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寂』(わびさび) 認識日本古老美學
📌 什麼是侘寂(wabi sabi)
一個日本人懂的名詞,卻很難跟別人解釋出來的詞彙。簡單的看可以當成一個形容詞,一個「侘寂的茶具」可以表示為「飽經芳霜的茶具」。但真的在日本社會中,不會有人將它當一個形容詞,侘寂比較表示為一種狀態,當你感受眼前的景致或是物品,它所帶給你的感覺,可以是震撼、無趣、幸福也可以是侘寂。
西方美學基礎於黃金比例,一幅亙古名畫或是一座完滿的雕像都是建立於1.618這樣的完美原則,但在日本美學中,有一派崇尚一種自然、虛無、簡樸的美。如同模佛學所表達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單以名詞解釋:
「侘」,物質上的素樸簡約,平淡粗糙之美
「寂」,時間的流逝,萬物衰敗的過程
世間萬物,皆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衰敗,面對這些殘缺,在不完整的事物中,去接受與感受當中的美。
最後以日本著名俳句來為侘寂做一個小總結
「古老池塘啊,一隻青蛙跳下水,咚」
「滲入岩石或閑寂中的,是蟬的聲音」
「鳥棲枯枝,秋日的黃昏」
「海邊落日下,鴨鳴聲聲白」
📌 侘寂美學的展現
➤茶道
侘茶 (wabi-cha)
15、16世紀開始中國的精美茶具開始流傳到傳到日本,當時日本的風氣以茶作為富貴的象徵,貴族間彼此鬥茶、鬥品味,從豐臣秀吉至下都更以「茶室」作為社交場所,奢華寬敞的茶室,搭配使用中國進口的昂貴青花瓷茶具。
不過當時奢糜的風氣中,卻有一派茶道,傳承著村田珠光、武野紹鷗的精神,至「千利休」,日本稱其為「茶聖」,茶道傳至他的手裡,合成大集,最終形成為一種道。當時的茶師千利休獨排革新,將他的茶室空間縮小,並且將入口縮小-躙口,每個人都需要低首以跪姿進入,他使用日本的陶碗,並以竹子取代進口華麗的花器,以竹茶杓取代昂貴的象牙杓。將日本對於茶文化的富貴心態轉變為崇尚樸實,將茶道的美學帶回最根本。
凡茶,皆不求營造華美,不好茶具完好,以清淨淡泊的物外幽趣為樂,是茶的本意。
➤陶藝
柴燒,一開始這種燒陶的方式,灰燼會掉落到陶器上,造成粗糙感,因此一開始在中國並不受到歡迎。
日本卻發展出著名的柴燒「備前燒」,過程中不上釉藥,在高溫下長時間燃燒赤松木,利用樹木中的天然油脂與燃燒時自然的落灰,在器物上燃燒出不同的火焰焚燒痕跡,強調陶土的原色,也因此每個器物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種風格的柴燒作品,低調樸素中,帶著自然雅致的氛圍,不會搶去主體件的鋒頭,也貼合寂侘美學的表現。
➤庭園
日本庭園結合了佛學、神道、禪宗與自然,發展出不同的風格,「枯山水庭園」就是日式庭園的表現方法之一,幾顆的樹立各處的枯石、漩渦紋路的沙,或是佈滿青苔植披的小徑,僅以砂石作為庭園的主題,屏除多餘的草木和水,在「枯」中尋找美學,是一種侘寂的表現,通常在禪宗寺院都能看到此種庭園設計。
📌 侘寂與現今關係
如果硬是將侘寂歸類在古樸中,那在現代是否就無法重現出侘寂的精神,因為沒有經過時間淬鍊的陶藝,也很少家庭能有一個枯山水式的庭園。但是侘寂的美學是可以融入當今生活中。
➤侘寂的商業走向
先來聊一個比較好理解的,如果以商業角度來看,現今在台灣流行的「極簡」就大概有點符合侘寂的表現,不囤積、不加工、簡化生活流程、進行斷捨離,「擁有得越少,反而更注重於我所擁有的事物上」。
在商品化一點可以推到目前的流行品牌「無印良品」,這個日本品牌不將自己的logo印製在任何商品上,所販賣的物品也只以最簡單的幾個灰、白、木色系為主,也沒有用過多的精巧的設計在物品上。
不過我自己覺得這些可能是侘寂的一些演化,並不能畫上等號,侘寂主要還是比較專注在於眼前的景物帶給人在心境上的體悟,並不單只是簡化就能稱作侘寂。
➤侘寂與自然循環
世間萬物唯一的不變的就是衰敗與失去,偏偏這些都是侘寂的本質,若將侘寂表現在自然循環中,我們將不再害怕失去與衰老,鼓勵我們接受歲月的流逝,簡單來說,就是優雅的老去。
➤侘寂與生活
侘寂是一種傳統的日本美學,但也是一種心的狀態,當你深吸深吐一口氣,開始關注於眼前的細節,接受萬物的不完美,放下凡事要完美的執著,欣賞生活中的瑕疵,用全身的五官感知世界,而不再只單純用眼睛,也許可以體悟出當中的美學。
新世界中人們步調匆忙,全力追求盡善盡美,做一位完美的父母、做一位有貢獻的員工,以日本傳統美學「侘寂」作為導入,與自然重新做連結,接受自然界中本就充斥著不完美的事物,讓自己的腳步慢下來,殘缺的生活與愛,其實也很美。
參考書目
侘寂──素朴日常
侘寂:追求不完美的日式生活美學
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