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遼代古塔 | 旅行尾聲
我們到了此行中,王漢洋最期待見到的風景————一大片山進入到我們的視野中。那是他小時候常讀的《山海經》裏,世界的盡頭,「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此時,山就在他的眼前,車上的人都在感嘆醫巫閭山的壯觀,認為它就像是CG遊戲裏,突然出現的一塊建模,很虛假,又如此真實。
我不知道如何描繪,他們當時的感覺,也就是說在一片遼闊的平原中,突然出現了山。在我生活中,總會有山的出現,以至於常常忽略山的存在。從武漢坐火車旅行,如果要抵達南京、上海,當火車開始進入隧道時,那是在穿越大別山脈。開往四川、重慶的方向,火車幾乎是從一個隧道,開往另一個隧道。
同行的謝軼軒,是遼寧葫蘆島人,他在姥姥姥爺所在的朝陽市度過了童年,此後總會來過寒暑假。家裏的大人們,幾乎都去過醫巫閭山旅行過,唯獨沒有帶他去。眼前的山,很長一段時間對他來說又覺得熟悉,又感到平淡無奇——只不過是家鄉的一座山。直到,他在北京地壇遊覽時,看到了供奉著「醫巫閭山之神」的牌位。
始建於594年的山神廟,在北鎮城外的山崗上。今天來看,這依舊是一座很壯觀的古建築群,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石牌坊、山門、神馬殿、鐘鼓樓、大殿、更衣殿、寢宮等。遼國的歷代皇帝,都很重視醫巫閭山,被認為是神山甚低,到訪多達34次。北宋在丟失了燕雲十六州後,只得在每年立冬時,在河北衡山北嶽廟祭祀中,也同時望祭醫巫閭山。
如今,北鎮已無法看到古城的面貌,如今只留下了遼代的顯州城南門、明代牌坊。每天晚上,當地人會來廣場上跳舞,一邊是中年人組成的二人轉秧歌隊,另一頭是人數更多的青少年,隨著吵鬧的DISCO音樂,跳著節奏感十足的銳舞。王漢洋和謝軼軒,很喜歡穿過鼓樓的城門,從此步行,走的是和遼朝人、元朝人,包括了當時出訪中國的朝鮮使臣,一樣的路。以及城門外不變的風景————夕陽中的醫巫閭山,陽光落在光禿一片的荒山上,有一種日照金山的景象。
這也是一趟尋找遼代古塔之旅。在北鎮,有一對臨近的雙塔。醫巫閭山另一邊義縣,一座古塔坐落在如同村落般的社區,它們像是離散的兄弟子美,都巨大,都是遼代常見的八角平面,有著穩重而裝飾華麗的基座。它們也都無法攀登。王可達說,這幾天,我們密集看了這麽多的遼代古塔,會讓我們很難想象,在古代,不論是一個農民,還是一個將軍,很可能一輩子,只能看到一次如此高的古塔。
去往朝陽市的早上,時節已經進入春天,氣溫才零下一度,但還是感到陰冷。體校學生們繞著北塔公園跑步,做著身體拉伸。不少人來到這裏,對著佛塔鞠躬、磕頭、祈禱。這座塔展現了不同時代————公元四世紀,北魏文成文明皇後馮氏,在此建有木塔,後毀於火災。更早前,這裏是三燕宮殿臺基。隋、唐時期,這裏重新建塔、修繕。遼重熙十三年(1044年),塔最終定型,成為了高42.6米的外觀為遼代風格的佛塔。
這也是唯一一座,我們能進入到內部地宮的遼代古塔。1986年,北塔考古勘探隊,對塔進行了鉆探發掘,先後發現和清理了遼代地宮、天宮,出土了舍利金塔、寶蓋、玻璃瓶等大量珍貴文物。1992年,考古隊發表了35頁的「天宮地宮清理簡報「,他們細致地分享了清理情況和主要文物。
他們進入地宮時,發現早有人在塔門前積土內,挖了一條直洞盜竊了大量珍寶。只剩下砸碎的瓷器、銅器飾件,和一些零散的銅錢、珠飾,以及4米高的石經幢和石函。在綠砂巖質的長方形石函上,留下了幾種浮雕圖案。
其中一幅,畫有一條驚慌失措的龍,右腳中了一箭。一旁有人擊鼓、有人舞劍、有人搖旗,靠龍最近的武士,正要射出新的一箭。但一個穿著鎧甲的人,尤其顯眼,他左手托塔,腳踩著祥雲,正指揮著戰局,上面寫著「大聖哪咤太子」。
在東北旅行中,常會出現龍,在古建築物的彩繪中,在滿族的神話故事裏…..我們還在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距今5000的紅山文明中,見到了最早一批龍形玉器。在車上,王漢洋講述了「營川墜龍事件」。1934年,《盛京時報》寫出了一系列離奇的新聞報道:營口發現了一只活龍,很多人都目睹過,甚至有僧侶為它超度。幾天後,龍在數日暴雨中消失了。此後,它又一次從天而降,造成九人死亡。
以後的人,將此作為了其他。但上海人馬小星,一個自小腿腳不便,但對於神秘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在1994年寫了一本書《龍:一種未名的動物》。他用很考據的態度,羅列了龍在古典文學、文獻中的出現。除此外,馬小星也多次前往東北,到訪杜爾伯特、肇源、松原等地,深入小鎮、鄉村,尋找自稱見過龍的當事人。2008年,他又一次前往營口,想再一次目睹真龍出現過的地方。
對於我來說,遼代和龍一樣,也是一種朦朧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存在。我們走過的古塔,很多沒有詳細的介紹,它具體的建造時間、原因不再可考。如今,遼中京都城的遺址,是大一片農田。在遺址博物館門口,農民們在道路上曬著玉米地。來這裏的人,是為了仰望一座高為八十米的大明塔。
至今,沒有人知道大明塔的地宮在何處。1986年,考古隊在清理塔基時,試圖在正南門進行挖掘,挖進了7米深,還是沒有發現地宮。因為擔心塔的安全,也不再繼續挖掘。大明塔的地宮,留下了一個傳說:地宮很大,供奉了釋迦摩尼佛祖與其弟子的塑像。但有一年,一位小和尚順著通道進去添油,再也沒有出來了。這時,人們想要尋找小和尚的下落,卻發現通道消失了。
王可達說,大明塔在中古時期,是除了金字塔外,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僅僅因為高大本身,後來的人就很難忽略這座塔的存在
此行中,慶州白塔,是我們要去的最後一座塔。車從巴林左旗出發,要行駛一百多公裏。一路上,幾乎沒有別的車,風景很漂亮,時而接近時而遠離我們的河流,近處的雪山,偶然在國道上散步的一群野雞,它們有著漂亮的羽毛,不慌不忙的,短暫地擋住了我們的去處。
但我們還有很多時間。最終,在我們抵達之前,幾公裏之外,白塔就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之中。走近時,我們才能聽到悅耳的風鈴聲,一個男人騎著電動三輪車,向著水源地逝去。一個女人用手機拍攝著白塔,唱著蒙古語歌曲。小鎮為數不多的餐廳,有新鮮的羊肉,墻上掛著成吉思汗的肖像。
那一天,我們的旅程就這樣結束了。坦白說,這些遼代古塔,也在我的記憶中變的混淆。我已經忘記是哪一天,我們向著遼代佛塔的山頂上攀登,四處是空曠的農田、山、縣道和村落。在山腳下,有一座尚未立碑的墓,沈默的土堆旁,種植了一塊粉紅色的假花。
我看著這堆墓,心裏莫名地溫暖和感動,想到了在湖南汨羅江一帶,人們也種植假花來紀念逝者。對於眼前,那座存在了一千年的佛塔,人只處在局部的時間之中,並不具有永恒性。但一枝微不足道的假花,也在表達人的存在。據說,最初的塔也是墳墓,用來存放佛陀的舍利。
END
漫游东北,这是最后一篇。谢谢大家的阅读。日后,有可能会发布一个以图片为主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