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ilm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選擇休息

silm
·

我們可以一本正經,嚴肅地看待今天的生活,也可以輕松合上書本,告訴自己,今天很糟,但它現在結束了。

一個喜歡當讀者的人說:「安徒生有勇氣,敢于寫不快樂結局的故事。他相信你必須努力向善,不是因為善有善報(如同今天的道德故事不懈地宣傳的,盡管真實生活中未必如此),而是因為惡源自智力和情感的發育不良,它是貧困的一種形式,我們必須避開它。」(《非必要閱讀》)

毫無疑問,這個判斷很有道理,如果你要堅持善有善報,那最終給人們帶來的,只能是無盡的沮喪。

現實不會跟隨書本,而書本上記述的道理,也并非是一種空想。

我挺喜歡讀書里的故事,不是因為它們足夠虛幻,而是它們真實到讓人難以放下。

任何時候,將希望放到身外——即使是上帝——也不會總有符合意愿的回報。沒有人能夠挽救我們自己,除非我們自己明白,只要一抬腳,我們就可以從水坑里,走出水面。這不是助力毫無作用,更不是在排斥任何朋友的存在,恰恰相反,朋友不該是一種需要,而是一種吸引。

其實,只要看看佛陀的求學道路,也就能明白了。

他最開始只有一個問題和一些朦朧的感覺,嗯,待在這兒很愉快,待在那兒則不愉快。

解答問題的念頭,讓他開始跟隨自己的感覺,去尋找答案。

這就像我們自己一樣,開始總是在為了什么問題而苦惱,我們不知道答案,但我們知道做什么會增加苦惱,而做另一件事,則讓我們能好過一些。我們于是開始上路,去詢問,去試驗,去自己一點點驗證,直到最終確定這就是「答案」。

佛陀的身邊,開始有很多人,后來一點點減少,直到他忠誠的弟子也開始動搖,離開。當他最終獲得解脫,身邊并沒有任何一個人陪著他,更沒有誰告訴他該怎么做,他只是跟隨自己的問題,誠實地遵循自己的感覺,然后在堅定的信念中,得到了本來的智慧。

當然,他到底得到了什么,或者說他證悟了什么,并不能用這樣簡單的語句去闡述。但有一件事實,沒有人在否認,那就是佛陀的證悟,是一個人的證悟。而且,這不是因為他拒絕陪伴,或是追求陪伴而不得。這就像季節更替,春天來了,不是因為我們邀請;冬天去了,也不是因為我們將它拒之門外。我們享受自己的每一個日子,并且允許季節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去,我們和它們同在一個時間里,但誰也不屬于誰。

善的故事,惡的故事,都來源于一種內核,那就是我們自己經歷的時間。

沒人希望這個世界變成什么鬼樣子,但這個世界本來也不是什么鬼樣子。

我們以為能改變的,往往超出自己能力;我們沒有察覺的改變,又確切地來自于我們內心。一個人在談論一戰發生時,說了這樣一句很有趣的話。他說,戰爭的原因錯綜復雜,我們今天回溯上去,總能在經濟、政治、民族、科技等等方面發現端倪,可在那場戰爭爆發的第一個星期,決定戰爭的按鈕只被放在幾個人的手中——比如說奧匈、德國、俄羅斯的皇帝們,或是英國、法國的首相、總理們。

那么好吧,這本書也可以合上了,我選擇今天休息自己的眼睛。阿門。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