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增加 10 倍的時間投資法》讀書心得
這本書已經絕版,我是從圖書館借來的。跟上一本書一樣,書雖然不新,作者的建議依然適用。
這本書,我讀得比較慢,筆記的部分也比較多。本文除了摘錄重點,還有一些我自己延伸的想法與心得。整理筆記時,摘錄的部分以及我個人心得的部分混在一起寫,大概各占一半吧。後來要發布這篇筆記時,已懶得再花時間去特別找出來標註哪些字句是來自原書,哪些是我個人的話,故這裡先說一下,以免看官們誤以為本文全是摘錄。
時間管理 vs. 時間投資
時間是人生最珍貴的有限資源。作者提出兩個運用時間的大方向:
- 為了以較少的時間做出同樣的輸出,要建立什麼樣的架構?
- 依照中長期的觀點,應該在哪裡投資時間?
其中兩個關鍵重點是「長期」和「架構」。建立架構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把好的習慣一直持續下去。
幾個重點觀念:
- 要節省時間就要先投資時間。
- 投資一定的時間去節省時間,就能增加有意義的時間。
- 時間運用方式的四個分類象限(稍後進一步說明)。
- 時間管理就是減少要做的事情。為什麼會愈來愈忙?就是因為沒有減少要做的事情(變得窮忙、瞎忙)。故作者一貫的主張就是:減少要做的事情。
目標 vs. 行動 vs. 意志力
例如,每天要做二十分鐘核心與重量訓練、三個月內學習某樣東西要達到什麼進度等等,這些目標和規則雖然重要,但是能夠持續的重點不是目標,而是「行動」,以及為養成行動的習慣所配置的架構。
比如說,打算每天做核心運動與重訓,就要排出一個固定空閒的時間,並且事先準備好瑜珈墊、啞鈴或槓鈴等工具。想要減重,家裡就不要擺放零食和甜點。
如果沒有替自己準備一個比較容易持續行動的環境,那就等於要求自己付出更多意志力來行動。然而,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也是不牢靠的。
作者在書中提到時間管理有三個禁忌:
- 靠自己拼命努力(靠意志力)。
- 不先減少要做的事,就著手去做要花時間的事。
- 不做 plan-do-check 中的 check 部分。
計畫(plan)做什麼事,會讓人期待、有新鮮感,剛開始要實行(do)也不會太困難。可是如果沒有檢測(check),不知道成效如何,就會逐漸失去動力而不了了之,然後又分心去做別的事。然而,檢視我平日的習慣,確實很少對我的計畫或工作成果進行檢測;總覺得我心裡大致有底,似乎也夠了。
此外,我相當認同作者所說的:「不要靠意志力」。有些自我成長的書,專門探討如何發揮意志力、鍛鍊意志力,這些書籍對我完全沒用。說到底,我是個意志不堅的人啊。😌
建立讓行動持續的架構
必須建立一個可以讓自己持續行動的架構,來維持內在與外在動機。作者提供了幾個值得考慮的方法:
- 訂立獎勵制度
- 公告週知
- 借用專家力量
- 利用公司的強制力量
- 學習相關理論來說服自己
這幾項建議,我從別的書籍裡面也看過。簡單來說,就是設計一些「套路」來對付那個懶惰的自己。這是我的解讀。
黃金時間五大原則
- 為了增加時間而不惜在各方面投資。包括:工具上的投資(例如購買筆電)、培養個人體力的投資(例如每天運動)、改變生活作息的投資(例如戒掉電視)、知識方面的投資(例如參加培訓課程)、利用專家服務的投資(例如聘請顧問或外包)等等。
- 堅持每單位時間的成果。要隨時留意自己的每小時價格。
- 不當濫好人。珍視自己的時間,不要無限制地接受委託。
- 優先做有興趣、能賺錢且擅長的事。試著把自己不擅長、不想做的事外包給別人做。
- 任性地訂立寬鬆的時間表。把行程表排得很滿,是最常見的錯誤。能夠長期穩定做出成果的人,通常會有寬鬆的時間表。時間表大概排八分滿就行了。
時間投資象限
- 消費的時間:緊急性高、重要性高。例如主管交辦、例行工作。
- 浪費的時間:緊急性高、重要性低。例如接電話、一些不必要的會議。
- 投資的時間:緊急性低、重要性高。例如學習、運動、與家人相處。
- 白費的時間:緊急性低、重要性低。例如打電動、看電視、刷臉書。
那麼,查看 email 信箱應該歸在哪一類呢?
作者把「收發工作上的 email」放在第一象限,也就是「消費的時間」。然而,email 信箱裡面的信件通常要先全部瀏覽過一遍,才知道哪些新進的 email 是跟工作有關。也就是說,必須先對 email 揀選分類,然後才能區分哪些 email 是跟工作有關、哪些是重要的、有急迫性的,以及哪些是不重要的(例如垃圾信、廣告信)。
所以我認為,每天安排幾個固定時段來處理 email 會比較恰當。以我自己的情況來說,大概像這樣:
- 早上九點,花十到二十分鐘快速查看有哪些需要盡快處理的信件,然後展開一天的工作。
- 午餐前二十分鐘也查看一次信箱,以了解下午可能需要先處理哪些信件所產生的工作。
- 下午三點再查看一次信箱。把該回覆的、該轉入待辦事項清單的信件都處理完畢之後,來點下午茶。
- 結束一天的工作之前,最後一次查看信箱,以免遺漏突然出現的緊急工作。對於其他不急的信件,都可以留待明天處理或回覆。
當然啦,以上規劃純粹是「理論」。實際上可能因為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而打亂既定的時間安排,只要別跟原定規劃差太遠就好。比如說,每隔三十分鐘就查看有沒有新進的 email,這就太容易分心了。
另一方面,有些工作就是會需要一直去查看 email 信箱有沒有需要處理的信件,那樣另當別論了。我不喜歡那種必須時時緊盯信箱的工作。
回覆 email 的時候,應在充分表達清楚的前提下盡量簡短扼要,以免花太多時間寫冗長的信件,對方收到也要花更多時間閱讀,徒增彼此困擾。
總之,就如作者所說,「不要當電子郵件的奴隸」。同理,也應注意不要成為社群網站和電視的奴隸。
關於前述四個象限的時間分配,作者建議的比例是:
- 消費的時間:50%
- 浪費的時間:10%
- 投資的時間:30%
- 白費的時間:10%
有了比較明確的數字,我們就有了一個比較和檢討的依據,可以三不五時想一下:我今天的時間大部分都花去哪兒了?浪費和白費的時間會不會太多?
很明顯的,四個象限的時間分配比重總和是 100%。換言之,在某個象限安排多一點時間,其他象限所能分配的時間必然會減少。所以,在分配時間的比重時,可能需要想一下,也要務實一點。比如說,不要為了減重或學習游泳而讓投資的時間比重超過 50%,導致一般例行工作的消費時間減少至 30% 以下,那就容易產生輕重不分、生產力(賺錢力)下降的問題。
這些比例數字,對我來說都只是大概,並不需要真的去精確計算。有一些時間管理軟體能夠紀錄每天的所有事項,然後產生統計數據,這我辦不到,因為要記錄的事項太細、太多了。我想,一旦開始對於「時間分配比例」有所警覺,經常意識到這件事情,其實就已經在提升效率的路上了。剩下的,都是技術性的操作細節。
轉換時間的方法
對上班族來說,一天的時間幾乎都花在第一象限,也就是消費的時間。如果要做額外的學習活動,通常只能靠下班後的時間。不過,平日朝九晚五的上班時間裡面,還是有可能在解決問題與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如此一來,等於是把消費的時間轉化成投資的時間,不僅完成了工作上的任務,也讓自己有所成長。
換句話說,就是在工作中學習的意思。
有些工作會讓人覺得一成不變,不斷重複相同的東西。這類工作,有的人可以甘之如飴,而我就沒辦法了。如果工作失去了新鮮感,無法從中學到一些新東西,我通常沒辦法在那個位置待太久。
提升效率 vs. 減少不必要的事
要做好時間管理,最重要的並不是想辦法盡快完成每一件事情,而是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事情。換言之,「決定不要做哪些事」比起做事的效率更重要。
時間象限中的「浪費的時間」與「白費的時間」,都是時間的小偷。如果要充分運用寶貴時間,就應該時時留意這些小偷,別總是矇著頭一路蠻幹,那就容易落入窮忙瞎忙、或茫茫然無所適從的地步。
典型的時間小偷:
- 看電視、追劇。
- 上社群網站看一堆評論、點讚、留言。
- 一下子吃點零食,一下子又去泡咖啡,然後又去抽根菸。
- 朋友打電話來一聊就是半小時。
- 連續好幾個小時都在打電動。
- 馬拉松式的開會,而其中許多會議根本與自己沒有太大關係。
- 下班後的同事聚餐。
- 上網購物時的資訊蒐集、比價。
作者建議不要碰菸、酒、咖啡。我沒有前兩項的問題,但咖啡總是戒不掉,雖然我也覺得喝咖啡對身體沒有什麼好處,有時甚至加重倦怠感、或者心悸,但偶爾就是想喝一杯。這大概就是上癮吧。
剛開始,我還買了一堆器具,磨豆子、煮咖啡,或手沖。現在已盡量簡化,有時用即溶咖啡粉末沖泡,有時候是在大賣場買一包豆子,就直接現場磨好(大賣場有提供磨豆機)。雖然喝起來不可能跟現磨手沖的味道相同,但我本來就不是講究咖啡的人。
關於下班後的同事聚餐或其他交際活動,涉及人際關係的經營,所以也沒有什麼絕對的標準。只要別花太多時間,不影響自己的生活與學習目標就行了。是在經營人脈,還是參與「無意義的交際應酬」,如人飲水,只有自己能斟酌判斷了。
至於工作的會議邀約,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己、很難推辭的。如果任職單位本身的文化就是經常開一大堆不必要的會議,而且會議時間又很冗長沒效率,要麼嘗試改變這樣的文化,要麼自己知所進退,考慮換個環境吧(這是我的話,作者沒這樣說)。
減少猶豫不決的時間
上網購物時,我經常會先找評價,然後比較同類商品,再決定買哪一款,以及跟哪個店家買。這些購物決策所花的時間,應該越短越好。時間最貴,故只要是錢能夠解決的事情,真的沒必要計較那一點點 C/P 值的差異。另外,對於好用的日用品、消耗品,下次回購時可以一次買多一點,以減少下次購物和比較商品的時間。
作者在書中也有提到,她覺得「猶豫不決很浪費時間」,所以像是買腳踏車、買電腦,只要看著商品型錄和規格的時候會猶豫,她就先買下來再說,而且先挑便宜的買,因為實際使用之後就能發現此價位的商品還欠缺什麼功能,下次購買就有經驗,能挑選到更合用的商品。當然啦,這也跟個人的經濟能力與商品價位有關。比如說,買一台房車通常不能隨便考慮,還是得做點功課。
此時,我想到買股票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人花了許多時間研究財報、籌碼面、技術面、消息面來選股,結果真的有達到相應的成果嗎?這是相當值得思考的問題。投入大把時間想要買股票賺錢,結果卻反而賠錢的話,損失的可不只是金錢啊!還不如簡單一點,買 0050 這類市場指數型 ETF,長線投資,穩操勝券。
在《你覺得重要的事, 有9成都是屁: 成功, 從不做這些事開始》這本書裡面也有反覆強調不應浪費時間去猶豫,因為當你陷入猶豫,就是在浪費每一天的意志力,而意志力是相當有限和脆弱的。
總結
書中還有許多小建議,例如善用 Google 行事曆、善用資訊科技、使用筆記本等等,我沒有整理到這篇筆記裡。總之,如果覺得自己經常時間不夠用、生產力低落,應該都能夠從這本書裡面找到一些實用的改善方法。
說到筆記本,我倒想起另一本書:《子彈思考整理術》。雖然平日主要是用 Google 行事曆來幫我提醒待辦事項與活動,我也有使用子彈筆記本來記事與規劃。如果你沒有聽過子彈筆記術,想試試看的話,可以先看這個影片來快速了解子彈筆記本裡面大概長什麼樣子:子彈思考整理術:開始你的子彈筆記。
現在,開始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