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nboy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彷彿一部份的我壞死了,另一部份卻活了起來」我的2019年度問卷

Anboya
·
·

真是充實的一年......

2019年只剩下不到十天,分享一件在年初想不到今年會發生的一件事?這件事對你個人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第一次發Matters,而且沒想到會是因為香港。

敲下 一個旁觀者的觀察:由歧視小眾到「香港人共同體」的出現 的那天,正因為師長變故與一些長期的糾結,身心凝滯,幾乎是窩在床上過完了一個週末。

但很奇怪,見到記者友人W照片而在手機上敲下感想的幾小時裡,思路與表達卻異常通暢,不一會兒就寫好了放出來。

彷彿一部份的我壞死了,另一部份卻活了起來。

「可否把文章轉到立場新聞?」好些年沒聯繫的編輯傳來私訊。我沒想過這是篇「文章」,便隨意地答應了。這幾年來,已把香港時政當作吃瓜範疇,而非嚴肅研究領域。沒料到,臉書網友對《立場新聞》的轉載回應踴躍,還有至少兩位著名香港學者「大V」公開轉發推介。隔天,Matters編輯邀請我把文章也貼過來。

發文以後的一兩天,即使心裡陰雲仍揮之不去,回應起Matters網友評論與朋友反餽的我,卻似乎顯得異常耐心、有條理、富有同理心,彷彿與同時期在現實生活中幾度崩潰的我完全不是同一個人。

原本發在自己的社交網絡,僅開放給好友可見的貼文下方沒有留言,只有數十個讚,《立場新聞》與Matters給了我沒想過的反餽質與量。感激把那段個人感想拉出朋友圈閉環的《立場》朋友以及邀請貼來Matters的編輯,也謝謝所有閱讀、點讚、費心給予批評指教的朋友。

如果你也曾經或正處於相似的情境,希望你感到不孤單,發發牢騷放Matters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本文不構成任何法律或醫療建議,如有相關需要請求助專業人士。)

說一件在2019年讓你覺得最無能為力的事。你有沒有試圖改變它?如果改變不了,你是如何與它相處?

2019又被稱為「割席年」,在这一年,與朋友、親人、愛人保持親密,对你来说,是更容易还是更困难了?

兩個問題可以一起答。直接說結論吧,「不談政治」真的是維繫友誼的好方法。

在社交網絡上文字辯論的各種成本太高,不如只跟「泛同溫層」朋友交流,「異溫層」的交流就留待當面或永遠不提。實際上,某些政治話題上的「異溫層」朋友,依然可以是下班後烤串、週末出遊、遇到挫折時同仇敵愾的好伙伴。

事實證明,「不談政治」的策略十分有效,曾經因為爭論憤而退了好幾個線上群的我,已經學會無視與淡定,在2019年結束前,收穫了更多在生活與職業上可以相互支持的朋友。

在2019年,獲得了什麼讓你最有力量感?

走出不再合拍的工作關係。沒有了固定的機構與職稱,卻在領域內獲得更多反響與肯定。期望2020年為身邊人與專業社群做出更多貢獻。

描述今年遇到的一個让你想起就感到温暖的人?

應該是一群人。在專業領域內越走越深,累積了一群能在專業上互相砥礪與探討,情感上相互信任的小伙伴。

有沒有什麼時刻讓你意識到時間消逝,你會不會對此感到慌張?

沒有

相比一年前,你與身体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你有更喜歡現在自己的身體嗎?

OK啦

你喜愛你現在所在的城市嗎?你會如何描述你和她的關係?

物理上,它有著過時的城市設計與不敷使用的公共交通,不是個很好「生活」的城市。但眾多權力的角逐與衝突都在這裡,它匯聚了可能是區域內最為聰明的人,這是它最為迷人之處。不久後或許就要離開這裡,我會永遠懷念,也許繞了一圈很快就會回來。

過去一年,你能說出一個被他人改變的觀點嗎?

這一年的旅途,改變了我對「發展」與「權利」的看法。一言難盡,日後再講。

請填空:2019,__ matters

self。想了很久,還是決定填入這個看起來挺「小家子氣」的答案。這是個在旅途奔波、疲憊、自卑感、破壞中,認識自己,畫出界線,逐漸走出新生命的一年。只有照顧好自己,才有精力去關心其他人與其他議題。

爭取明年寫下更加入世與寬大的答案。

最後,能否分享你在 2019 年最常聽的一首歌、最愛的一本書、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或最大的一個腦洞?

布芮尼‧布朗博士所著《脆弱的力量》(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by Brené Brown, Ph. D.)

這本書其實在講「勇於展示脆弱」的力量。

不同於「雞湯式」的繁體中文封面推介語所暗示的,「脆弱」本身沒有力量。「脆弱的力量」取決於面對「脆弱」的方式,只有勇於接納不確定性、自卑感,展現真實自我,才能真正與他人創造連結,克服瓶頸,創造與貢獻。不得不說,本書中譯、推廣文案與推薦序都有一些問題,另文再敘。

2019年尾,我勇於克服「脆弱感」,不再畏縮地隱身於沒有發言義務的觀眾席,第一次在業內會議上,對專家同行展示一些工作成果與見解,意外發現自己堅持事情的價值與未來事業的靈感,撬開了新領域的小小入口。

爭取在2020年結束前,在這裡分享更多這些「靈感」與「入口」以後的故事。


最後,表揚Matters走心的靈魂提問。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