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補遺)【365天的知名壽星】神在歌劇院等你,普契尼。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的万華鏡。
·
·
發生在你我身旁的故事,有親情、有愛情,有國仇家恨,有兒女情長,是那種能夠去感同身受,融入其中的體驗,普契尼筆下的音樂,普契尼螢幕上的角色,說真的,可能沒那麼高雅或尊貴,但觀眾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高歌、一起啜泣,反而讓市井小民們為之動容,為之瘋狂,故普契尼每每有新作推出時,都成為在地報刊的頭條新聞。
「藝術,是一種『疾病』的示現。」

「歌劇之神」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 - 1924),12月22日降生的音樂天使長。

不朽的歌劇名家,堪稱義大利「浪漫主義」發展時期底下,寫實派藝術創作的一代宗師,來自於托斯卡那盧卡(Lucca)的普契尼,不只是音樂史教科書的列名人物,在某些「狂熱派、基要派」樂迷的心目中,他也是最厲害、最無敵的「(悲情)女高音總設計師」

等一下,先別急著轉台去YouTube...

出身在地作曲世家,為教會服事已超過百餘年的普契尼,父親Michele不幸在他5歲時別世,因此被送往叔叔家撫養,並且開始了風琴、樂理等基礎訓練,可是這位叔叔,Fortunato Magi卻百般瞧不起小普契尼,認為他是個毫無教養,談吐粗俗的笨學生,除了有辱家門,日後也根本沒有成大器的機會,充其量僅能以業餘琴師的身份混口飯吃,想一舉成名?呵呵,等下輩子吧?

14歲,換算剛好是「中二」年齡的普契尼,順利在教會取得了風琴演奏家與唱詩班教師的工作,好啦,本想應該就此安穩地「中二」度過一生…

但是,無人能夠料想到,命運之神此刻居然來敲門了!

因緣際會中,就在一場徒步30公里之遙,大約是自台北火車站步行到基隆火車站(哇!)的距離,普契尼親自聆賞過當時樂壇前輩威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 - 1901)的史詩級歌劇《阿依達》(Aida)實演之後,內心的激昂澎湃,強烈感受到了音符帶來的震撼與悸動,一股使命感亦悄然而生,他於是下定決心,想要朝專業歌劇作曲家的道路來前進!

西元1880年,22歲的普契尼,以音樂界裡算是「高齡」的資格,申請到了教會獎學金,加上身旁親友們的資金作為奧援後,動身進入了義大利首屈一指的「米蘭音樂學校」(Milan Conservatory),學習更為正統且艱深的作曲學科;

文藝復興之都的薰陶下,第一首創作的樂曲,普契尼完成了帶有濃厚宗教風格的《榮耀經彌撒》(Messa di Gloria),雖是教會敬拜曲,但他顯露出不同於傳統天主教禮拜科儀的戲劇性力量,也暗示了日後不凡的作曲才華!

普契尼的首部歌劇作品《妖精》(Le villi)於西元1884年問世,雖然這是一部參與作曲競賽但最後鎩羽而歸的作品,可是憑藉動聽的旋律,普契尼慢慢獲得了部分音樂評論家以及義大利劇院界的矚目!

到了西元1893年,35歲的普契尼,嗯,相較於莫札特(Mozart,1756 - 1791)在這個年紀已經快「蒙主寵召」了,猶如慢火熬煮高湯一般,端出了自己的第三部歌劇作品《曼儂.雷絲考》(Manon Lescaut),首演當晚,本劇就取得了現場聽眾的一致讚揚,也讓普契尼終於在義大利樂壇上贏得了一席之地,更擠身成為當時的主流作曲家行列。想一舉成名?呵呵,現在就是了。

等一下,先別急著轉台去YouTube...

從西元1896年起,像巧合似地以每隔四年的間距,普契尼如建築師或星級大廚的雕琢與精工,陸續推出《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1896)、《托斯卡》(Tosca,1900)、《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1904)等三部重量級劇作,後來也被推崇為是歌劇歷史上最成功的三大「悲劇」作品…不同於威爾第的作品多半取材莎翁(William Shakespeare)的英語文學名著,普契尼所譜曲的歌劇,為了迎合人文主義浪潮的興起,素材都以寫實的社會百態為主,偶爾還帶著一絲憧憬與幻想的異國風情。

嚴格說起來,在西元十九世紀中葉以降的歐陸歌劇圈裡,論作品的範疇與經緯,內容普遍還是都圍繞在貴族軼事、希臘羅馬神話,或中世紀的冒險傳說等主題上打轉,此種以中產階級、貧困藝術家,以及一般大眾作為主角的藝術作品,可說相當的罕見,甚至被歸類為「非主流」音樂,但也因為是發生在你我身旁的故事,有親情、有愛情,有國仇家恨,有兒女情長,是那種能夠去感同身受,融入其中的體驗,普契尼筆下的音樂,普契尼螢幕上的角色,說真的,可能沒那麼高雅或尊貴,但觀眾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高歌、一起啜泣,反而讓市井小民們為之動容,為之瘋狂,故普契尼每每有新作推出時,都成為在地報刊的頭條新聞。


「有一個幻影,在黑夜中遊蕩,穿過層層黑暗,重重人群,全世界都在呼喚它,懇求它。幻影在白晝時悄悄退去,潛伏於心,每個晚上新生,每個白天死去。這幻影是什麼呢?」

「有一樣東西,像烈火一樣旺盛,但它不是火。有時很激烈,充滿力量和激情,如果不動,它就冷掉。如果你死了,它就變得冷卻;若你有征服的夢想,它就沸騰!它有一個聲音,聽了會使人顫抖,它生意盎然地不停跳動著!」

「你點燃了冰塊,但是回報你的是更多的冰塊。它是純白的,也是黑暗的,它可使你自由,但也讓你成為奴隸,如果讓你為卑微為奴,你就會龍袍加身。這點燃你的冰塊是什麼?」

是甚麼?

是《杜蘭朵公主》(Turandot),普契尼最後一部的超弩级作品。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的西元1920年起動筆,他選擇以奇幻的中國古朝廷作為故事背景,還破格加入中國傳統民謠《茉莉花》的旋律...

命名來自波斯語「Turandokht」,意味中亞(杜蘭;圖蘭)之女,劇本描述一位來自東方的英雄卡拉富(Calàf),以勇士熱情融化冰雪冷酷之心,以無比智慧排除殺身之禍,最後贏得美人歸的冒險歷程,除了有多首動聽的男、女聲詠嘆調,更有讓人感動莫名的集體大合唱,毫無疑問,可能是普契尼一生當中,也或許是整個普契尼家族音樂事業裡,絕無僅有,集榮耀大成的野心力作!

「藝術,是一種『疾病』的示現。」,是抽象的寓意,卻也是如此真實,長期抽菸與熬夜尋求靈感下,普契尼罹上了喉癌,最後在西元1924年的11月29日,還來不及完成全劇譜曲的工作之際,遺憾地死於手術台上,因治療喉癌所引起的心肌梗塞併發症…65歲,似乎早了一點。

《杜蘭朵公主》成為普契尼無法完成的遺作...但劇中男主角,由男高音所擔綱演出的卡拉富王子,其詠嘆調《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卻也成為普契尼最後遺留給世人的無價瑰寶,同時作為歌劇史上至今最為經典的一首詠嘆調!

本作後來由另一位音樂家阿爾法諾(Franco Alfano,1875 - 1954)接續完成;西元1926年4月25日,全本完稿的《杜蘭朵公主》,由當時的指揮泰斗,也是普契尼的摯友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 - 1957)親自登台指揮,在米蘭史卡拉劇院進行世界首演。當歌劇演出到普契尼最後所執筆的部分時,托斯卡尼尼示意樂團停止演奏,然後轉過身來,對著所有滿場的聽眾,淡淡說了一句話:

「在這裡,大師放下了他的筆…」
(Qui il Maestro finí。)

當晚的首演到此畫下未完成的句點,也是向普契尼致上最崇高的敬意;到了隔天,4月26日的下一場演出,托斯卡尼尼才完整地為樂迷帶來這部西方歌劇史上的傳奇磅礡力作,《杜蘭朵公主》!


在許多專業樂評的筆下,論及普契尼的曲風,沒有高深的對位學問,單純以刻劃歌劇中的各個人物為主,不管是男女主角,其主題動機都極富戲劇張力,尤以在每一部歌劇裡,男高音或是女高音,甚至是配角們,幾乎都有一首堪稱傳世的詠嘆調而廣為人知,該說是比其他音樂家同業來得「灑狗血」嗎?哈哈。

好友不妨上網搜尋《托斯卡》或是《蝴蝶夫人》,快轉到劇中的最後一幕,我敢打賭,相較追劇與追星,普契尼的音樂更充滿著魔力與魅力啊⋯⋯


老師說,作文要寫結論,才會拿高分,所以:

來自義大利,在歌劇史上立下不朽里程碑的偉大音樂家,普契尼,吾人可以這麼說,他的成就早已經超越了音樂,或是歌劇本身,而是人們生活與文化的一部分了。

各位看官,您打幾分呢?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iacomo_Puccini

https://it.wikipedia.org/wiki/Giacomo_Puccini

https://it.wikipedia.org/wiki/Turandot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