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felixism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倫敦的舞,站立在頂點的意志

felixism
·
·

如果對觀賞舞蹈有興趣,來到倫敦就不會錯過全年節目不斷,位在倫敦天使區的沙德勒之井劇院 (Sadler’s Wells Theatre)。這個全球寥寥可數的頂尖舞蹈劇院之一,吸引了大量的舞團、舞者來膜拜,也一手培育了許多知名的舞蹈家及作品,包括因為香港政府及藝術節不斷邀請來演出,而被香港人熟知的艾甘•漢(Akram Khan)及徹卡奧維(Sidi Larbi Cherkaoui),也有少被香港關注的重量級編舞Crystal Pite、Hofesh Shechter、Sharon Eyal、Russell Maliphant等,這些在世界已顯赫有名的藝術家,都是現時劇院的焦點「Associate artist」,即劇院作為場地同時又是策展機構,會全力支援他們發展新作,及以劇院的名氣為之在全球推廣。當然,我在英國駐留期間,如果有幸遇到他們在那裡演出,還是會衝過去觀看,例如前陣子就看了Maliphant 2019年的新作《Slient Lines》。然而我更好奇的是,像約定俗成一樣,如果舞蹈家似乎必然經歷這家劇院的「洗禮」,才至少算是真正步進英國舞蹈界,那麼劇院還會邀約哪些未來新星來演出呢?也許就是劇院十一月舉行的法國舞蹈系列之一,曾是紐約「貝絲獎」(Bessie Awards)得主,以色列裔編舞Emanuel Gat及其作品《Works》。

照片由「Emanuel Gat Dance」提供。

和世界不少舞蹈家相比,Gat極其罕有地在場刊中為自己的舞作及編舞如何創作寫下很長篇幅的文字,而且是很概念性地描述編作理念,而非內容(其實舞蹈也沒甚麼內容)。因為經常讀到太多編舞誇張吹噓自己作品概念,某些運動哲學,幾多與生活有關,多少身體探索,甚麼社會議題,最終都沒能在舞作呈現,不過是普通的體能運動,故此當開場前讀到Gat說這次想探尋舞者之間的身體互動,自由地導引出空間及身體比例,如何決定動作,舞蹈合作策略這些頗為空泛的言詞時,坦白說我真的很擔心它又是個說比跳更好的作品。然而,難以置信也喜出望外地,演出真的做到了他所說的每一個概念,真實地把那些空虛的形容詞在舞台上具體化出來。或者編舞與舞者基於生活的細節來構思,但對我來說演出還是沒有甚麼故事、情節,甚至所謂的內容,據編舞說十位舞者穿着自己挑選及喜歡的服裝,而他們僅僅在台上作不同的組合,獨舞、雙人舞、群舞,甚至有時舞者拿起咪高峰說起在吃甚麼早餐的話題,看似上下沒有章法,也沒有內容上的連繫,但其實每每也透過線條、身體、節奏,當然包括不同風格的經典歌曲,及把舞台變換及分界成很多四方區域的燈光,來促成一次又一次的美感與美好。就好像舞者完全聚焦及回歸到舞蹈甚至舞台表演的最基礎的元素,速度與停頓,身體與能量一樣,用不同身體之間的間隙及距離,塑造出幾場美麗的畫面。可以說在既流暢又突兀的場口轉變中,觀眾根本猜不透下一場將會發生甚麼事,而只是想演出不要那麼快完結,想要一直看下去就是。

照片由「Emanuel Gat Dance」提供。

「Craftsmanship」,是Gat在場刊「Ideas」一段提及的核心,他說那是概念與實踐的結合,是對過往回憶與未來想像的總和,來構築起沒限制及澄明的空間與思緒。看罷演出,就會明白這種老生常談的工匠精神一點也不尋常,而是如同編舞所言是身體與美學的高度磨練。即便演後談中編舞把創作過程說得輕鬆,說出很多時創作是觀看舞者之間的特性,繼而有機地組合,但可看出舞者究竟花了多少精力及心思去完成每一個最仔細的步驟,而從來不曾在如腳趾尖的動作上馬虎了事,而他們又用了幾許的時間去做到配合對方,做到並非要跳出齊整的舞步,但完美地呈現默契的極限狀態。而編舞,則以他的感性與感知去挑選及安排動作,將一些看似日常,完全非「舞蹈」的行為,像女生看似游泳的場景,二男一女的身體交纏,也能突顯出人體及空間的美感。

照片由「Emanuel Gat Dance」提供。

正如我曾於劇院觀看的演出《Natalia Osipova - Pure Dance》一樣,少有地演出非以編舞而是以舞者為核心,七名編舞各自為著名舞者Natalia Osipova編作作品,而Osipova以極限的體能去完成兩小時由傳統芭蕾到當代舞劇均有的不同風格舞蹈,卻盡顯不同層次的美感。這種舞蹈上的「工匠精神」,為呈現完美而傾盡全力的意志,正是Gat及Osipova共有的力量,也是沙德勒之井劇院一直給我的印象,這就是站立在頂點之上的風範。

觀賞場次︰2019年11月12日,7:30pm,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

文章已刊卡《虛詞》2020年1月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