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boya

@anboya

為什麼許多性侵犯受害者不搏鬥或叫喊?

本文作者霍珀博士是一名獨立顧問,也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的兼職心理學講師。他研究創傷的神經生物學,並培訓調查員、檢察官、法官和高等教育專業人員。在本文中,作者解釋了為什麼人們並不總是以別人預期的方式對襲擊作出反應。他希望有一天,所有人都能理解人類大腦對這類攻擊的基本反應方式,並利用這些知識來促進癒合和正義--這也是本文譯者所希望的。

「彷彿一部份的我壞死了,另一部份卻活了起來」我的2019年度問卷

真是充實的一年...... 2019年只剩下不到十天,分享一件在年初想不到今年會發生的一件事?這件事對你個人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第一次發Matters,而且沒想到會是因為香港。敲下 一個旁觀者的觀察:由歧視小眾到「香港人共同體」的出現 的那天,正因為師長變故與一些長期的糾結,身心凝滯,幾乎是窩在床上過完了一個週末。

一個旁觀者的觀察:由歧視小眾到「香港人共同體」的出現

Twitter @whannyuanc (2019.10.20)香港社運領袖岑子杰遇襲意外撐開運動的跨族群維度。記者友人W在街上拍了這張相片,黑衣蒙面的抗爭者舉著英文手寫字版說:「我們是一家人,我們都是香港人。我也很抱歉,如果你曾經感到被歧視。

没有更多