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 讀《天安門:中國的知識分子與革命》
禮教吃人。瞿秋白的母親在他年僅十六歲時,絕望的自殺了。
不清楚她自殺的原因,作者分析當時的背景,認為她雖然嫁給一個傳統地主子弟,但丈夫生性懶散、揮霍無度。她不辭辛勞撫養六個孩子,還要悉心侍奉半個癱瘓的婆婆。瞿家此刻已是債台高築,夫家親戚又不斷責備瞿秋白的母親不懂持家、罔顧孝道。直到一天,她再也無法忍受。
年輕的瞿秋白也許崩潰、茫然,但從這開始,他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他努力學習,取得留學蘇聯的機會。在蘇聯期間,任記者,俄語翻譯。回中國後,在陳獨秀為蔣介石上海清黨一事負責而下台之後的1927年,成為了政治局領導人。僅28歲,就成為了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
但黨內政治氣候變化的如此之快。這一期間,黨內鬥爭的厲害。領導人上上下下,瞿秋白無力掌握自己的命運。一九三五年在江西蘇區,瞿秋白依黨的決定留下來面對蔣介石圍剿共產黨的大軍,因肺病體力虛弱而被俘。同年六月十八日,被槍決,年僅36歲。
我們是否可說瞿秋白就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縮影?試圖燃燒,但現今幾乎已不留痕跡。如果不是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盛行,近年又開始紅劇熱炒,恐怕現今中國人都不怎麼記得這位曾經的黨內菁英。
我們該如何評價當今中國的知識分子?在公知污名化的當代,能否從百年前的中國找答案?
史景遷抽取了民國成立前後至1980年幾個知識分子的樣貌,試圖全景式的描繪中國知識分子近百年來的掙扎。故事由康有為起,期間經過魯迅、瞿秋白、徐志摩、聞一多、丁玲,直至1980年的魏京生。
魯迅和瞿秋白之絕筆最讓人動容。康與孫中山互相爭奪海外資源,雖最終兩者皆為失敗者,康有為卻死在對大清永遠的還念之中,但孫不屈不撓直到死前還於北京還在調停軍閥。丁玲就是黨統治下標準知識份子的縮影,起先身為進步青年,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文藝尖子,卻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起文字獄胡風案時,與共產黨內同志互鬥互掐,終究淪落至流放北大荒的下場,接著入獄,卻剛好躲過接下來最艱難的大饑荒及文革,落個善終。
皆是失敗者。不論康有為、魯迅、瞿秋白,丁玲。
黨統治中國之前,眾人還敢寫文章批評時政,49年後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倒是鴉雀無聲。各大知識分子因依附於黨而生存,從此再也沒有好的作品出現。在黨的眼皮子底下,只剩拿從前發表之文章互揭昔日戰友瘡疤之功能。看似表面平息但底下永遠淺藏暗流,時不時爆發一下,時不時再批鬥一番。
〈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 毛澤東,1958年於共產黨八大第二次會議,大躍進前夕
百年來中國知識份子這個群體始終是被研究的焦點,因為他們何止百裏挑一,甚至是百萬裡挑一,這群人被賦予眾望,期待他們能帶領人民脫去貧窮與愚昧。但現今看來這群人作用甚小,既無法改善人民物質生活,也無法改變僵硬的政治架構。聰明的就乖乖成為黨的工具,要他們寫啥就寫啥,要攻擊誰就挖他人的底。
但還是有少部份愚蠢的永遠處在邊緣位置,關切的始終是小人物的命運。這恰好是黨最敏感之處,所以在各大宣傳口徑裡被鎖定,逃不開被政治正確的一方批鬥的命運。但如果知識份子融入主流,也只是黨的喉舌而已。
但不入體制就永遠沒有機會。身為被豢養的知識分子,雖被當槍使,但生活無虞,也有希望達成治國理想。不當官怎麼做大事呢?像魯迅這種理想中的「書房裡的左派」,簡直萬裡挑一,既能靠文字寫作養活自己,又敢批評時政。但另一方面也是他死的早,沒來的及趕上新中國成立後一波波清洗整肅。
1979年被捕的魏京生,是史景遷筆下的最後一個出場人物。當本書在1980年完成時,作者自然無從得知魏京生會成為中美交易的籌碼,最後流亡美國,對故土幾乎沒有一點影響力了。
百年來皆帶著腳鐐跳舞的知識分子,身處十字路口的知識分子,該怎麼選?
一隻贏弱的馬托著幾千斤的錙重車,走上了險峻的山坡,一步步地往上爬,要往後退是不可能的,要再往前去是實在不能勝任了。我在負責政治領導的時期,就是這樣的一種感覺。欲罷不能的疲勞使我永久感覺一種無可形容的重壓。精神上政治的倦怠,使我渴望「甜蜜的」休息,以至於腦筋麻木,停止一切種種思想。一九三一年一月的共產黨四中全會開除了我的政治局委員之後,我的精神狀態的確是「心中空無所有」的情形,直到現在還是如此。
......
最後……
俄國高爾基《四十年》、《克里摩 ‧ 薩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魯定》,托爾斯泰的《安娜 ‧ 卡里寧娜》,中國魯迅的《阿Q正傳》,矛盾的《動搖》,曹雪芹的《紅樓夢》,都很可以再讀一讀。
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
永別了!
〈多餘的話〉—瞿秋白獄中自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