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小有金錢教育,生活更幸福

簡.不簡單
·
·
IPFS
·
「金錢是肉眼看不見的富足,以肉眼可見的形式出現。」~墨菲作家

「金錢」是對物質世界展現控制能力的數量化表現,金錢思想能具體表現一個人的智商、情商、財商、逆商(遇到逆境與挫敗時的承受力)等。

「財商」並不是天生具備來的,通過對商業活動的認識接觸、薰陶、歷練出來,是後天養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之前聽個創業說明會,講定價策略、行銷 發揮影響力

感覺是代辦寫企劃書的單位,後續課程還賣超多錢

如果早知道財商 就能省下很多補習或學費了

將學到的知識跟別人分享,你也不會忘記了那些知識。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共用品。

感謝你自己看了這一篇,省錢又能發揮自身影響力。

-

在經濟學上一種促進經濟發展的理論稱為「乘數效應」

乘數概念,原本只是一個助人行為,就倍增為十個、二十人助人行為,就是正面的乘數效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例如逗別人開心,就是你的優點。

我幫你、你幫他、他幫她...的互助挑戰

只要繼續發揮助人精神,就會有更多人得到你的幫助。

例如,小明付10元買了食物,店主多了10元收入,假設他存2元,剩下8元花在文具店,買一支筆,那麼文具店又多了8元收入;如果他又除了2元,將剩下的6元花在另一間店鋪購物,這又會為另一個創造收入。

由此可見,小明只花了10元,卻為整個社會的不同人創造了24元的收入。適當的消費除了能買到自己心儀的東西外,還能促進經濟,為社會帶來倍數收入。這就是乘數效應的簡單描述。

乘數效應可以帶來好的效應,也可以帶來壞的影響。例如,當你被朋友罵了一頓,心情不好,你又將脾氣發在另一個朋友身上,這樣的效應就不見得是好事了。

經濟學上的負面乘數效應。當經濟不佳,收入下降,減少消費,令店鋪收入下降。這樣收入循環下降,就是負面乘數效應了。

雖然消費可以令經濟發展,但不等於可以胡亂消費。留下金錢做儲蓄和把錢用得恰當還是重要的。

-

許多成年人面對「錢」的態度總是又愛又恨:因為愛所以努力工作、渴望爭取,卻又因為擺脫不了工作,生涯煩憂而埋怨。

有些人對錢十分抗拒,好像沾染上它,人生就會變得俗氣;還有些人,明明已經擁有充分的金錢,卻不知道怎麼「用」它。因而無法發自內心享受工作豐腴的成果所帶來的美好。

如果變成一個對金錢太過膽小、凡事都不敢挑戰的大人那就太可惜了。但是滿腦子只想著賺錢,忘記對別人付出體貼和關懷,成為人生完全投入賺錢的大人,也一樣可惜。

從小到大,我們學校裡學到很多知識,卻沒人告訴我們,未來想要過的生活,取決於你的「謀生能力」,也就是「賺錢和累積財富」,這重要的能力,決定你「未來的生活品質」。

有時候「覺得自己的水餃好吃、菜煮得好」或是親朋好友說好吃就想要創業

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的自我感覺良好,應該要站在顧客端或是競爭者的交度,分析各特色及缺點。


這和經濟有關

但因為教育制度教我們成為員工,撇除經濟、成本概念,甚至想將個人價值跟金錢做為衡量,選擇多金職業,不會想過怎麼創業

但現在地位有改變了,真正優秀的人才,公司是要想方設法吸引、拜託進來。也很多不想為別人打工的出來創業。

「財商」指個人團體在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包括觀念、知識、行為三方面。財商包括: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即價值觀)以及駕馭財富及應用財富能力。所以「財商」、「智商」、「情商」並列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素質。

我們不懂金錢所謂何來,當然也不會理解它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多大的樂趣與力量。

財富和幸福都是學習之後不斷累積的結果。吃米知道米價、學習經濟運作,不斷學習,進而投資自己。

  • 職業>繳稅>投資>創業>保險

一個國家需要各類國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做好本分,並且互相分工合作才能夠運作。

把班級比喻為國家,有些小朋友選擇擔任受雇者,透過提供勞務賺取所得,並且利用所得進行各種經濟決定:合法繳稅、消費、儲蓄、金融投資等;有些小朋友則選擇企業主,透過採取各種經營策略,體驗到要獲得企業利潤是多麼地不容易。

透過實際交易,小朋友學到一家國家需要法定貨幣來支撐各種經濟交易活動;透過面對各種風險,認知到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險可以幫助他們因應未來各種的不確定性。

(如果從小有金錢教育,把班級比喻為國家,實際執行時會不會金錢變成獎勵,本末倒置呢,我想,勢必是個過渡期)

投資理財是改變人生的最大推手,請不要怪老師沒有教,那是因為老師一樣是在靠勞力賺錢,也不一定懂理財。要在學業、品格、財商之間都要平衡,家長、老師是要做很多功課的。

金錢在屬於自己之前,需要經過一段「歷程」。一起來思考,什麼是「肉眼看不見的富足」!

  • 金錢價值、信用創造,經濟運作的良善循環

在金融世界裡,信用這個字意味著「償還借款的能力」。企業接受融資、上班族生房屋貸款等所謂「借貸」行為也是廣義的信用,銀行並不是把已經有的錢借出去,而是「創造」錢來借給別人,所以鈔票只不過是市面上流通的一部分金錢。

金錢一旦進入銀行體系,存款就會灌水增加。單一家銀行或個人行為屬於「借貸」與「增值」,就只是融資與存款。

存款人相信銀行會信守承諾,保護好他們的錢,所以把錢存進去。銀行則相信借款人會信守承諾,確實還錢,所以把錢借給對方。銀行除了準備金,準備讓存戶可以提款外,其他錢都借出去。但如果有許多人同時想領回他們的所有存款,就稱為「擠兌」,而現實生活中不會發生所有人同時領錢的狀況。要是很多人都認為別人不會信守承諾,就沒有人存錢,銀行也不會借,以上架構也不成立。一旦網絡中有某個環節失去信任,信用創造就會打結。這就是雷曼風暴引起的現象,世人開始疑神疑鬼,金錢的流動戛然而止。接下來則是所謂的恐慌,足以讓整個經濟活動陷入毀滅性停滯。

借錢的人應該把錢花在某種經濟活動中,再把剩下的錢存進銀行。從那個人手中拿到錢的人買完東西後,應該也會把剩下的錢存進銀行,經濟說穿了就是這麼回事。閒置資金在人們之間賺來轉去,變成銀行存款,有一部分在變成貸款。金錢在全世界流動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所謂的「信用創造」也就是金錢的「創造」就此發生了。

倘若信用創造的架構無法產生新資金,資金總量就會不足,導致經濟成緩。不管是讓生活變得更富裕的「賺錢」、「獲得」、「增值」,還是坐享其成、雞鳴狗盜的「竊取」都是拜以「借貸」為起點的信用創造所賜。

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說過:「金錢好比糞肥,要撒在大地才有用處」,錢不應該緊握在手裡,而是要把錢當作肥料作妥善運用。

  • 金錢只不過是我們衡量的標準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所謂的金錢是因為人類必須相互扶持才能活下去而產生的智慧結晶。金錢背後是「所有人都承認那是錢」的幻想。如果要藉由「創造」的魔法讓金錢在世上順利流動,一定要建立在人與人互相信任的基礎上。

金錢是社會的血液。所以我們才需要思考,如何運用「金錢」能讓社會變得更好。

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感受賺取金錢的喜悅。

透過自己喜歡的工作,感受貢獻社會的喜悅。

因為支持自己喜歡的公司,而感受投資的喜悅。

金錢當然重要,食衣住行都需要用它,但很多寶貴的東西,像是愛、喜悅這些非金錢利益都不能以金錢買回來的。

金錢並不是賺到就好,或是能增加就好。重要的是賺錢的方法、讓財富增值的方法,還有運用金錢的方法。在賺錢和用錢時,能懷著「希望社會變得更好」的心意,以及「帶給人們幸福」的願望。擁有金錢,也要努力讓自己、他人、社會都變得幸福,打造更好的社會。

「找到一個資產比二十多歲增加十倍的六旬老者不難,但這些老人卻不一定說得出:自己擁有的幸福也是十倍。」~喬治蕭伯納,賣花女文學家

  • 管理金錢,學習如何更明智地運用金錢

在處理金錢上,不能只為現在的享受,而要為未來準備,並為他人付出。

「人人都應該將錢分成三等份。三分之一用於土地投資;三分之一用於買賣投資;剩下的三分之一用於儲蓄。」~猶太的教誨

猶太是以前以色列王國的所在地。自古以來就有將金錢依照目的區分使用的觀念

猶太人的五個錢罐法:「奉獻」、「捐獻」、「儲蓄」、「投資」、「消費」

存錢,主要目的關注未來

為什麼人應該要存錢?

1.存錢是為了「確定的支出」、「不確定的意外」或「特殊目的」的消費

針對未來的金錢需求來做儲蓄和存錢,這種情況是比較「確定」的。例如,未來一定要付學費、拿紅包給長輩、退休後沒有工作也需要用錢。

儲蓄:保管金錢,成為存款。為了將來生活和以備不時之需,也為了支出較大花費。

生活支出:房租、水電、餐費、放鬆時的娛樂費用,這些都是每天生活必須費用。

雖然儲蓄是好的,但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生活是需要平衡的,在未來準備的同時,我們也要過好每天的生活。適度地花費部分金錢在自己想要的東西上也是應該的。

成為稅金、社會保障、捐款,這些金錢總有一天會回饋到自己身上(像迴力鏢一樣)

為了未來的生活必需承擔一些風險,等到自己擁有的金錢稍微多一些的時候,要試著拿出部分,配合當時的經濟成長讓金錢增值。

從整個國家來看,國民的儲蓄越多,銀行就會累積越多的錢,企業能投資生產活動的資本也會增加。不過不消費且只是一昧的儲蓄,也可能會造成問題。因為當消費減少,物品賣不出去,企業就會難賺到錢。企業無法賺錢導致公司與工廠倒閉時,工作機會就會不見,所得減少,就算想儲蓄也沒辦法存錢。

因此有些經濟學家說,消費才能維持經濟,同時也強調了「消費的美德」。經濟若是要成長,投資需要的資本就該繼續增加,國民要儲蓄才能累積資本,因此從長期來看,儲蓄是絕對必要的。

「自己的金錢、工作、財產,雖然可以說是屬於自己的,但終歸是社會賦予我們,是社會暫時放在我們手裡保管的東西。」~松下幸之助

2.存錢有是為了「用錢來賺錢」,也就是常聽到的「投資」,增值,增加金錢。

  • 持續學習

先前提過 《員工訓練 不要停止學習 要讀書 避免成為有權利沒腦袋的人》 談學習的重要性及自身經驗分享的影響力,讓自己品牌化,從喜歡>到經營>最後變成專業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掌握美國90%的煉油產業,他說「把我丟在沙漠中,只要給我一個駝隊,我一樣能重新建立商業帝國。」年輕時利用許多工人幫自己建立企業王國,退休後他專注在慈善事業,再利用企業賺來的錢去幫助不幸的人,成為享譽世界的大慈善家。

善用別人的體驗、專業、時間來幫自己賺錢,這樣不僅可以賺到更多錢,還能提早退休,並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理財教育網站推薦:谷大神、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金管會金融智慧網、themint、Practical Money Skills、richkidsmartkid、H.I.P. Pocket Change Kids、巴菲特神秘百萬俱樂部。

培育「金錢」就是「投資」,最好的投資就是「學習」和「工作」,充實自己的能力

  1. 唯有心中確實的願意,才能夠看到世界更多樣貌
  2. 看到世界更多樣貌,才知道自己適合走哪條路
  3. 選擇自己適合的道路,才容易讓財富幸福一起來

投資並不是「讓金錢幫自己工作,自己就可以每天吃喝玩樂。」而是認真研究、學習公司和社會動向。了解金錢的用法,培養工作賺錢的能力等。想這樣充實自己的能力,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不管我們未來的工作、創業,甚至是興趣、運動,還有接觸各種不同人事物,都可能為我們帶來不同的人生道路,以及財富累積的機會。學習打開自己的心,當財富大門打開時勇敢的走進去。

未來碰到任何人事物,都能夠保持高度的好奇心,願意接觸探索的心情,持續不斷地學習、前進。相信就有機會找到喜歡又有熱情投入的事情,和交往的好友。那麼日子就會過得開心,生活就會變得幸福,而財富也會跟著開心和幸福一起隨之而來。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簡.不簡單職場新人 致課業壓力摧殘下沒什麼想法的人 擺脫迷惘 掌握自己的人生 社會創新|永續發展|翻轉教育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388927196&mibextid=LQQJ4d 合作/讀者通信請洽:1in10learnsth@gmail.com
  • Author
  • More
碳有價時代的國際參與之COP28
7 articles

6-[生活篇]氣候峰會外的杜拜觀察記

5-[COP綠區]借鏡-人人可參與的校外教學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