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入了自己存在的核心——影君子|《卡門》《婦女參政論者》

阿卡德米自由學園
·
·
IPFS
·

我們是阿卡德米自由學園——一個自我教育,相互給予的成長型共識社區。我們以終身學習為基本精神,成員在共同體內學習、生活、工作,以學習成果為收入來源,推動學園長遠發展。我們重視個人在學園的成長,獎勵熱愛學習、樂於分享、幫助其他成員和為學園付出的人。我們正在嘗試探索另一種群體生活結構的可能性。

(如果你對阿卡德米自由學園仍有疑惑,或者你對學園的學習形式、學園的成員類型等方面還有困惑,請點擊閱讀以下文章:

https://matters.news/@Academy21/探索群體生活結構的可能-阿卡德米自由學園-zdpuAm5dQwBVHANKVuGfaGCgz5C96iSSH9khAKS8LDgR9SHBR)


阿卡德米影君子

電影是一種生命,或許是無數種生命。它用另外一雙眼睛,另一種命運,在看這個世界。無數的電影人試圖把一些難言卻深刻的表達說出來,變成一幅畫,一部電影,凝視自己的情感,凝視人性。影像的長度在無限地加諸於你個體的真實的生命,將你的生命成倍地延長。我們只有在生命的差異中,才能找到情感的溝通和位置的平衡。

那麼你看電影到底是看什麼呢?娛樂?消遣?打發時間?我希望統統都不是。為熱愛電影,熱愛分享的你,我們的每一次「圍爐影話」都是為你,為你提供另一個靈魂造夢的瞬間。

該合集來自阿卡德米影君子02期結業作品,本期觀影:《卡門》《婦女參政論者》

「圍爐影話」
《卡門》
電影《卡門》海報
美好

——看完整部電影,演員卡門的扮演者給我很深刻的印象,⾸先她出場就將我吸引,沒有字幕,全憑神態,⾼貴的⽓質,豐滿的身型。影⽚中卡門的舞蹈濃烈奔放,她伴隨著節奏,挺胸,扭腰,搖跨,展臂,這些⼤幅度的肢體語⾔伴隨著⾳樂和敲擊把我的情緒帶動到最⾼點。事實上,卡門很狂野但並不放蕩,她追求愛情上的⾃由,但也正是因她對⾃由的追求,為她帶來了死亡。

巧克力

——男人的獨舞,像是展示,更像是鳥類在求愛時熱烈奔放的舞蹈。他在卑微地乞求,用盡全身力氣在苛求愛。

對抗中影子的大小變化,象徵著其中一個人的勝利。兩個人的影子大小不斷地變化,最後女孩的丈夫和影子對戰,敗在了影子下。我一直覺得人的影子是一個很虛無的東西,就好像即便影子得到了最後的勝利,獲得了女孩的芳心,也只不過是一場虛幻。

女孩的形象很到位,她的每一個眼神都在講故事,她不是那種為了一個人放棄所有的女孩。她本身就像是弗朗明戈的代表,熱情,高傲,帶著侵略性的美麗。我會不自覺地被她吸引,她的每一個舞步都在強迫我去靠近她。她一開始是作為一個被動的被挑選者,但是從他們倆人接觸開始,她就變成了主動的狩獵者。她最驚艷的時刻是在兩人獨處時,她身著黑色的衣服,上面用紫色點綴。那一刻她是神秘的化身,是神秘莫測的吉普賽女郎,也是熱情似火的西班牙女孩,你永遠也抓不住她。

用弗朗明戈和電影相結合總是特別好,舞蹈像是極具侵略性的美學,和愛情一樣——熱烈,奔放,爭奪和死亡。

Hermione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意義很大,也不是電影,就是這個故事,《卡門》是我演過的舞蹈劇。西班牙對我來說具有一種無比大的吸引力,不管是它的語言還是文化。最初喜歡西班牙是因為三毛,閉塞的時代閉塞的小城鎮,那時候看到三毛寫撒哈拉的故事對我來說就是無限的遠方和自由,還有隱隱的遠方曠野文化的嚮往。我也弗朗明戈舞蹈,因為又一種劍拔弩張的馳騁美。我對卡門這個角色有很深的眷戀,不止是這個故事中的卡門,還有其他的卡門角色,去演那個角色給了我更多的融合和寄託的精神力量。在我一無所有的時刻,我有戲劇,在那個裡面,我去找到和寄託一些東西,拼命想在那種精神力量特別強的人身上找到自我存在的痕跡。

以上的自戀話語講完了。接下來說電影,這是一部如果你看過《黑天鵝》,一定可以拿來一起談的電影。他們都融合了一些傳統的戲劇藝術:芭蕾和弗朗明戈。人們對於傳統藝術是有好奇心的。他們以此入手。同時又都具有「戲中戲」的形式,且電影裡面的角色命運和舞蹈中的角色命運是互文的。然後從表演來講,他們都是通過人物本體的消隕來實現角色誕生的,擁有一種對於死亡的詩意想象,演員極度入戲後無法分清現實和戲劇的邊界。提到這裡也許還會想到《霸王別姬》的程蝶衣。在《黑天鵝》和《卡門》中有一個共同點是關於「性」的,帶著一種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的表現手法,通過性去體現人物的本我。

但兩部電影也有一個區別,《黑天鵝》是向內聚焦的,通過唯一一個人物的知覺去過濾其他的事件,用女主人公作為視覺中心,通過分裂的精神,借助神秘的影像和詭異的音樂,把幻覺和現實統一在了一個不間斷的具有強烈節奏的潛在空間里。而《卡門》的敘事並不是這樣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卡門》的故事是可以話劇化的,它弱化了電影特效甚至剪輯的手法對故事的影響,是一種偏向於舞台的技術。

《婦女參政論者》
電影《婦女參政論者》劇照
洛拉

——這期選擇的兩部電影其實都挺女性的,但我感覺,順序大約錯了,應該先看《婦女參政論者》再看《卡門》的。只有獲得了權利和自由的女性,才會這麼璀璨,才會無所顧忌地像野火一樣燃燒。而在枷鎖之中的女性,永遠被困住,不光是軀體無法自主,連思想也被關住。

我看完以後有很多感觸,我那天的朋友圈全部在說和這個有關的事。從電影本身,到藝術——那幅畫於上個世紀追求教育的女學生的畫,再到現實中,女性主義被提及、被污名化。我在這裡不重復了。但是說完那些,我突然有了一個疑問:那麼中國呢?那麼中國的女權運動呢?為什麼這些男的會翻牆出去說「這些中國女孩在撒謊,她們的女權主義不是真的女權主義」,這簡直太荒謬了。

我在這裡要回應美好那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的女權主義者只活躍在網絡上而沈寂於現實。

我建議美好不妨去關注一些議題,比如#metoo,比如細到一個案件如劉強東性侵案的過程,再比如伊藤詩織那個紀錄片和書,以及她在中國的影響,再包括前段時間成都那個展被撤——中國為什麼無法發出自己的聲音。

我們再回來說電影,其實這個主題就已經蓋過電影本身了,就是我之前一直強調的——用自己的方式觸碰真實的歷史。這部電影在2015年上映,而2018年就是英國婦女獲得選舉權100週年,所以感覺到它應該是在紀念這個。而且有一個很重要,編劇導演全是女性。我不禁想,如果是男性,他們會怎麼來講述這些故事,女權先驅的故事。這個可以看到我前幾天推薦的《愛死機》那個音頻,談論性別和科幻,那個片子很出彩了,但是導演全是男性,我們可以深刻地看到,在裡面他們是怎麼樣書寫女性的。直到今天,還有諸多的問題存在於性別之間,而女性一步步獲得平等權利,到今天就結束了嗎?不應該的。

我一直對女性傳記電影很不滿,我覺得過於平庸,特別是男導演拍的女性傳記電影更是糟糕。大家如果瞭解這段歷史,知道這幾個人物,就覺得這部電影應該是女性群像電影,而不是凸顯某個人。這一點是在艾米麗在馬蹄下失去生命的時候我意識到的,我的眼睛只盯緊一個女性,並把她當作主角。失去生命又沒有留下名字的女性太多了,而且諸多的女權運動中,都不是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只有一個英雄式的女性在戰鬥,她們是一群人,沒有誰可以憑借一人之力跑好那一棒。所以對這裡,我是不太滿意的。

巧克力

——眼神的交流,莫德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氣氛,這個部分電影處理得很好,一種不安緊張的氣氛在切換的眼神交流中體現出來了。

很悲傷但很現實的一個情況,只有當一個人自身非常確切的利益受到侵犯時,他才會站出來發聲和行動。有很多的女性在這場戰役中都處在這樣的地位,當她們自認為自己的權利沒有收到侵犯時,她們選擇默不作聲。

莫德轉變的點:從她身上有一個最明顯的改變。她不再稱自己為瓦特夫人,而是叫自己莫德。她很努力去除自己身上男權的影子,真正成為一個女權主義者。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可能有很多人並不在意稱謂,甚至一部分人覺得冠上夫姓是一件甜蜜的事情。但是透過表象深入到問題里,xx夫人其實是典型男權時代的產物,有物化女性的傾向。

電影最出色的地方是主線選擇了一位女權主義者誕生的過程。從受到感觸後加入,參加過集會後並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女權主義者,再到拒絕背叛的斬釘截鐵——她是一名女權主義者,她為此自豪也為此努力。電影從一個人的角度出發,從她的身上讓我洞見所有穿白裙女性的影子。莫德的經歷也是很多運動中女性的經歷,她不是唯一一個拋棄原來生活,選擇抗爭的女性。

對於女性來說,男性的壓迫並不是最令人難以接受的,真正令女性絕望的是就在她們為了女性的權利抗爭時,她們更多會受到來自女性的壓迫。她們身處在男權當道的社會中,無法審視自己身上被建構的部分。這不是她們的錯,但也有她們自己的問題,當她們看到別的女孩在為女性群體發聲的時候,她們應該做的事是反思,而不是對女性發難。

伊迪絲給了大家一個選擇的機會,自願選擇留下或是離開,這是身為女性的力量,她們知道要未來的危險性,她們知道女性需要數不清集中在一起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她們知道什麼是尊重。

我特別感動,當瑪德穿著白色裙子,拿著純潔的百合花,走進了千萬個這樣女孩的群體里。電影從個人轉向了模糊的光影,然後是真實的黑白影像。這不是一個人的責任,更不是一個人的努力,這是女性群體的戰鬥,是她們所有人的反抗。

Hermione

——巧克力說的這個讓我想起中文網絡幾年前很流行的一個——以我之姓,冠汝之名。

如果我們真的去審視這一行為,很容易發現它是男權社會下物化女性的典型行為。但女性同樣會感到浪漫,感知不到壓迫的浪漫。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社會環境如何將人塑造成這種心理肌理是值得進一步追問的。一旦我們知道一件東西/一種病(現象)是什麼來的,也就有了對抗它審視它的權利和自由。

我想把它和女性在戀愛中或者性愛中會有的受虐傾向和被強姦幻想聯繫起來。在研究性教育期間,發現有高達75%的女性會在成長過程中期待一種「輕強姦」的性交過程和「虐戀」的戀愛交往方式。

我們不難看出一點,那就是當一個對受害者有所損害的東西,受害者卻不知不覺開始從中獲得樂趣了。此時加害者甚至不需要再做什麼,受害者自己會完成將自己捆住並獻禮的過程。

前段時間和妙子做一個從pornhub流行視頻趨勢研究社會心理的課題,性慾是最原生最大眾的慾望,從性行為出發去分析社會心理往往能夠得出很多有趣有價值的結論。

生活中絲毫不種族主義的白人女孩為何會喜歡觀看黑人群奸/誘姦白人女孩的視頻?這種種族主義的思想是否從來沒有被打破,只是在公眾注視之下才會表現出的公正,最原生的慾望中何以會表現出一種被黑人「玷污」的願望?為何是黑人代表了「玷污」?

我有一個不成文的想法,從未提出過。那就是如果我們真的要判斷平權,不論是男女平權還是有色人種平權,調查數據需要包括pornhub的流行趨勢。

前兩天分享的周玄毅微博有一點我跟認同,我們當然要重新審視一切,因為今天人類文明的大部分都是在一個性別被當做第二性的過程中構建出來的。有色人種也一樣。

受虐心理的分析當然不止是男權女權這麼簡單,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本身並非在分析受虐心理,而是zero in on女性在男權社會下的受虐心理。受虐心理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但不是主題。

這裡還要講一點關於哲學的事情。哲學很好,迫使我們去重新思考身上的每部分。以我之姓冠汝之名到底浪漫在哪裡?這種浪漫出自什麼?一個漂泊的個體被當成自己人嗎?人的獨立性在哪裡?獨立不能給人安慰嗎?為什麼獨立在一些人身上無法實現安慰作用?女孩期待被守護的心理如何形成?

洛拉提出,許多人開始思考問題是從自己成為受害者開始的。既得利益者很難開始思考問題,也有受害者他們並不期望打破一堵牆,只是期望在牆內成為既得利益者。當這種失望落空時,他們才會反抗。

去分析受害者的心理,有助於幫助其覺醒。

關於強姦幻想,可談的還更多,以後再講。

我對電影本身控制的節奏不是特別滿意,如果要談電影技術,會說這個,以及海倫娜和本衛肖的表演一直我認為最優秀的。只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已經遠遠超過電影技術本身了。

巧克力

——強姦幻想是真的,以前有女孩和我說過,我發現以前身上有時候也會不自覺地把將自己故意放在受害者的地位。我重新去反思了這個問題,當我希望我在男性面前是受害者時,當我親手把強權交到他手裡時,我是在渴望一種來自男性的認可。強姦幻想其中一個來源,是男權社會下女性不自覺被建構了,當女孩將自己放置受害者地位的時候,也許會受到部分男性的青睞。還有一部分是社會文化中,男性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女性都表現出一種「強姦化」的處事風格,參見黃曉明。而女性身處在這樣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塑造成現在的樣子。

在性的問題上,其實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但很多值得反思的東西會被一帶而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性教育缺失,大眾無法正確面對性。

美好

——不想隱瞞,對於這個電影以及這個電影的主題很陌⽣,擔⼼⾃⼰看不懂所以看了兩遍,我分了 兩天看了兩遍,因為我沒辦法看完⼀遍後緊接著再看⼀遍,對於作為第⼀次接觸⼥權主義電影的我 來說很殘忍。第⼀遍觀影時痛苦讓我沒辦法思考,不知從何下筆,第⼆遍看來最深刻的感受是⼼ 疼,然後是憤怒,但緊接著是感謝。感謝歷史上所有這些偉⼤的⼥性們,感謝如今世界上依舊為平 等奮⽃的你。

我⽆法說我現在是⼥權主義者或者是⾮⼥權主義者,所以我站在初次看此電影的⻆度來寫下⾃ ⼰的感受。電影後,我⼀直在想,如果我⽣活在那個年代或者更早,如果我恰恰是當時平⺠階層的 ⼀員我會怎樣,我想但⼜不敢想。或許,我會從⼩被植⼊男權思想的種⼦,屈服於男權統治,像電 影中的⼤部分⼈⼀樣選擇認命,從不掙扎,從不反抗,只是祈求。⼜或者我會像莫德⼀樣,開始時 這樣,逐漸開始學會問憑什麼隨後加⼊平權運動,為之受到壓迫失去家庭甚⾄為之付出⽣命,這樣 值得。

我不明⽩為什麼,為什麼⼈與⼈之間要有這樣的差別,為什麼⼈與⼈之間產⽣了如此分歧,為 什麼會有時代是那樣極不平等,對於⽣活在那樣時代的她們是多麼的不公平,想到這我很想再次感 謝她們傾其所有將世界向平等推近,為如今的我們爭奪了這樣的社會地位。 回到電影,影⽚中她們當眾⽤⽯頭砸玻璃,炸郵箱,⼊獄後絕⻝,可能有很多⼈看了以後覺得她們過於激進,但更讓我驚訝莫過於⽆論他們做什麼參政者都沒有任何的想法與改變,從未認真對待。那天看到洛拉發她和她新加坡⼥孩⼦的對話,剛好看過電影,我在想,現在難道不是⼀個⾔論⾃由時代嗎,我想可能只是表⾯為⾔論⾃由。為什麼中國的⼥權主義者只活躍在⽹絡上⽽沈寂於現實,這使我不得不思考。

「我與電影」
美好

——我很喜歡看電影,我不知道電影對於大家意味著什麼,可能是無聊時候的消遣,或者是心靈的慰藉,電影對於我是一扇門,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天馬行空也好,平靜樸實也好,能讓我感受更多的不同的存在。 有時看完一部電影就好像我參與到他們的人生中,體驗他們的生活;有時也會有一種找到另一個自己的感覺。 電影還有一種未知感,它可以包含藝術、音樂、文學,對於習慣接受性學習的人是很不錯的選擇了!電影它是電影,但也不僅僅是電影。

Hermione

——我小的時候不是很喜歡電影,更喜歡閱讀,現在也會。電影給我的感覺是要被帶著走要被籠罩,而閱讀給個人留下的空間更大更深入,小時候非常拒絕別人把既成的畫面塞進我腦子裡,開始懂得看電影已經是很後來的事情了,初高中的樣子,其中也有戲劇的影響,還有對於一些技術手段的興趣。其實談電影就是,我遠遠沒有這麼喜歡圖像藝術,我遠遠沒有那麼喜歡電影,我會把它當成一種手段,表達的手段,而真正喜歡的是那個表達的東西本身。

巧克力

——電影以前對我來說吸引力是不大的,小時候我大部分情況下除了看小說,就是看動畫片。電影的魅力不如書的大,我是一個憑空想象能力非常強的人,如果先看了書再看電影,無論哪個電影有多好,都不一定能比上書本。我腦海裡創造出的神奇世界,會比電影里展現的畫面要強很多。

但我現在依然喜歡電影,我很喜歡分析電影,特別是電影里的光影和色彩。電影里的光特別吸引我,比如《贖罪》里塞西莉婭跑動時打下的樹影,比如《東邪西毒》劉嘉玲在馬背上水光的波瀾。很多時候我會忘了很多東西,但我會記得光影,我私以為這是幫助電影活起來的技巧。色彩強烈的電影有時候是帶來審美視覺體驗,和內容沒有關係,搭配得好的電影色彩可以為電影本身加分。《銀翼殺手》里的我非常喜歡,鮮艷之鮮艷,冷漠之冷漠,色彩是審美的體現之一。

我以前是把電影當作消遣,尋找刺激、驚險、好玩有趣或其他類型的電影。我現在靜下心來看電影,不僅是看劇情,更多是關注在電影的核心和畫面上。也是這個時候,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麼叫爆米花電影。

洛拉

——吳貽弓榮獲上海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的獲獎感言,「電影就是一個夢,它包羅萬象、五花八門、絢麗多彩、應有盡有。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從不拒絕任何人,無論男女老少,無論你是誰,只要你願意,就可以親近它、喜歡它,從它那裡獲得應有的快樂。它,也會毫不吝嗇地告訴你,世界曾經或者可能是這樣的,人生應該或者不必是那樣的,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電影。」

我們是阿卡德米影君子,期待更多的討論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卡德米自由學園一個自我教育,相互給予的成長型公識社區。 聯絡郵箱:academy21th@163.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隐藏声明文原因

回复Matty

終於,這個夏天結束了——《九三年夏天》|阿卡德米影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