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市百科 | 樂於回應是很好的風氣
查了一下發現再過幾天我就加入讚賞公民滿一個月了,那就以讚賞公民來延伸活動主題吧。因為才剛加入馬特市不滿一個月,所以就簡單說說我印相深刻的地方。
我在加入馬特市的前一天加入了讚賞公民,當初只是抱持著體驗看看的想法加入讚賞公民,沒有常居的打算隨時可以抽離,但過了將近一個月,我的想法改變了,為什麼呢?
加入讚賞公民前後感想
按讚對我來說就是我開心按誰就按誰,不管我有沒有看完文章、也不管文章品質是不是值得五拍手,只要是我有追蹤的作者有放讚賞鍵我幾乎都是按滿五下,當然內容還是要言之有物的,不是那種寫著今天天氣好晴朗,放個讚賞鍵我就會按。
自從加入了讚賞公民,我開始會認真閱讀每個作者的文章,謹慎給出我的拍手數,也稍微了解讚賞公民的機制。我感覺加入讚賞公民前自己是個圈外人,對於「化讚為賞」氛圍沒有真實感;加入讚賞公民後我開始覺得有點融入這個「化讚為賞」的圈子,我對於自己按出的讚更有責任感同時也對於自己能給作者多一點like而高興。
我自己同時也是讚賞公民的受惠者,從後台紀錄來看,粗略算一下讚賞公民與liker的比例差不多是7:3左右,雖然兩者沒有誰高誰低的分別,誰按讚支持我都會很開心,但我會有一種「天阿,我的文章真的值得讚賞公民讀者們的like嗎?」會這樣想是因為讚賞公民是實質花錢從月費分給作者like的,換句話說也等於用金錢支持了作者。
這就間接培養了我寫作的信心,想著既然我的文章心得有人喜歡,那應該還算可以吧?應該有幫助到大家吧?抱持這樣的信心,我自己感覺寫作過程也愈來愈順利,也變得積極。
這就是讓我改變想法,打算每個月都加入讚賞公民行列的原因,既然我有受惠,那理所應當的選擇加入才能讓「化讚為賞」的機制活躍起來,形成好的循環。有點像朱熹說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想要好的氛圍,那就加入點活水吧,而我們就是那源頭活水。
除了讚賞鍵,我想馬特市的樂於回應也是很好的風氣。我剛加入馬特市時發了以前發過的舊心得,雖然留言和like數都很少,但讓我驚訝的是收到留言的速度,在其他平台沒沒無聞的人(比如我)是很少收到回饋的。個人認為你會拍手五下但不一定會留言;在文章中留言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拍了手;最好的情況同時也是作者最愛的情況,就是拍手和留言兼具。而我大多數的拍手和被拍手都在馬特市中,廣義來說也是馬特市給了我寫作信心,因為回饋特別多。
@fide 在《馬特市百科:為什麼支持作者》中提到,認真的閱讀、用心的回應,比拍手更具體有力;在噗浪某一篇偷偷說也提到,喜歡某部作品時,不要吝嗇對作者表達出對作品的喜愛,不要默默喜歡,因為討厭的人不會默默討厭。
除了給予作者like拍手回饋,我想大部分的作者最想要的還是交流回饋,不僅認識同好也可以藉由交流使彼此進步,我在 Netflix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心得中也提到同溫層陷阱的問題,交流也可以破除同溫層,交換不同觀點的想法,過程中也會影響個人眼界,是一舉好多得的好事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