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思考整理術》方法與哲思
作者: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
譯者:吳凱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即使沒讀過原著,你可能或多或少都聽過「子彈筆記」一詞。於是我拿它做為關鍵字,在博客來搜尋,買到一本簡體版;事後才發現,繁體版的書名叫做《子彈思考整理術》。
好在仍找對作者,依然是最源頭的資訊,萬幸。
■ 為什麼叫做子彈筆記術
作者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自幼受多動症所苦,很容易分心。經過多次嘗試和失敗,逐漸摸索出一種作法,輔助自己「有缺陷的大腦」,克服了自己的人生難題。
最終,拜社群網站傳播之賜,這門工具熱地蔓延開來,並且大受歡迎。
為了體現這套方法的速度、效率、內容和目的,作者決定稱呼其為「子彈筆記術」(Bullet Journal, Bujo),結構如下:
✅ 快速紀錄法
搭配符號系統,寫出「保持簡潔又不失原意」的子彈短句,高效地捕捉想法;主要分成任務、筆記、事件三類。
✅ 群組化(Collection)
捨棄傳統的流水帳,改為模塊化紀錄。
猶如樂高玩具,每一塊「積木」都旨在管理、收集相關的內容,疊砌成堆,獨立成群;核心概念有索引、未來紀錄、月度紀錄、每日記錄四種,但也支持個性化設計。
✅ 任務遷移
需要我們把某些內容「重新寫到」另一頁上。
通過重寫,你有機會重新審視這些任務,從而扔掉那些無用的東西,就可以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握住生活的主動權。
■ 更驚豔的是背後的哲思
先附上整理好的書籍架構圖。
在書中上半場,談到子彈筆記的製作方法,也是你在網路上所查到的各種資源,著重介紹的部分,是一種行動;然進入下半場,作者教我們如何把信仰與行動聯繫在一起。
從 13 個面向探討各種哲學思考的要義,簡潔有力,直指人心,還結合在子彈筆記本的幫助下,將這些哲思付諸實踐。
漸漸地,就能夠明確帶著意向性去生活,在有所收穫的同時找到意義,把這件事情是什麼與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聯繫在一起。
如果說子彈筆記術是「招式」,那麼這些背後的哲理思維就是「心法」了,值得悉心鑽研,內外搭配,相得益彰。
■ 實行快滿一個月的心得
一開始,對於子彈筆記術的「整合」讚譽有加。集規劃簿、日記本、筆記本、任務清單和速寫簿的優勢於一身。
【每日記錄】的清單一字排開,經由符號系統注釋,既釐清了思緒,也為思想減負。
真的!可以完成某件事不代表我們就應該完成這件事。去粗取精後,事情大致上只剩下「需要做的事」和「想要做的事」——前者是你的責任,事有輕重緩急之分,後者是你的目標,別讓瑣事給沖淡了。
這也是《每天最重要的兩小時》提到的「策略性不稱職」的概念。在當時,對於如何施行仍是迷糊籠統的,現在總算是心湖澄明。
⋯
提到目標,是樹立在【未來紀錄】和【月度紀錄】裡的備忘。讚嘆子彈筆記術的「拆解」功夫,把不受控的大目標,化為可執行的小步驟。
曾在新年寫下要學習電繪的計畫,Apple Pencil 和 Procreate 都買好了,卻束之高閣,意興闌珊;直到我把它切分成小進度,有明確的日期和時間,納入【每日記錄】排程,在完美主義誘使下——儘可能地想幫任務畫上 X——只要起個頭,神經例行程序按鈕一開,就沒這麼難了。
如法炮製,終於把躺在草稿夾裡,封存超過半年的 Line 貼圖進度,用三個禮拜,每週挑固定的一晚「復工」,前幾天送審上架啦!
⋯
前面兩大段是子彈筆記「管理現在、規劃未來」的妙用;至於「追蹤過去」,即偏向日記本的用途,是我比較少涉獵之處,這裡融入了感謝、肯定與省思,將逐步落實這項應用。
我會一直寫下去。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隨喜附上我的〔Facebook 專頁〕、〔讚賞公民 2.0〕以及〔圍爐〕訂閱連結,歡迎支持鼓勵 ❤️。
🌱 閱讀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penfarming。
🌱 筆耕不輟,定期灌溉 👉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 紅泥小火爐 👉 https://matters.news/~penfar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