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禪和正宗佛教有什麼不同?有些人為何非邪教不加入?

Tahani
·
·
IPFS
·

長大以後,回頭檢視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員的性格變化,會覺得很有趣。我家有三個小孩,我最大,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雖然因為家庭的關係,我們的性格在童年都面臨過一些磨難,但我們三個小孩選擇了用不一樣的方式面對問題、處理問題。弟弟曾經一度以校園暴力的方式發洩心裡的害怕,而我選擇了不斷地對人生發出質問和探詢。雖然從小一直都不是對佛教有十足的瞭解,但是面對邪門歪道,辨認的能力還是有的。

儘管我常常一個人讀著佛經、自己去佛光山參加短期出家,媽媽卻從來都不願意接觸這個領域,所以我從來也沒邀她陪我去參加任何活動。某天,她忽然興致勃勃地跟我聊起禪修、聊起師父種種,邀我去參加法會。我問她是哪個師傅?她說妙禪。當時妙禪的負面新聞還沒有大量出現在電視上,所以我沒有馬上反應這不是一個正派的宗教,但心裡升起了一絲絲懷疑。接著我問她,上課都教了些什麼?她說不出來,說我去聽了就知道了。這時我心裡就有底了,這跟直銷的話術不是一樣嗎?我說我要確認妳參加的這個團體是不是正派的佛教,我才考慮要不要去。接著她說:「師傅很厲害。我加入以後,每個月護持、參加法會,師傅不只會保護我,還會保護我們全家。師傅是成佛的人,很慈悲。」我心想這世道誰敢發下這樣的狂語?我說:「他有沒有教如何瞭解自己、找到自己內心的平靜?佛陀的教義?」媽媽說沒有,但是每週去參加禪修,很多師兄師姐在過程中會動得很厲害,代表有得到加持,師傅在跟弟子印心。我無言以對。

不管我如何表達我的質疑,她還是堅持要我跟她去一次,若我去了以後,發現真的是邪教,她才願意放棄。我去了,當我引經據典的質疑該教的誤導活動之後,對方回說「佛經是人寫的,人寫的可能有錯,所以師傅要我們只相信他,不要自己讀佛經,也不要聽別人開示,這樣是很危險的。」這真是太經典的一句了。釋迦牟尼佛在公元前6世紀創立並且經過無數人傳承下來的大批經典,都是錯的。全世界都錯了,只有妙禪師傅是對的。這邊使用了三個政治上常用的手段:1. 愚民政策 2. 散播恐懼 3. 與外界隔離

如何分辨正統佛教和非正統佛教(或邪教):

  • 佛教不會用人情壓力或道德壓力強索護持金(捐款)
  • 佛教絕對會教你如何自救(而非讓你等師傅來救你)
  • 佛教沒有造神或偶像崇拜
  • 佛教不會拒絕任何人
  • 修心絕對比修咒更重要

補充:目前開放給民眾參加的活動多半是法會為主,所以一般沒有自己多看書的人只能接觸到佛教的宗教儀式那一面比較多。難得開的講座講的也比較大方向,符合一般大眾的知識。我想這現象可能也是順應大眾潮流吧。就像大作家很難在90分鐘的時間限制哩,教會你如何寫出一部巨作。實際上要花時間、花腦力的還是我們自己,被動的學習很難有明顯效果。

多年以後的某天,我首度邀請媽媽跟我去參加正統的禪修,她回答她沒有興趣。這時候我瞭解了,有些人也許就是非邪教不加入。我開始思考著為什麼,這是我目前得到的答案:

  • 不想動腦或害怕動腦:瞭解人生意義?好啊,告訴我。什麼?要念哲學喔?好難喔,算了。
  • 等待英雄拯救自己而不願意自己拯救自己(白雪公主的夢):相信一直等在這裡,某天一定會有個王子來救我。
  • 不切實際的期待: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立即被強大的超自然力量所徹底改變
  • 不願意面對現實(或面對自己):不願意接受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的事實,更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內心。(消費主義中不斷向外索求的習慣太堅固)
  • 自私(相信只有幸運地被英雄眷顧的人才有資格得救這種鬼話)


今天讀了扎西拉姆多多的書,其中有一段詩在這裡分享給大家。這首詩可以解讀為多多在五月朝西方去西藏、印度、尼泊爾的一趟出走;也可以解釋為,對於過去的自己的告別、對於懵懂的自己的告別、對一直以來努力工作和生活卻活得很累的自己告別、對不勇敢的自己的告別。

《五月出走》—扎西拉姆 多多

讓我暫時做別你眼裡的山明水秀吧,獨自走走,哪怕跋涉。
一直向西,一直向西,穿越沿途的寂寞山水,到達一個我自己的地址。
或者,讓我暫時作別你杯中的日月與星光吧,混沌不明,哪怕黑暗。
繼續沉默,繼續沉默,繞過他們的喧譁聲響,回到你我沒有出生的時光。
江湖深廣,相遇很難,相忘簡單。
歲月冗長,深坐很難,出走簡單。
我們都要做勇敢的孩子,勇敢地向彼此告別吧。
如果有一天在陌生的路上遇見,請勇敢地向前擁抱我,說好久不見,你想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