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186:雨傘運動的日日夜夜

李怡
·
·
IPFS
·
我覺得自己確實老了。滿足自我的感覺,卻沒有看到年輕人的渴求,和不達目的不甘心的勇往直前精神。

梁振英當特首後,港人權益放一旁,全面奉行「顧全大陸」政策,引發香港社會的民主意識,漸趨本土化與激進化。2014年9月爆發了佔領街頭的運動,亦稱為「雨傘運動」。

佔領街頭的主張,最先是2013年1月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提出的。他主張動員市民去佔領香港核心地帶的中環街道,以癱瘓香港政經中心的非常方式,迫使北京給予香港真普選。他的提議原獲得社會較積極的回應,但曠日持久,經過多次的商討、預演等等活動,支持者都彈性疲乏了。這時,學生組織在發動大罷課結束後,突然衝入政府總部的「公民廣場」。學生領袖被捕,大量市民前往支援。9月28日凌晨,戴耀廷宣布「佔領中環正式啟動」。當天黃昏,警方開始用催淚彈驅散示威者,市民撐起雨傘擋催淚煙。大量雨傘出現,佔領運動遂被稱為「雨傘運動」。

催淚彈激起民憤。第二天就有20萬人上街,佔領香港九龍共三個地區的街道。佔領運動持續了79天。12月15日,在警方溫和清場和佔領區留守者被拘捕的口號聲中,運動結束。

我曾經多次到過三個佔領區,看到佔領者在馬路搭建帳篷,不分日夜留守;看到一些老師或大學生義務為中學生補習功課;看到很多創意的圖像,到處貼滿標語和箴言。佔領運動和平,參與者友愛,並主動清除垃圾,保持街道潔淨。

我一直有文章談雨傘運動。運動結束後,我說我看到年輕一代的覺醒和奮起,標舉「命運自主」的意識在社會發芽,使我在悲觀中看到些微希望。

可是,年輕人並不認同我的看法。年僅18歲的香港青年領袖黃之鋒說:「我不會說好多香港人覺醒就是一個成果……,爭取成果不是爭取退場。大家都不甘心,我們什麼都沒有得到!我不會說這叫贏。」

我覺得自己確實老了。滿足自我的感覺,卻沒有看到年輕人的渴求,和不達目的不甘心的勇往直前精神。

為什麼佔中運動會在幾乎奄奄一息中突然大規模爆發?為什麼即使給市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佔領後期仍有近三成市民支持繼續佔領?如果沒有學生被捕,沒有警方暴力,會有三區佔領行動嗎?

雨傘運動爆發前幾個月,香港和大陸發生了一次關於在街頭便溺的網民論爭。事源香港《蘋果日報》報導一對大陸父母抱小童在鬧市街頭便溺,引起香港社會嘩然。大陸網民因港人的反應,發起6月1日起不去香港行動,聲稱「我們是消費者、我們是上帝」,要讓香港人知道失去大陸旅客的後果。

香港網民的回應是「好極了」,希望大陸人說得出做得到,永不來港,讓香港變回從前的模樣。

大陸搜狐網站就便溺風波進行民意調查,結果64.65%的人認為「孩子尿急當街小便可以理解」,以及「香港人對大陸人就是有偏見」。

港中這種民間的對立,顯示中國大陸社會這20年已發生蛻變。過去從大陸偷渡來港的人士,仍有傳統道德,他們也都珍惜和愛護香港的法治與自由;而現時來港者成長在摧毀了傳統美德的社會,到香港就覺得有了不守規則的自由了,什麼事都可以做。來香港消費,就抱着大爺施恩的暴發戶心態,不懂得這是一種公平交易。

大陸官媒站在大陸民意一方,《環球時報》發表文章指港人應包容大陸旅客的便溺行為,向他們拍照即顯示香港人不文明;《人民日報》海外版批評港人「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不體諒別人的難處,絕不是文明的表現」。

香港官員也配合中共官意。商務局長呼籲港人要包容及體諒,「以和為貴」。

便溺風波雖不是什麼大事,卻反映了中港矛盾不僅是香港人與中共掌權者的矛盾,而且兩地人民也因為中國社會的蛻變,而出現前所未有的矛盾。這也是雨傘運動發生的社會意識基礎。

雨傘運動發生,儘管世界各國的評論都肯定香港示威者和平善良,但大陸媒體卻對香港運動極盡醜詆。在微博鋪天蓋地的言論中,流傳最廣的一篇是《香港,祖國欠你甚麽?》,把港中貿易說成是大陸對香港的「貿易超惠政策丶經濟特別支持丶旅遊特別照顧……但是一些香港人不思感激,不知道這是(大陸)父母對失而復得的(香港)孩兒的溺愛,反倒以為是當過洋奴後派生的『特權』。」又威脅說,「必要的時候,中央政府可以收回某些授權丶甚至直接管理」、「我駐港部隊可是要亮劍的……」。

令人遺憾的是,香港立法會泛民主派的多數仍然沒有從雨傘運動中覺醒。清場前一天,立法會表決本土派議員提出的「港人優先」議案。議案要求特區政府在制訂入境、教育、經濟發展及福利等政策時,以「港人優先」為依歸。結果在4票贊成、31票建制派議員反對、14票泛民主派議員棄權之下,被否決。

優先照顧本土居民及公民,是世界各地政府包括大陸各省市地方政府的基本原則。不以長期繳稅的港人為優先,對大陸移民無入境審批權,對無法查核其大陸資產的新移民給予各種福利,等於是對本土香港人的歧視和霸凌。大多數泛民議員投棄權票,難怪有人說:整場運動最顯而易見的現象,是幾乎所有體制之內的政治力量(政府、建制派與主流泛民政黨),均與「撐傘一代」嚴重脫節了。

在這種氛圍下,不甘心的年輕人,更趨激進了。於是,發生2016農曆年的「魚蛋革命」。

圖,傘運期間攝於旺角佔領區。

(原文發佈於2022年8月19日)

《失敗者回憶錄》連載目錄(持續更新)

177.港人感情五年大翻覆

178.大陸客喚起港人本土意識

179.香港淪陷紀實

180.司徒華晚年的妥協

181.本土意識的濫觴

182.特首豬狼之爭

183.我所認識的曾鈺成

184.香港能相信這人嗎?

185.任何人除了梁振英

186.雨傘運動的日日夜夜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李怡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失敗者回憶錄198:想忘記,又不能忘記的過去

失敗者回憶錄197:年輕人化解民主派的分裂

失敗者回憶錄196:伊麗莎白二世與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