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耕|DAO・Matters Web3 線上學習會心得
Matters Web3 線上學習會於每週五上午 11 時「發車」,今日有請老司機(手機鬧鐘)提醒我要準時「上車」一路聽到底。
參與方式是先加入 Matters Lab Discord 社群,選單區找到 #MATTERS-MEETING-ROOM 類別(或是活動開始時,點擊最上方出現的綠色加入按鈕);而 Traveloggers 持有者享有隨時重溫回看的福利(需填 表單 認證),也算是 NTFs 的其中一項賦能吧!
今天的主題是 DAO。
■ 在被簡稱為 DAO 之前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初時講者舉了三個例子,最有感的是 一千元就能當房東,網路號召集資買房 這則新聞。
憶起數年前與友人們拉了一個 LINE 群,口頭約定每隔一陣子固定繳費,形成基金池,用做於定期定額購買樂透,偶有對中零星小獎,大夥兒尋求「達成共識」來定奪「利益分配」,是要派發給所有參與者呢?還是乾脆扔回池裡補充續航力?最終,人工統計出多數人的偏好,儼然是個迷你 DAO?
如果把「友人」概念延展,變成與一群無需信任基礎的「陌生人」共事,彼此沒有層級關係。
如果把「口頭/書面約定」概念延展,變成「智能合約」寫在區塊鏈上,把治理、經營、交易、激勵等內容都按照預設規則去運作。
如果把「人工統計」概念延展,變成「自動化」操作,持有「代幣」的人用投票的方表達意見。
於是這 DAO 壯大到不是買幾張彩券就滿足,還能去競標《美國憲法》與《沙丘聖經》、買下 百視達、甚至 援助烏克蘭人 呢!是要幹大事的。
■ DAO 不是靈丹妙藥
技術上,建立 DAO 並非難事,但更重要的是去思考什麼情況下適合用 DAO?我們真的需要用上 DAO 嗎?至此,講者先從「反面」闡釋 DAO 的局限性:
- DAO 不能解決基本經濟問題
意即「錢從哪裡來?」 - 投票無法解決協作的問題
投票可以回答 yes or no 的問題,但是回答不了開放性問題(What、What if、Why、How⋯⋯),或者是說,必須把這類議題進展到可以收束為 yes or no 的型態,再交付表決;但這又帶出另一個現象,不是每個人都是自主且有動能去積極(願花時間做功課)討論的。
總之,這裡想表達的是在祭出「多數決」之前,應該先經過一段良好的溝通與協作歷程,而不是直接跳到「讓我們投表決吧」等同於「讓我們停止對談,並放棄現在想法之外的所有解決方案吧」的局面。
- 不想放棄控制權
我們要檢視 DAO 的「純度」,區別出那些明明想要大權在握,卻幫自己命名為 DAO 的組織,這可能是很好的行銷,但它不是分散式治理。
■ 什麼情況下適合用 DAO?
接下來可以聊聊 DAO 的擅長。
DAO 特別適合處理眾人「已知悉、例行性」任務。以樂透 DAO 為例,選擇哪一種彩券?該買多少金額?基金池水位降低至多少時需要充值?中獎金額的派發?這些資源/利益的分配方式,都可以化為具體明確的數值。提升市場(Market)端效率。
DAO 也是監管「公共財」的好工具,沒有誰是誰的老闆,規避立場與利益衝突所衍生的治理問題,企盼發揮群眾智慧,替代傳統組織的上對下(Hierarchy)決策,彰顯公平。
■ 後記:責任的量化?
會後,大家亦猶未竟,在 #matters-live-實時文字討論 有熱絡的意見交流,討論的觸角延伸到隨著 DAO 的「能力愈強,責任愈大」時,這責任(特別牽涉法律與政治風險)該不該/能不能切分為小塊(代幣化、原子化),還被拿來交易(合約化、金融化)呢?
或者是基於追究(追責到人),責任必須有一個中心化機構來承擔?
我未有定見,但我知道 Matters Lab 每週推送這 Web3 深度研討,有助把 Discord 群共建成一個擁有學習自驅力的社區。
DAO 希望達成的核心使命是將一個聊天群改造成一個擁有自驅力(self-incentives)的社區。 —— Friends With Benefits 共同創辦人 Cooper Turley
🌱 專題 寫作的反思 連載中 👉 01|02|03|04|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廣播資訊不漏接 👇
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漂流書/幣報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Mastodon|Medium|vocus|Pot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