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三口竹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9月書宅 – 秋天快來

三口竹
·
·

9月書宅 – 秋天快來


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聽過“秋天別來”這首歌 ㄎ

挺喜歡秋天的

雖然四季各有風格

也都有喜歡的點

但秋天的蕭瑟

更貼近人生的味道

以及獨有的平靜感

都很讓人期待


在台灣

至少入秋後也相對不那麼酷熱

下班後漸漸早黑的天

帶著點寒意的空氣

會讓人神智特別清明


還有早晨五六點才漸漸亮的天

起床後半暖被窩與半寒房間的交錯

不知為何總有種奇幻的氛圍


太喜歡秋天這個短短的

但鮮明的季節了



這次推薦的幾本書

剛好也都很適合秋天閱讀~


=========本期內容=========

這期共有2本書評:

*勤儉魔法師的中古英格蘭生存指南 – 就是我其實讀完也挺失憶的

勤儉魔法師的中古英格蘭生存指南 – 就是... 

(matters)

vocus.cc/article/66c...

(方格子)

*三尖樹時代 - 命運不殺你,只是耗死你

三尖樹時代 - 命運不殺你,只是耗死你 

(matters)


本月新書書報:

*植物學家

*尾道四季

*薩哈林島:契訶夫旅行札記

*西來安魂

*假城鎮

*勝利之城

++++++++++ 書報 ++++++++++

9月書報 – 重秋


這個月的推薦新書

都稍稍傾向沈重、嚴肅

頗符合秋天的味道


默默的暑假就結束了

但成年人哪有暑假(淚奔)

只有一直的昨天、今天、明天

生存的輪迴呀(遠目)



+++++

文學:

1. 植物學家

By 朝井真果


這本的故事主角本身…很不討喜

雖是個天才

但似乎與許多天才相似

有成就被讚賞

但真正生活中遭殃的皆是身邊的人


但客觀成就來說

這位植物學家是真厲害

為了採集植物幾乎走遍整個日本

製作無數標本以及繪製紀錄


值得一讀為了自己理想燃燒與拋下整個世界的人是怎樣的

不論你將如何定論這個人

他總是為這世界留下了他覺得重要且值得的


=========以下為摘錄於博客來之書介=========

出處: www.books.com.tw/pro...


為了採集植物,他走遍全日本每一寸土地,製作超過40萬份植物標本。

為了建立日本自己的植物學,他替1500種以上新發現的植物命名。

為了普及植物學,他創立許多同好會,傳遞植物的正確知識與魅力,培育出大量的植物愛好者。

為了替每株植物造像,他以自學成材的細緻畫功描繪,現存超過1700張植物圖。

小學沒畢業的他,最後卻成為天皇口中的「國寶」,在最高學術殿堂東京大學授課。


  他對於植物學的追求與熱愛,也讓人傷透腦筋……


  祖母與掌櫃始終等不到他繼承家業,最後家產全部抵押變賣,償還債務。第一任妻子阿猶代替他獨守家業多年,還要定期寄錢到東京給他應急,最終家業潰散,兩人也終至別離。

  第二任妻子壽衛全力支持,但富太郎買書、買器材毫不眨眼,負債是月俸的一千倍!為了躲債主,他們在東京輾轉搬了超過三十次家,就連剛生完小孩,也得挺身前去債主家懇求寬限。

  他與壽衛生了十三個小孩,卻因極度貧窮,只養大六個。

  關東大地震重創東京,大家都在避難,他卻想要地震再來一次,好好體驗……


  牧野富太郎是天才植物學家,還是背離社會常識的怪人、狂人?

  什麼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他獨一無二的古怪個性?

  多少無條件的支持與愛,陪伴他貫徹熱愛直至終生?

  在知識普及、唾手可得的今日,回望牧野富太郎波濤洶湧的一生,

  看他如何將一片學術荒地,開墾為枝繁葉茂的庭園。


(中略)


  明治初期,在土佐(現高知縣)的深山中,牧野富太郎正對著植物說話。他家境富裕,卻沒念完小學,靠著自學摸索各種西方傳來的新學問,並知道了植物學(Botanica),從此醉心其中難以自拔。但他不服氣,為何日本的植物,要由外國人來命名?於是他滿山遍野採集植物、製作標本,還立下志向,要「靠日本人自己的雙手,闡明日本的植物相」,從此一路狂奔,來到「文明開化」的東京。


  ◢ 懷抱偉大志向,在東京大展拳腳

  「我實在不想再繞遠路,把時間浪費在植物以外的事情上了。」


  在東京,他遇見許多亦師亦友的夥伴,包括傳統本草學家以及遊學西洋、掌握最新學術動態的學者。他對於知識的熱情,讓他破格獲得進入東京大學植物學教室的資格,在那裡,他發現了植物的新品種,創辦植物學刊物。小學沒畢業卻大出風頭的他,也被迫捲入了學術界的派系鬥爭,他被植物學教室拒於門外,甚至被迫交出自己製作的大量標本。這讓他心灰意冷,起心動念遠走俄國……


  ◢ 在債主和當鋪的圍繞下,一心一意耕耘植物學

  「所謂學問,就是要對一百年、兩百年,不,其實根本不確定何時才能派上用場的事物仔細鑽研。」


  雖然俄國沒去成,在學術夥伴的砥礪與良性競爭下,日本植物學正逐漸建立起來。編制外的富太郎在生活上仍有難以跨越的難題──貧窮。為了學問,他不惜變賣家產,投入大量金錢,債台高築也不改其志,繼續大無畏地追求植物學。經歷長女阿園的死亡,壽衛不再依賴富太郎,操持起整個家,借錢、上當舖、搞生計,還要給富太郎打暗號,讓他避開債主。在他終於無路可走,決定賣掉十萬件標本時,來自關西的貴人現身了。


  ◢ Botanica──通往未來的種子

  「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愛著你。就像你一心一意地愛著植物。」


  他不為貧苦所屈,在愛妻無條件的支持下,以豐沛的熱愛深化植物學知識,並熱情散播知識的種子。在「已經走投無路了」和「船到橋頭自然直」之間擺盪,牧野富太郎成為空前絕後的植物學家,是「日本植物分類學之父」,更是昭和天皇口中的「國寶」。



文學:

2. 尾道四季

By 尼克.布萊德利


作為愛書人

自然也喜歡這種因為一本書

或因為書作為媒介而使得人生有所改變的故事

必須推


=========以下為摘錄於博客來之書介=========

出處: www.books.com.tw/pro...


(前略)

  到頭來,世間的每個人都得走自己的路。
  獨自前行。

  芙珞翻譯的科幻小說已經上市了。好不容易完成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成為一個日英譯者,芙珞卻陷入茫然與空虛,受信心危機所苦的她不知道接下來的自己該何去何從。

  直到一天,她在東京的地鐵上撿到一本名為《水之聲》的書,從翻開第一頁起,隨即深陷書中描繪的日本小鎮尾道生活之中。她直覺自己必須將這本已遭人遺忘的日文小說翻譯為英文──這將是一個改變她人生的決定。

  古老的池塘
  青蛙凌躍而入池
  水之聲響起
  ──松尾芭蕉

  《水之聲》這本小說描述性格激烈又嚴苛的綾子,她在尾道經營一家咖啡店,接下媳婦的請託,照顧多年來幾乎未曾謀面的孫子-響。祖孫倆深受家族悲劇糾纏,綾子丈夫的登山驟逝、兒子的憂鬱棄世,血緣間的陳年往事都是祕密,無法對彼此敞開心胸。但命運猶如棋盤上的黑白棋子,你來我往之間將再度交會。

  芙珞跟著小說中的角色度過在尾道的一年,她覺察到她必須走出《水之聲》的書頁展開旅程,跟隨作者的足徑,親身來到尾道尋訪,找出這個避世離俗的作者。隨著她愈來愈了解小說中的兩位主角、發現他們與她初見時有更多共通點,文字與譯者之間的界線慢慢匯聚。旅途也正要剛剛開始。



文學:

3. 薩哈林島:契訶夫旅行札記

By 安東.契訶夫


契訶夫作為經典的俄國文學代表

想必許多人都讀過

例如海鷗、第六病房等

這本與以往不同的是

這是一本“報導文學”

紀錄了契訶夫在薩哈林島的遭遇

“客觀”(當然很難完全)地呈現當地的流放者與犯人的生活



雖然與以往契訶夫的小說不同

但卻依然呈現了作者的個性與出身

他所關切的並非貴族、上流階級

而是庶民、日常

(雖然兩個階級也無法脫開)

呈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以及為何而做的心理狀態

更像是本…人類學的田野筆記(?)


=========以下為摘錄於博客來之書介=========

出處: www.books.com.tw/pro...


首部從俄文翻譯的繁體中文版,完整呈現契訶夫原著原貌。
契訶夫畢生至為自豪的作品,索忍尼辛在本書的啟發下,寫出了煌煌巨著《古拉格群島》。

(中略)


契訶夫呈現了薩哈林島苦役犯與流放犯的生活原貌,並召喚讀者思考生活應該有的樣子。即便今日苦役制度已經廢除,薩哈林也因富藏石油,從流放地搖身變為金雞母,但善與惡、罪與罰仍是必須思辨的重要議題。——鄢定嘉

(中略)


///

西伯利亞是一個廣闊而寒冷的地區,這趟旅程似乎沒有盡頭。途中幾乎看不到新奇或有趣的東西,但我體驗和感慨良多。我曾與氾濫的河水搏鬥,與寒冷、令人難以置信的沼澤地、飢餓和睡眠不足搏鬥……這是你在莫斯科花一百萬盧布也買不到的經歷。
——契訶夫給哥哥亞歷山大的書信,寄自伊爾庫茨克,一八九○年六月


1890年7月到9月,契訶夫的薩哈林島考察之旅,島上地獄般的慘狀和西伯利亞的貧窮給契訶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對黑暗的現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寫下了偉大的經典非虛構作品《薩哈林島》和中篇小說《第六病房》。

一八○一年到一九一七年,超過一百萬人被沙皇放逐到俄國的黑暗之心西伯利亞,包括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革命家列寧。流放地的最遠端是薩哈林島,它的另一個名字叫庫頁島,是北太平洋上介於韃靼海峽和鄂霍次克海之間的一個長條形島嶼,四面環水,俄國獲得主權後加緊速度在整座薩哈林島建立殖民地。新興的殖民地薩哈林島可解決種種難題,容納更多苦役犯。因為與大陸相隔的涅韋爾斯科伊海峽水勢湍急,地形險惡,讓薩哈林島成了一個完美的隔離場所;從十九世紀六○年代起,成千上萬的政治犯和刑事犯被流放到這裡,從事苦役勞動。

旅行是十九世紀俄國作家創作生涯的一部分。他們或至中亞高加索山區,體驗異國風情,感受山民氣息,或周遊歐洲各國,探訪歐洲文明。契訶夫選擇反向的道路,不是隨性旅行,而是一次追尋之旅。

契訶夫曾自言:「我空有一堆諧謔作品,卻沒有一分鐘認真的勞動。我雖然身為一名作家,實際上卻一無所知。我必須努力不懈、懷抱情感、腦袋清晰地寫作……」為了找到關於存在與創作的解答,他毅然決定穿越俄羅斯前往遠東,探訪被文明遺忘的薩哈林。

一八九○年七月,契訶夫踏上薩哈林島,在島上待了三個多月。他每日早起造訪當地苦役犯與流放犯,對島上進行田野調查,共計普查了上萬名居民和犯人。他一一詳實記錄,一八九五年結集出版《薩哈林島》。

全書共二十三章,契訶夫不僅介紹島嶼歷史、地理位置與氣候型態、少數民族的性格特徵和生活方式;更運用社會學方法,記錄監獄體制和囚犯居住、工作空間,以及親眼目睹的鞭刑場景。契訶夫眼中的薩哈林是地獄般的黑暗世界,充斥著暴力、貧困、性剝削。他以文學家的犀利之眼,調查報導記者之筆,呈現了俄羅斯帝國刑罰殖民歷程中令人震撼的一面。



文學:

4. 西來安魂

By 吳欣翰


西來庵事件與台灣信仰的結合

一個虛擬的“若是”歷史這樣是如何


喜歡這類風格的

自然會愛!


跟許久以前寫過的書評書<北京零公里>有點類似


北京零公里 – 在竄動的時間看來,我們都... 


=========以下為摘錄於博客來之書介=========

出處: www.books.com.tw/pro...

 明降旨要去殺日本人,你敢一起嗎?


現此時1970年,兩個時空,接近一甲子;

宿命的輪迴再度轉動——

1915年的「西來庵事件」是否重新上演?


新晉小說家的首部作品,正面對決臺灣史上最壯烈的抗日事件——

信仰與人性、國族與親族、符法與乩身,共同交織出臺灣島嶼的多元性格。


(中略)


  「西來庵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噍吧哖事件、玉井事件,是日本治臺中期,由漢人主導的大規模武裝抗日事件;在1980年代前,該事件被認定為「臺灣義和團」——即一群盲目愚民受到宗教煽動貿然起義,被武力鎮壓,最終牽連無辜,導致大量死傷。但事實並非如此……。


  ▌奇幻寫實大敘事,啟蒙在地群體意識

  攸關這塊土地命運的大事件,有比「民間故事」進一步的詮釋——

  每個民族的開端,口耳相傳下,都有根基於史實的神話與傳說;

  這本書想寫的,是這座島嶼,天光透入來彼時,發生的那些事。


  ▌你要苟且偷生,還是換個活法?

  時間是大正四年(1915年)連年颱風成災、帝國苛政、民不聊生。積怨已久的臺灣人民,響應乩童余清芳號召進而憤然起義,眾人以位於府城市區的「西來庵」為指揮中心,聯合大目降富商蘇有志、山中盜匪江定,下決心推翻日本殖民統治,建設獨立國家。


  同時段,因著「明治維新」崛起遠東地區的日本,正是軍國主義熾盛的明治後期;新生帝國面臨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全新變局——守舊派與改革派的明爭暗鬥,穿越廣袤的太平洋,蔓延到了臺灣島。


  一心改善臺人生活的年輕警察官龜山,在偵察一起臺人詐騙案過程中,受制於奉行高壓統治的內田民政長官;起義事件爆發後,他被迫單槍匹馬面對洶湧而至的危機,究竟如何才能避免雙方大規模死傷?


  在另一時空,相隔55年的「牛磨後西來庵」新址。久違的王爺再次顯靈,欽點先輩將被冊封神明;一場民間盛事,竟引來國府情治機關上門盤查;在冥冥中肅殺之氣捲土重來,主角正雄能否虎口脫險?


  《西來安魂》試圖以歷史為骨幹、用信仰生出血肉;透過日人、臺人、蕃人乃至神明的眼光敘事;經由呈現不同階級的眾人——從帝國高官到底層農民,所有生靈是如何在時代洪流下,受到無情沖刷,抵達命定結局?盼望藉著說出這段故事,使受難者得以安息。 


(中略)


  研究員康豹則是以完整的田野調查、科學數據,以社會經濟關係來客觀檢視這個文本,藉此分析出當時的臺灣人是從各方面受到日本殖民統治的壓迫,忍無可忍才集結各方勢力起兵;該客觀論述確實也與康豹「外來者」的身分相合。更提供了當代人們完整理解此事件的動機,以及情節發展的脈絡,畢竟宗教信仰一直是農業社會人們生活的主要寄託,在活不下去的情境下,呼告神明也是當時的標準程序。這些調查讓整起事件走出了「義和團式」神明附體、刀槍不入的迷信氛圍。


  本書作者吳欣翰則是站在前人所建立的基礎之上,以角色動機、情節驅動,試圖經營一個善惡有報、有始有終、循環三界的全知世界;該項企圖一路橫跨了人世的時間長河,用書中1915年「西來庵事件」參與眾人,以及1970近現代解嚴前受到白色恐怖迫害的主角眼光來探尋此一事件;身為讀者,則是透過這樣雙重時空的設定,以整整半世紀之後(本書出版於2024年夏末)的後設眼光,層層疊疊、鉅細靡遺地挖掘、重新省思在這座島嶼生活的臺灣人,其主體性究竟為何?



文學:

5. 假城鎮

By 馬翊航


這本主題與我的研究、有興趣的部分有點關

所以推一下

在都市生活研究中有個詞叫performance(展演)

你在這世上生存

自然會有一個你想要他人看見的樣子

那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裝”、一種“假“

這本書

就是在探討我們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假”


你呢?

是否有不得不假的地方?



=========以下為摘錄於博客來之書介=========

出處: www.books.com.tw/pro...


「兩假相逢,必有一真。」

「夜哨間會有一次查哨,如果遇見兩次——很抱歉,其中一次可能不是活人。你也不知從何確認起。」

  樓中樓、城中城、畫中畫、鬼中鬼。
  B級景點專出甲種戀人,時代的眼淚還要逆再生。
  虛實寶島的導覽手冊,外部落酷兒的求生之書。

  英語世界中有一個詞:波坦金村莊(The Potemkin Village),意指徒具外觀,用以妝點、掩蓋的建設。典故來自俄國陸軍元帥波坦金,為了取悅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其出巡途經聶伯河的路線上,以高大華麗的繪板與假扮的村民,打造虛假的繁華村落。現代社會中這樣的波坦金村莊也存在,但各自演化出不同的用途:軍事演練、城市美化、娛樂旅遊、企業測試⋯⋯。

  馬翊航從軍旅期間遭遇的「假城鎮」經驗展開思考,走筆生命中奇異、令人錯愕的場地與場景——族語內外的傳統與非傳統領域、地方吉祥物、銅像群、都市安全島、八卦山下的十八層地獄、流行金曲裡的情感空間。使向外的軍事觀測,轉為向內的心靈搜索。

  本書以八個章節,來回探勘不同定義與尺度的景點/景觀、媒介記憶、身分/身體。「關於買賣」一輯記述接觸卑南語世界後的體感與心緒;「假城鎮」、「巨像化」、「寶島八景」、「棄捐」四輯穿插地理與記憶的B級景觀,物/體的雜音與破片;「偷土」在都市空間,捉摸幽微的非傳統領域;「臺灣點歌王」以流行歌曲為代幣,刮開時代的密碼。「淑女忘記了什麼」回顧參演《豔光四射歌舞團》的經歷,這部「台灣第一部變裝皇后主題劇情片」,今年適逢上映二十周年。

(後略)



文學:

6. 勝利之城

By 薩爾曼・魯西迪


讀過薩爾曼的<午夜之子>

(講印度獨立之午夜時分誕生的孩子的故事)

印象中非常不好啃…

但我很佩服作者為自己立場與作品的犧牲

他經常以其祖國印度獨立為基礎寫作

並將印度的神話、宗教、民間故事等加入小說

(跟上上本推薦的<西來安魂>的概念有一點點相似)


他因為小說<魔鬼詩篇>而被伊朗領袖何梅尼下達過追殺令

在英國與美國(特別是前者)的保護下多年近乎隱居生活

卻在一次文學交流會中

被一位青年衝上台次了十數刀

失去了左眼

身體大傷


但他從未因此害怕、退縮或放棄過

反而持續的寫作

也許

寫作就是他對抗一切暴力的基底與骨氣所在



=========以下為摘錄於博客來之書介=========

出處: www.books.com.tw/pro...



十四世紀,印度次大陸南部

一名活了247年的女子,一首寫了238年的敘事詩

女神肉體腐朽,王城灰飛煙滅之後

只有記錄這段歷史的文字流傳後世


《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毗奢耶那伽羅王朝

《午夜之子》、《魔鬼詩篇》作者魯西迪,

再次以小說「重寫」歷史,創造出魔幻寫實的新高點。


  我,潘帕・坎帕納,是這本書的作者。

  我的一生目睹了一個帝國的興起與毀滅。

  他們如今是什麼樣的記憶,這些國王,這些王后?

  他們只存在於文字之中。

  他們活著的時候是勝利者或失敗者,或兩者皆是。

  如今他們兩者皆非。

  文字是唯一的勝利者。

  他們做過、想過、感受過的事,都已不再存在。

  只有描述那些事的文字留存。

  他們如何被人們記憶決定於我如何記憶他們。

  他們的事蹟如何為人所知決定於我如何寫下。

  這些事蹟的意義就是我賦予的意義。

  我如今已是虛無,只留下這座文字的城市。

  文字是唯一的勝利者。


  由女性展開的歷史

  十四世紀印度南部一個小國遭到併吞,男人們紛紛戰死,一群女子清理戰場後在河邊嚴肅地升起篝火,遵從古老的傳統互相告別,依序走入火堆。九歲的潘帕(本書的主人公)也在現場,生命燃燒所發出的惡臭讓她在剩餘的237年生命中,再也沒吃過葷食。當母親緩緩鬆開緊握她的手之後不久,一位名為潘帕的女神現身,並透過女孩的嘴巴說:「從鮮血與火焰之中,生命與力量將會誕生。就在這個地方,一座偉大的城市將會興起,它的帝國將延續超過兩個世紀,而妳將努力做到不再有女性以這種方式自焚,男性開始以新的方式看待女性,妳會活到正好能夠見證自己的成功與失敗;看過這一切,訴說它的故事;儘管妳在說完故事之後會立刻死亡……。」


  憑空而起的毗斯納伽

  一對從軍戰敗被迫改宗的兄弟,逃回南方盤算重新開始人生,意外獲得了一袋被施予魔法的種子。胡卡與布卡依照潘帕指示,在蠻荒之地撒下種子,那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一天,桑伽馬兄弟在山崗上注視著,美麗的植物瞬間自地表冒出,形形色色美輪美奐的建築物緊接浮現。不僅如此,原本空無一人的褐色城市,有成百上千的男女突然現身,城市開始有秩序地運作起來。胡卡決定先稱王,編織屬於帝國的神話,接受人民的祈福。依據女神潘帕的主張,將毗斯納伽打造成性別平權、宗教自由,愛好和平,並且追求文學與藝術的理想國度。


  難以遏制對權力的慾望

  隨著實踐潘帕的理念,國王的治理愈來愈出色,為王朝扎下了穩固的根基,興盛的帝國也展露了不凡的實力,成為印度南部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當一切望向長治久安,卻隨著國王的駕崩,扭轉了局面。桑伽馬家族的男子對權利的慾望毫無遮掩,為了爭奪、鞏固國王的寶座,不惜背離良善的方針。甚至對不同宗教的鄰國大動干戈,成為無盡循環的勝利與失敗。慾望、權力、貪婪、仇恨、戰爭……循環反覆地左右了帝國的命運。儘管帝國終究有消亡的一天,在敵對的雙方之外,存在著真正的勝利者。


(後略)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