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源于艺术
东亚真是一种彻底的痛苦,写下记录对我来说都像是凌迟。
今天发生了一个我现在想起来觉得冷汗直冒的场面。今早刚起床,迷糊中就听见妈在对面屋子一边叠被子,一边在嘴里大声骂着,“你这样一蹶不振,你对得起送你读书十几年吗,对得起一家人在你身上的投入吗,真是白读了”,“想想当年一起保送的同学们,你落后太多了呀”,我猛然惊醒。
我那一刻觉得有点好笑,原来我真的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产品。我身上的投入被寄托了太多“回报”期望,这些期望和我的快乐与幸福无关,只和他们的自认价值有关。虽然自22年之后就隐隐预感,但真实地确认还是有点难过,不过这点难过被后面的谩骂带来的愤怒和无语飞速遮住了。
想起来昨天和黄师聊天打错的“生活源于艺术”,真是太幽默了,生活真的源于艺术。
在这里,谈论自我是不被允许的。谈论自我在奉献型的东亚家庭真是一种奢侈,总会被扣上一顶“自私的帽子”。
在这里,讲述选择也是不被允许的。你的目标只要不和家长相信或者说“信仰”的“稳定”价值、“家本位”价值以及“官文化”价值相符合,就是虚无缥缈的、毫无意义的。
在这里,自我像是狂风暴雨中一棵小小的树,我那本来就发育不良、刚刚出现、有点迟到的自我,一边思索如何应对不断袭来的人身攻击,一边处理可能带来的自我怀疑和价值摇摆,当然还要提防爸妈在经济上采取的无情措施。
在这里,和长辈顶撞是不被允许的。不论你说什么,他们都会用“我比你多吃了多少年饭”“我们都是从那时过来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为借口驳斥。
在这里,哭泣是无用的,愤怒是忤逆的,发疯是毫无益处的。
我真实地感谢我读过的东亚痛苦文学,我才能准确找到这种境况和情绪的定位,不会出现过多的自我攻击,也不会再次陷入抑郁或者迷茫。
坏消息是,出现了一些我要面对的新功课,好消息是,我可能不是一个人。
跳出家庭内部之后,我逐渐感受到家人都是非常非常感性的,也难怪我的F值那么高。情绪驱动,便会让很多事情没有办法采用说服的方法。对他们来说,他们的情绪本身就是一种理由。
这让我非常难以处理,好像表面妥协是唯一的办法,没有办法完全改变,当然也可以适当改变一些,只是有点痛苦,而我已经没有力气。
如果被亲密关系的情绪主导人生的话,好像也不太好。为什么不能坐下来协商,然后消除这样的情绪呢?毕竟家长因为什么难过,大概率我也是知道的。而且有没有一种可能,情绪更多成为一种绑架,偷偷绑架着所有人。
还有就是,我总隐隐觉得,妥协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无穷尽也。
回归自我感受,经此一役,我觉得自己在北京奋斗,或者说去世界游荡的动力又更强了,是一种“逃离”的动力。但我同时觉得这样的动力非常可怜。可怜的点在于我可能赋予了“逃离”太多的意义,这样的负担本身并不会给我带来多余的力量,只是一种需要多做一点功课。
温情打碎,最后仅剩残忍的生活。我认真地开始构思去往欧洲读书并留下的路,即使看起来遥远且可能不被家人支持。我的人生,像是浸满水沉甸甸的毛巾。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