了太多的欲望,到一定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会释放出来,它会化为你的逻辑。

我们在恋爱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初恋显得人好像焕然一新。在这个焕然一新里面,他根本就没有想过那些困难、压力。所以那种启动很快的初恋往往很不靠谱,没有把这些东西真正地在心理上消化一下。

几十年前我们中国还是一个农业社会,人只在一个单一性里生活,我们认定的情感轨道就是从头到尾、白头到老。不光是情感,其实我们整个生活也是一元化的,除了种地还是种地。

今天就完全不一样了,今天在你的这个生活之外还有别的生活。什么叫远方,什么叫生活在别处,今天我们在这个地域上是大大地拓展了。拓展以后,你的初恋和分手放在这个新的历史语境里面的意义变化了,价值也变化了。

二:等待和错爱

等待等待,要等待到你真正的那个人,而我们今天的人是经不起等待的。在焦虑中,忘记了自己的发展,好像我在等待的人他也在等待,就这样丧失了自己大量的生命的成长。

本来这个时间你可以好好地去学学摄影,去听听音乐、看看话剧、弄弄电影,出去旅行,这是历史在这个阶段给你的一个机会,但是很多人不认为这是个机会,认为是自己的一种灾难,或者说是自己的一个痛苦,这就错位了。

真正能够获得幸福的人,他首先自己要活得很幸福,他在一个人的生活里面也能够过得很丰富、很饱满,然后才会看到另外一个相等的人,才能在这个过程里面彼此感受、彼此鼓舞,而不是说一个人特别稀缺,一个人特别地紧迫,认定别人是你的救星。

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在青年时期,先找到那个事情是最重要的,你把那个事情找到了,然后那个事情里边有人,比如说两个都是喜欢电影的、喜欢艺术的、喜欢探索的,会在这条路上相遇、一起走。人是不同的,在不同的路上你会遇到适合你自己的人。

很多生活里面都是先确定一个恋爱,然后按照恋爱这个模式一点一点地进行。但这个电影不是,爱情其实是在悄悄地发生,它是在事情里面一点点一点点地发生。

一旦一个事情把它挑明了说是爱情的话,立刻爱情的程序化就来了,送花、请吃饭、一起干什么,会人为建构出来一个生活的模式,有时候还达不到爱情,但是已经把它建构成爱情了

当然也会产生一种情况,就是你建构起来,经过努力,确实也会发生感情,但是很多情况下会人为地变成一个——就像我们今天大城市吃的水果都不是自然熟的,像芒果,都是在树上还是青的时候摘下来了路上催熟的,所以那个味道、那个香甜度比原生的差得远了。

今天很多恋爱里面都是催熟的恋爱,都是没有真正地达到爱情的那个成熟度,但却把它约定为爱情,然后去进行。

错爱这个问题在我们当代社会里面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你从中学一直到读了大学、工作,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然后你会把他想象得很好,你会付出很多,表面上是一个负面的东西,但是你在错爱中实际上是一天一天地在成长,一天一天地在打开。

我们人生不可能每一步都踏对,不光是情感,试错就是成长。在生活里面一般很难指望从初恋一下就达到最后的婚姻,这种概率确实是很小的。

但是我们也不畏惧去恋爱,不畏惧去爱一个人,因为我们知道在错爱中我们会有自己的收获,会相信有自己的力量,而没有错爱,你是不能体会的。所以我觉得这也是错爱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的一个很高的价值。

三:前任 现任

这种容纳性是特别可贵的,包含了我们对现代生活的理解。我们对人不像神学时代那样有非常极端的唯一性的要求,也不是现代主义阶段对人的那种终身价值的要求。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的人,面对这么庞杂的一个时代变迁,一下子对人的宽容度加大了。

我们说在前任这么一个命题之下其实概括的是生活,概括的是时代所要求以人为尺度,而不是以某种原则为尺度、以某种神圣东西为尺度,去对人造成生活的一种苛评。

知道怎么去面对情感、面对自己生活的变化,不需要人太成熟,只需要人纯净就能做到。

四:孤独 创伤

每个人都会经过一个隧道阶段,孤独就是你的隧道阶段,就看你能不能把它走通。当你走通过一次隧道以后,再面临新生活的黑暗区的时候,心里面就会有一种力量去穿越它。

从这个意义上说,失恋造成的孤独给人带来的唤醒,给人带来的生活的锐气和那种追寻生活的力量,其实是非常强大的。没有失恋的孤独的话,人永远不可能体会到这一点。

在很多人的恋爱中,爱人变成对自己的一个弥补,而他根本的爱的来源是创伤。我们要意识到为什么一个人在现代生活里面需要独立地去成长一段时间,因为在这个过程里面要去认识自己内心的创伤,要使它愈合,生命要打开新的叶子,生长出新的枝叶来,去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生命,然后去爱人,去相爱。

我们今天的创伤,以前的很多人是没有的。我们的要求太多了,渴望得到的东西也太多了,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层层叠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爱情里面就承担了太多的东西。一旦结婚,互相的需求度太大了,造成沉重的压力,然后每个人都没有什么输出的能力,互相都是枯竭的,所以就带来了巨大的失望、巨大的冲突。

对于这些潜在的需要,我们要有一种自我清理。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里面,也是运用了很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方法,它说到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比如说广告等等,给人的心灵深处移植进去太多的欲望。它剥夺了你的潜意识,在无形之中给你埋下很多欲望。

在今天的社会里面,创伤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从心理上,我们要做一个比较简单的人,要做一个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握住爱,把握住到底应该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城市人在现代生活里面,归根到底,在忙碌之后,在夜半三更的时候,心里面更多体会到的还是孤独。这时候就特别渴望有一个伴,爱情在此时跟我们的需要就有高度的契合。

孤独本身有时候会让人滑向爱情,好像爱情可以填补这个孤独,但是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因为两个人真正在一起,它有时候释放出来的孤独比你原来一个人承担的孤独还要大,因为它伴随着一个特别大的失望。

所以这个影片里我觉得非常地好,两个人在东京相遇,彼此那么优秀,那么真情,但最后还是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不能走到一起,也意识到生存、生命是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而不是躲到那种所谓的爱情里面去

结尾两个人终于分别,哈里斯要回国了,他们在宾馆大堂告别。我觉得这个告别设计得很好,通常爱情影片里两个人是如何告别的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如果跟一个人依依不舍地分别,分别之后知道永远看不见了,心里面会涌出一种特别特别难过的情绪。就像电影《情人》,小女孩最后跟男人在码头分别之后,月夜下,甲板上,大哭起来,才意识到自己多么爱他,才知道一生再也不可能跟他在一起。

哈里斯和夏洛特两个人分别之后,都很难过,但没想到,他们在街头又碰见了,这个又互相看见就不得了。两个人在街头深情拥抱,但最后还是选择分别。这个又分别不简单,这里面有一种力量,自己把自己的孤独承担起来。

在这个时候,人忽然觉得自己能够达到一个境界,就是可以活得又孤独又自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它写得非常精彩,是跟一般以往传统的结局非常不一样的一个处理。

人生有时候不要回避,一孤独就觉得为什么我孤独了,就忙着逃避。有的人觉得为什么我还不谈恋爱,我怎么一个人还单着,如何如何。其实你要珍惜你的这一段孤独,你一旦在这个孤独里面获得了自己的这种独立的生存,获得了自己的内容,获得了自己生命的坚实,这个时候你才真正地变成了一个在这个世界上能承担爱情的人。

**一生里面如何获得几年孤独的时间,这还真的是一个挺值得去好好努力的东西。**我们都觉得孤独不好,总希望能够迅速地获得一个爱人或者获得一个陪伴,实际上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你的成长就在孤独里面,这是很容易被扭曲的事情。

五:边缘 发现

在我们今天这个世界里,劳动是有无限的含义的,归根到底是专业化,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是一个专业化的人。现在是一个交换的世界,你没有专业化,就没有跟世界的关系。

比如你是一个画家,你光是做好画家,就需要走出去,就要寻找不同的人去观察,然后你从这一点上,跟世界就有一个很扎实的、有根系的联系。你的那种孤独、创伤就会在这个过程里面获得它的一个平复,获得它的成长。

六:青春 探索

我们在社会分层里面可以看到,青年时期是个付出的阶段,中年时期是一个付出和得到的阶段,所以很多人到了四五十岁,是他年轻时代的付出得到反馈、得到利益的阶段。

问答一:

今天社会的碎片性、断裂感,外部已经不能给个体提供一个判断依据,个体的依据是自己对自己内心的一种体认,这种体认可能过了两年就变了,但是我们不能失去这种体认,假如连这种体认都没有了,那生活完全就是一个人造的了,浮离了。这种情况可能还需要持续七八十年,我们的社会才能形成新的社会共识和新的价值基础。

当情感消失之后,有两种路径,一种是选择不离开,从爱的逻辑转向善的逻辑,好好对待对方,但是不是因为爱情,是选择一种尽力而为,如果这个过程中对方也逐渐离开,那么就好聚好散;另一种是现代性的,当机立断地分离,在分离之后也许还要自我证明,证明这种自由是带来广阔的、宽广的新生活。不要糊成一团,不爱了,既不分开也不承诺,不做任何行动,这是我要克服的。

问答二:

现代社会,爱情转变为亲情,那是不正常的。我们一起共同去塞纳河、去卢浮宫,接触打开的世界,找到初恋的感觉,就是一种有新生的可能,生命不断地相互之间出现惊讶。

爱不是一种敬仰,爱是一种能量,两个人之间相互获得一种呼应。本身爱就是一个很伟大的能力,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打开。本来世间的人称关系是“我你他”,当你没有爱人的时候,你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是“我他”的关系,而进入恋爱之后就出现了“我你”,我你关系是平等的、对流的。

有点人活在世上一辈子就像当了一个假兵,夫妻两个人经历的事情就是孩子车子房子,其它什么事情都没遇到过,所以我就告诉我的学生们,你们要去找点事情,有难度有艰苦甚至有危险,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品质人格能力就都体现出来了。

当代人谈爱情很艰难的一点,就是他们缺少一个点燃的东西,理论上表达上有爱,种种都是人造出来的意境。


课程标题:梁老师的爱情课

完整课程链接:一席 (yixi.tv)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